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快速崛起的背后,“不良率”这一隐形杀手却一直悄然潜伏,不仅将企业的利润悄无声息偷走,更影响着企业对客户承诺的兑现,关乎企业生存发展。而在如今环境下,这是企业无法承受的。

文:中外管理传媒 庄文静

责任编辑:化石

对面对完全市场化的制造业企业来说,什么才是最大的隐形杀手?

恐怕非“良率”莫属。

“对产品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这是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的一句名言。在他看来,任何产品只要存在一丝一毫的质量问题,都意味着失败。然而,许多国人做事时常有“差不多”、“大概其”的心态。这是一个致命的顽疾。

但如果我们将质量视为自己的生命,那么就是一个全新的格局。

伞兵跳下去了,你也跳下去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有这样一个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之间的真实故事,流传于世。当时,美国空军认为降落伞的安全度不够完美。后来经过厂商的努力改善,降落伞的良品率已经达到了99.9%——这个良品率即使到现在,许多企业也很难达到。

但是美国空军却对家公司说了No——难道每100名伞兵中,每一次跳伞就要有1位因为劣质伞而白白摔死吗?因此他们要求降落伞的良品率必须达到100%!于是,降落伞制造商的总经理专程去飞行大队商讨此事,看是否能够降低这个水准。因为厂商认为,能够达到这个程度已接近极限了,100%合格根本做不到。

后来,军方要求改变检查品质的方法。那就是每次都从厂商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亲自穿上,并从高空中跳下。这个方法实施后,不良率立刻变成零。

这个质量管理中的极端案例足以证明:质量完全是可以通过人的意识和行为的改变而不断提升的。

那么,制造业企业持续提升良率,有哪些最佳实践的案例值得企业借鉴?

在质量半月谈第10期论坛活动中,中外管理传媒社长、总编,中国造隐形冠军评选发起人杨光作为主持人,与分享嘉宾——满缘红质量技术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湖南大学教授、福耀集团顾问单汨源,以及多位对话嘉宾,共同研讨了制造业良率提升的最佳实践与对策。

福耀玻璃如何在6年无成品后,科学提升良率?

事实上,每提升1%的良率,都可能为企业打开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门。而只有那些勇攀高峰,不断提升良率的制造业企业,才可能在当下超级内卷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那么,“良率”究竟对企业意味着什么?

“如果每道作业的良率是70%,如经过10道工序后,则良率就将降为仅仅2.8%(0.710)。这意味着有97.2%的工作是在做无用功或者在做修复的工作。如果每道作业的良率提升到95%——看起来很好了,经过10道作业,良率也只能达到60%(0.9510),这意味着我们仍有40%的时间在制造废品。”湖南大学教授、博导,福耀集团顾问单汨源教授表示。

可见,如果良率不提升,那么制造企业就不可能改善绩效,甚至不可能生存。

“正确的‘卷’不是压价格,而是行业共同提高良率,降低成本!反之,如果把价格压低,再转嫁给供应商,只会导致大家都没有出路!”单汨源提出,“正确的出路是每一个企业都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各种管理技术让企业的能力得到提升,最终实现高合格率。如果我们所做的工作,不是70%的良率,也不是80%的良率,而是一次全部合格,那我们的直通率就可以接近百分百!企业的产品质量损失,就可以降到最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就可以降到最低,从而实现低成本、高质量。”

满缘红质量技术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湖南大学教授、福耀集团顾问 单汨源

作为福耀玻璃的顾问,单泹源讲述了福耀良率提升的两个经验。

经验一,找一个内行请教。

曹德旺在1970年代建厂之初,主打的是仪表玻璃。但前6年一直生产不出良品,这就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曹德旺通过反思,认识到这不是单方面的问题,既有技术问题,又有员工操作水平问题,还有设备问题。于是,他找到了更有生产经验的耀华玻璃厂副厂长,这位副厂长委派了一名工程师到福耀的工厂指导生产。结果,不到两天时间就改造到位,水表玻璃的合格品就生产出来了。

