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市场算是乱成一锅粥了,不仅股市遭遇了“黑色星期一”,债市也是在多空激战,打的这叫一个有来有回啊~

而在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的角落,此前炙手可热的红利指数已经回调了两个多月了。

虽然在A股市场核心指数中依旧位居榜首,但是早已不复当年勇,也几乎要将前期的涨幅吐尽了。

01

红利行情的回调

我们先来看看红利指数自5月下旬以来这波下跌行情。

这次红利指数的回调的起点应该是从5月22日开始的,以中证红利指数为例,迄今为止已经跌了12.55%,回到了今年2月初水平(数据来源:Choice数据,统计时间为2024/5/22-2024/8/9)

除了部分资金短期获利止盈外,还有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权重占比较较高的煤炭板块的回调。

并且不仅是煤炭,有色近期也是明显跑输大盘的,相反,公用事业、银行、交通运输等行业表现依旧不错。

如今的红利板块,在内部细分方向上,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先要了解上半年的红利行情的推动力在哪。

海通证券在梳理了上市公司财报公布的前十大股东数据后,对保险资金的持仓情况进行了推算,在24Q1,险资是进一步加仓了银行、公用、通信(主要是运营商)、有色等红利板块。

而通过拆分陆股通的净流入数据,可以发现年初至今北上资金同样主要净流入银行、公用、有色这几个板块。

因此,上半年红利的上涨主要来自于险资和北上资金。

但随着增量资金的不断流入,当前红利板块的性价比在逐步降低,吸引力也在随之减弱。

与此同时,近期的市场成交量一直处于一个较为低迷的状态,在加上科特估行情的分流,并没有太多新的增量资金入场。

投资者开始在板块内部选择相对占优的行业来进行投资,也就是那些自身质量更好的板块,这才导致了行情的分化。

02

哪些红利主题基金挺住了这波回调

我筛选了一下名字中带有“红利”“高股息”的主动权益基金,剔除掉今年才成立的,发现从5月22日至8月6日来到阶段性低点,这段期间几乎无一基金能够幸免。

不过,相对于被动指数基金,红利主动型基金更为灵活,在红利板块内部出现分化时,因为重仓行业,或者是采取的策略不同,不少的跌幅也相对较小。

这波回调中跌幅较少的基金中,我剔除掉今年以来回报为负的,表现相对较好的前十如下。

我们重点看两只基金。

第一只是跌幅最少的新华红利回报,这只基金跌的少的原因之一在于它股票仓位比较低。

今年一季度的股票仓位只有37%,二季度末加到了45.25%,主要是提升了红利、资源和部分大市值央国企的配置,行业配置较为均衡。

债券上,主要以中短久期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为主要持仓,以获取票息收益为主,回避有潜在信用风险的个券,保持组合较高流动性。

可以看出来基金操作上是偏谨慎的,并且很注重控制组合波动,根据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8日,基金今年来最大回撤为-4.85%,从目前来看持有体验感还是相对较好的。

而从近年来的业绩表现来看,多数情况是略胜沪深300指数一点点,就算是差,也没差多少。

基金经理姚海明此前担任过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资产管理部交易员,2015年来到的新华基金后,至今近9年了。

他擅长宏观分析和大类资产配置,并且有着丰富的绝对收益型产品管理经验,此前管理的是一只固收+产品,十分重视回撤控制。

而姚海明控制回撤的方式就是“平衡”,他会在大类资产层面以及股票内部进行均衡配置,规避市场出现极端情况时造成的风险。

第二只则是今年以来回报近20%的工银红利优享,这个表现放在主动权益基金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这只基金在2023年2月底时进行了基金经理更换,而新任基金经理尤宏业在接手后就立马进行了策略调整。

一是调整了行业配置。

和大部分红利基金主投大金融和周期行业不同,这只基金聚焦于基础设施领域。

我们可以看到整个2023年的行业配置上,基本是以公用事业和交通运输为主,加上一小部分的通信,但在子行业和个股的配置上都有一定的分散度。

二是提升了港股仓位。

因为港股基础设施行业的公司估值更低,也更具性价比,从2023年一季度开始,工银红利优享的港股仓位就一直在40%以上。

在2023年年底,组合持仓港股更是接近股票部分的一半。

但因为超配了表现不佳的机场和绿电板块,以及港股2023年的糟糕表现,基金当时的业绩算不上好看。

但从2023年年报中的表述来看,尤宏业并未受到动摇,依旧坚定自己的选择,以较高仓位配置港股基础设施板块。

今年年初的港股高股息行情,也是让基金迎来了一波大涨。

但在一季度,尤宏业果断选择了止盈,卖掉了前期涨幅较大的大水电、核电、通信运营商和高速公路股票,增持了相对来说市场关注度没那么高的增持了二线区域性电力公司。

而二季度,增加了燃气、A 股二线电力公司和港股综合性公司的配置。

工银红利优享的特点就在于它主投的是跟宏观经济的关联度较低的基础设施行业,并且会挖掘其中的细分行业的投资机会,进行切换调整。

最后说一下基金经理尤宏业,他2015年加入工银瑞信,2016年开始管专户和养老金产品,目前是养老金投资中心投资总监。

尤宏业曾在高善文团队从事宏观研究,是宏观策略分析师出身,在管理产品后,将主要发力点集中在了个股超额收益上。

他的投资风格相对偏逆向,会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寻找被市场低估的好公司。管理的产品也是聚焦于自己比较熟悉、竞争格局相对比较稳定的行业。

03

红利主题基金的热情犹在

今年如果要问还有什么主动权益基金还能受到投资者的青睐,那必定是红利主题基金。

根据Choice数据显示,今年新成立的基金中含有“红利”“高股息”字眼的基金高达56只(只含主代码),加上在审和待成立的,只会更多。

而去年成立的红利主题基金一共才16只,目前这个数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去年全年。

不仅成立数量多,新基的规模也是位居前列,仅看主动权益基金,在今年成立的新基中,规模排名靠前的也大部分都是红利主题基金。

并且虽然高股息主题的关注度在上升,但以中证红利成分股测算的仓位从5.1%提升至5.6%,但仍处于低配状态。

注:数据截至2024年6月30日。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但确实不少基金经理在二季度都减持涨幅较大的低估值红利股,像张坤减持了中国海洋石油,金晟哲减持了紫金矿业。

冯汉杰在二季报中也有提及,红利行情可能已经进入中后期了。而焦巍依旧是坚定看好红利,还进行了加仓。

不过虽然红利指数回调超12%了,但是还是稳坐A股市场核心指数第一的宝座,可见……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