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车祸后,什么事让人揪心?安全气囊没弹。什么事更让人揪心?不需要安全气囊,结果它也弹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判断一场车祸是否严重,安全气囊是否弹出,往往是考察标准之一。但该弹时不弹、不该弹乱弹的安全气囊,可能会形成干扰。 

其实,想要正确召唤出安全气囊,需要汽车各部件通力配合,侦查、传递、辅助等缺一不可,因为其并非散兵游勇,而是一支能快速反应的安全部队。

为了在打开安全气囊时,避免伤害到乘员自身,乘员需要系好安全带、保持正确坐姿、不在气囊周围放东西、儿童不坐在副驾。 

同时,为了尽可能保证安全,各家车企也在更新相关技术。奔驰后排气囊,沃尔沃膝部气囊,$蔚来(NYSE|NIO)$全系的前排中间气囊等,都是保护安全的利器。 

毕竟,对远赴山川湖海,品味人间烟火的乘员来说,行车体验千千万,安全驾驶最关键。 

安全气囊很忙

发生剧烈车祸后,车主最该指望谁? 答案似乎是安全气囊。 

但是,这种保命的玩意儿,却可能关键时刻掉链子。 

今年五一期间,一辆丰田汉兰达,在济聊高速发生车祸,车身碰撞后损毁严重;但令人不解的是,车上所有的安全气囊,竟然无一打开。 

对此,相关厂商回应称:“车辆本身没有问题,因撞击角度、力度不够大,气囊未弹出属正常现象。” 

不过,很多网友看过视频后,却对此不敢苟同,纷纷讽刺厂商:“一车传三代,人走气囊在。” 

有些气囊,该弹的时候不弹;但更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有些气囊,不该弹的时候乱弹。 

比如,一辆奥迪发生碰撞后,弹出的安全气囊,将车标印在了车主胳膊上,成为这起碰撞事故中,车主受到的最大伤害。

对此,有网友表示:“奥迪车常见,奥迪人不常见。”“没被对方伤到,反被队友伤到了。” 

这样看来,很多车主撞车后,面对安全气囊的态度,如同初恋少女等男友:既怕它不来,又怕它乱来。 

同时,还有一些车主,车辆没有发生碰撞,安全气囊也自动弹出。 

一辆宝马X3,在正常行驶的途中,安全气囊突然弹出。车主表示:“一瞬间烟雾弥漫,耳朵也被震到。”

另一边,也有车主在车内,误触了安全气囊机关,遭遇了灵魂暴击。 

比如,有车主等红绿灯时无聊,将卡片插入方向盘缝隙,结果触发安全气囊弹出,平白无故被怼了。 

很显然,发生轻微车祸或误触时,气囊不应该弹出。这时候,气囊胡乱弹出,反而才是“汽车质量有问题”。 

快速反应部队

不能不弹、又不能乱弹的安全气囊,工作原理究竟如何? 

潘哥发现,作为汽车中的重要部件,安全气囊其实并非单兵作战,而是与其他战友并肩行动。 

以50km/h的正面碰撞为例,它的工作流程主要是: 

首先,是依靠侦察兵传递数据。汽车车身的关键部位,安装了一些传感器,和一个气囊控制器,一旦撞击发生,就会发送信号和指令。

接着,作为安全部队主力的气囊,收到侦察兵的信号后,会迅速膨胀并弹出,如同一个缓冲气垫,夹在乘客和中控台、方向盘之间。 

与此同时,配合作战的座椅、安全带,分别负责支撑和回拉,减少乘客因惯性带来的冲击;而可以收缩的转向管柱,则能拉开与驾驶员间的距离,以增加生存空间。 

最后,在外围辅助的仪表板、地毯等内饰,可以帮助气囊一起降低对乘客的撞击力。 

可见,关键时刻保命的安全气囊,并非仅仅是散兵游勇,而是能够执行一体化作战的,车内快速反应部队。

作为车主的最强之盾,安全气囊虽然反应迅捷,但也有误伤车主的可能。 

这是因为,安全气囊在弹出瞬间,速度可达300km/h以上,撞击力超过180公斤,相当于四个体重90斤的人,同时踩在了你的脸上。 

因此,如果事故本身不足以威胁乘员安全,那么弹出的安全气囊,往往由于对乘员贴脸开大,反成为事故中最大的威胁。

气囊的打开方式

这样看来,事故时弹出的安全气囊,送来的未必都是惊喜,而想要让安全气囊弹出,一般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一是发生交通事故时,满足相应的相对车速,碰撞瞬间反方向加速度,达到了一定数值。 

二是需要根据汽车碰撞的方向,来决定安全气囊是否弹出。若是一个被追尾的事故,那么前端的气囊是不会弹出的。 

三是撞击到墙壁或障碍物,安全气囊才会弹开,若是小物品触碰气囊传感器,不会引发安全气囊弹出。 

不仅如此,车内乘员的驾驶、乘坐习惯,也决定着安全气囊,究竟是福星还是祸患? 

首先,是要系好安全带。 因为在发生事故时,安全带负责“拉”,安全气囊负责“接”,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乘员受到的伤害。 

其次,是驾驶坐姿要正确。 具体的姿势是:在系好安全带的同时,后背贴到座椅靠背,双手扶稳方向盘两边,胸部与方向盘之间,保持30厘米左右的距离。 

第三,不在气囊周边、上方放东西。 这是防止气囊在弹开时,将这些物品一并弹去,使乘员遭遇“暴雨梨花针”。 

最后,儿童不要坐在副驾。 只有当副驾的安全气囊,可以独立锁闭时,才可让儿童坐在副驾。但请注意,这在中国是不合法的。 

安全无小事

这样看来,安全气囊虽好,打开方式也很重要; 而在气囊的质量、技术等方面,各家车企也在不断创新,进行着技能大比拼。 

比如,奔驰S级轿车,采用的后排正向安全气囊,拥有独特的管状结构,在发生正向碰撞后,可将后排乘员巧妙包裹,而不是直接推撞向乘员,减少作用在乘员头颈、胸部的力量。 

同时,这种气囊还能顾及到儿童乘车安全,结合后排座椅安全气囊,在碰撞发生时迅速充气,将座垫前部区域抬高,防止儿童身子向下。 

另一边,沃尔沃XC90,搭载了一个膝部气囊,会在发生正面碰撞时,阻挡驾驶员膝盖、腿部前移;同时,这一气囊还可单独触发,保证驾驶员的下半身安全。 

再比如,蔚来的全系第二代车型,均标配了前排中间安全气囊,体积是同类的近2倍,充满量在40L以上;而更大的体积、更多的充气量,意味着吸收更多的人体撞击能量,从而降低对乘员的伤害。 

不仅如此,蔚来ES8还搭载了其首创的“智能约束系统(SSS)”。由全新设计的硬件与算法专利组成,考虑了真实的碰撞事故场景,以及乘员的身高、体重等,自适应调节气囊软硬度和安全带限力力度,安全带负责“拉”,安全气囊负责“接”,可以做到拉得稳,接得准。 

由此可见,风格不同的车企,在对待安全气囊方面,全都尽心竭力、精益求精;毕竟,大家行车体验可以不同,但对待安全的态度必须相同。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