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枚金融圈内搬砖人,圈内见闻多,见多识广好成长。

缩量市场,大忌就是自嗨,后面尊重市场规律,自有好事上门。

一,自嗨现在是价值大底

今天两市连5000亿都没有了,这是让人无法忍受的低迷。

但这种市场里,有朋友贴出了数据,觉得现在就是特别有价值的时刻。

但,这种判断往往就是股市投资的大忌。自己觉得股票有价值了,完全不考虑市场的情况,那结果多半就是孤芳自赏。

我当时就跟那位朋友讲,当成交极度缩量的时候,连听众都没有了,估值的故事讲再好听还有用吗?

接下来,一定会有人兴奋的说,我抄底一个便宜货,只有10倍市盈率,股息率都超过银行5年期利息。但结果呢,10倍市盈率轻轻松松跌到8倍市盈率,股息率更高了,但未来业绩如何,前景如何、分工比例如何都是未知数,但自己先套20%得不尝试。


二,当务之急

市场的当务之急,就是找到机构愿意在里面积极参与股票和板块,因为只有这样的板块和个股,才能保持局部行情的正常运作。而整体市场,跌多了有人救市,跌少了没人管就是阴跌。

但是,由于机构行为与散户、游资的行为在交易中是混在一起的,很难分辨。如何分辨,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与散户是完全不同的。

但问题是,多数人根本看不出这种不同,那怎么办?

其实,早就有这样的大数据统计工具了。

简单说就是:先把所有的「交易行为」数据先保存下来,经过长期的积累后,再通过大数据模型计算,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交易行为」特征了,这太重要了,大家看下面的数据:

就比如说,那些还在研究股息率的朋友,就应该先去看看机构目前对高息股、中特估的态度。用系统观察「机构行为」,能够看到无论是银行板块,还是长江电力这种典型的中特估,之前确实是橙色「机构库存」持续不断,但此刻不一样了两周前橙色「机构库存」就已经消失了,说明对于高息股的投资逻辑,机构已经不感冒了。但看不见到「机构库存」数据,可能还会等着高息股的不停上涨的行情,这就要吃套了。


相反,机构现在依旧积极参与的股票,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就像比如前两天涨房地产服务板块,里面涨的最好但就是世联行,而在世联行3连涨之前,「机构库存」数据已经持续,当时还在股价调整,说明机构已经在爆发之前,提前活跃了。

有不少朋友留言说让我多说说提气的话,毕竟现在是历史低位,长线看是高性价比介入区域。其实类似的话过去两三年我真的说过很多遍,后来我自己也总结,之所以很多美好的愿望一直就达不成,实在就是股市里充满着博弈,如果很多投资者都看好了,机构可能它就不愿意参与了,那往往一件小事就能把股价再往下干一个台阶。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