作者|睿研金融 编辑|MR LEE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

中国太保上半年保费简报传递出的寿险收入下滑信息令投资者愈发紧张——2023年业绩下滑的阴影中还未散去,新的坏消息接踵而来。

太保公告显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期间,公司子公司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保寿险”)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人民币1531.59亿元,同比下降1.2%;公司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保产险”)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人民币1130.28亿元,同比增长7.7%。

人寿险看上去只是小幅下滑,财险7.7%的增长足以抵消负面影响。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

银保渠道收入下滑

仔细查看寿险收入渠道明细,《蓝筹企业评论》注意到太保第二大渠道收入来源的银保渠道新保业务竟然同比下滑了29.7%,这才是太保最不希望引起讨论的数字。

银保渠道收入急跌,令人想起已经在今年4月离职的蔡强。

2021年,为解决代理人渠道“人海战术”效率低的问题。中国太保聘请了原友邦中国CEO蔡强为太保寿险总经理。

他推行的“长航行动”在2022年,帮助太保寿险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5%,新保业务增速达到35.8%,转型效果显著。

蔡强对太保的另一大贡献则是,将原本太保羸弱的银保渠道转变成新业务价值增量,推动了公司银保渠道的快速发展。

最显著的业绩表现则是在2022年前三季度,太保的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同比增长817.9%,新保业务保费同比增长1071%。

去年,太保人寿的银行渠道依旧保持了不错的增长。

年报显示,2023年,太保的银保渠道实现规模保费380.69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期缴新保规模保费90.24亿元,同比增长170.2%,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15.6%。

但今年以来,受政策调整影响,寿险企业的银保渠道遭遇的压力陡然提升。

保险行业主管机关媒体《中国银行保险报》在一篇报道中这样批评行业现状:“报行不一”。

过去,一些险企为抢占银保渠道,在给予银行较高代理手续费和佣金的基础上,还会以“小账”“暗账”形式给予银行客户经理额外报酬,出现“报行不一”乱象,导致险企渠道费用高企、成本承压。费用高企不仅扰乱市场秩序,也是虚假费用、虚假投保、虚假退保等问题的根源,更是滋生“代理黑产”的土壤,影响行业高质量发展。

为此,金融监管总局2023年8月向多家人身险公司下发《关于规范银行代理渠道保险产品的通知》,要求银保渠道手续费严格遵守“报行合一”。据金融监管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除银保渠道外,还要抓紧启动个人代理渠道、经纪代理渠道的“报行合一”工作。

“报行合一”是保险行业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保险公司在向监管机构报送产品审批或备案材料中所使用的产品定价假设,包括费用假设等,要与保险公司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的行为保持一致。这个概念要求保险公司严格执行经备案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不得谎报虚报、相差过大。

当前险企人身险保费出现负增长主要是受银保渠道“报行合一”影响。

这篇报道说,“‘报行合一’实施后,银保渠道佣金费率较之前平均水平下降30%左右,一定程度上影响银行销售保险产品的积极性。有数据显示,1月,人身险公司银保渠道整体新单保费、期缴保费分别下降约30%和20%,部分中小寿险公司银保渠道新单保费甚至‘腰斩’,拥有银行股东资源的“银行系”寿险公司保费增速也远低于去年同期。”

在上文作者看来,“报行合一”对险企人身险保费收入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是短期的、眼前的。长期看,“报行合一”为险企降本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机遇,将引导机构回归产品与服务升级创新的经营生存之道,营造“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公平竞争环境。

监管层传递的信息是明确的,包括太保人寿在内的寿险企业,“报行合一”机遇是大于挑战的。太保前任“舵手”蔡强时期在银保渠道中所做的努力和尝试,后期的走向还有待观察。

投资能力被诟病

同样是政策变化,“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又进一步凸显太保在投资领域的短板。

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太保的投资损失高达15.47亿元。

这一数据延续了2023年的颓势。

回顾2023年,太保的总投资收益522.37亿元,同比下降28.3%,主要原因是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且股票市场整体下跌导致证券买卖损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降低;总投资收益率2.6%,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

新准则能够对太保造成“杀伤”的原因在于,直接曝光了公司权益类投资能力不足的问题。

新准则将金融资产的分类由“四分类”调整为“三分类”,取消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分类,权益工具只能划分为FVPL(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FVOCI(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这使得公允价值变动对当期利润的影响增大,可能导致利润表波动加剧。

此项改动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原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部分中的长线持有的股票、债券、基金等权益类产品市场价格的变动,这些以往记录在所有者权益中的变化,将直接体现在净利润上。

因此,在新准则下2022年太保本就盈利的权益类投资工具,到了2023年出现大面积亏损。

年报显示,2023年太保寿险及财险在证券投资上损失了113.11亿元,2022年同期盈利18.19亿元。

同时年报中还在持仓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17.12亿元,2022年同期61亿元。

也就是说,去年中国太保在权益类工具投资上实际亏损加浮亏累计高达230.23亿元。

除权益类产品投资效果不理想外,中国太保的整体投资情况也不理想。

2023年,这家公司总投资资产2万2500亿元,相比2022年增加了2936.15亿元。

但去年的投资收益率仅为2.6%,相比2022年减少了1.5个百分点。

除权益类投资损失造成的影响外,太保的利息收入也出现下滑。

2023年,中国太保的利息收入为582.62亿元,2022年同期为617.8亿元,同比下滑5.7%。

相比集团投资数据下滑,太保寿险的投资业绩表现更差。

年报显示,2023年太保寿险的投资业绩亏损44.45亿元,同比下降185.9%。除受到金融工具准则切换外,公司表示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也是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

受此影响,2023年太保寿险的净利润下滑到195.32亿元,同比下降33.7%。

新准则下,太保“炒股”水平差的问题已经隐藏不住了。

对于股东来讲,新会计准则下,太保投资能力差的问题直接影响公司股东回报。对于保险消费者来讲,如果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下降,购买分红型保险的客户可能会发现其保单分红减少,这会影响消费者的实际收益。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整理,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