一下子,曹德旺意识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企业既要自信,也要他信,要相信他人的专业能力,更要善于借助外部力量。后来,福耀开始计划从水表玻璃进军汽车玻璃。通过咨询耀华玻璃厂这位副厂长,曹德旺发现当时国内还没有人生产汽车玻璃,因为汽车玻璃销售在汽车后市场,且款式多种多样,因此汽车玻璃在销售市场上呈现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生产经济性不高。因此,副厂长建议福耀集中生产一款产品,先解决经济性问题,进一步再逐步扩大生产。依靠这种模式,福耀玻璃一下子在配件市场空缺的情况下,异军突起,迅速做到了头部。

经验二,统计、分析、评估、纠正循环。

曹德旺在思考如何让企业长期发展时,发现汽车玻璃在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利润率是最高的,于是他计划转型进入汽车配套市场。通过找专业人员,福耀引进了先进设备、工艺,下力气培训工人,又有了之前的经验,于是生产的过程很流畅。

但是,新问题又出现了。因为玻璃利润高,工人开始不思进取,大家都没有去提质降本的动力。于是,曹德旺便亲自下产线,分析每一道工序、操作、工人的SOP(标准作业程序)作业标准。经过亲自观察后,他有了新目标:要将制造每平方米汽车玻璃的消耗量降低到2.26平米,并提出了一套最佳的SOP工艺规范,制定了质量关键特征的检测标准与流程。

有了新目标,在不到6个月的时间内,方案就成功实现,每平方米玻璃消耗量降到了2.3平米。这不仅使成本大幅下降,效益更是远远超过了竞争对手。

曹德旺将这套工作方法总结成了八个字——统计、分析、评估、纠正,并一直沿用至今。

制造业该如何“软硬兼施”地提升良率?

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涟钢钢铁研究院院长刘旭辉,对于福耀玻璃在经过100多道工序后,仍能保持很高的良率,深有感触。

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涟钢钢铁研究院院长 刘旭辉

作为钢铁产业,在从铁矿石冶炼成钢铁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间,包含五到六道工序。但如果每道工序的良率是90%,在经过五道工序后,就是不及格(良率只有59%)。那么,华菱涟源钢铁如何提升良率?刘旭辉总结了几方面质量管理经验:第一,坚持构建以预防为主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关键是做好质量的预防,而不是去返修、重复做,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第二,对良率低的原因进行研究,找到问题点,研究清楚以后要固化,形成稳定的SOP;第三,每道工序坚持标准化的推进,增强管控能力,以过程的管控精细化来确保产品的良率。

湖南中钢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岳俊峰

湖南中钢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岳俊峰,结合了公司的实际案例分享了良率提升的两个观点:一是效率的提升。钢铁行业拥有较长的周期性,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如何保证企业能活得好、活长久,其所在公司在战略层面提出了总成本领先的差异化竞争战略。同时,培养公司管理层及员工的一次性把事情做对、做好的质量意识;二是从市场端入手,以客户为中心,重视客户的诉求,积极改进。同时内部精益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引入数字化的智能装备,为企业的产品质量提升做系统性的支持。

一说到提升质量,人们很容易想到的就是上质量管理系统,改善工艺流程之类的做法,但湖南正源方略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石明华,却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分享了自己对质量提升的看法。他认为:首先,在企业里塑造良率提升的文化或职能管理的文化,把这种文化上升到不仅仅是一个质量管理部、生产管理部或车间的KPI考核指标,而是应该上升到企业生存的基础。“像军工、火箭、轨道交通等行业,它们的质量合格率非常高。因为他们树立了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企业发展保障的文化。”石明华强调。

湖南正源方略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石明华

其次,质量改进的问题是个系统工程。要明确目标,比如产品质量管理要有目标,而这中间,要有效率目标,产品目标,合格率目标。有了目标还要有机制保障,如某个工序固定要做多少遍,让工人在做的过程中自发地进行质量、效率的提升,同时要设立奖惩机制。

最后,产品的价格、利润空间是保障产品质量稳定性的前提。因此,良率的提升,不是一个技术部门的问题,而应该是整个公司、系统的问题,需要多层次、跨部门的协调和实施。

技术完善和良率管理,哪个该先行?

成熟行业的质量提升,在管理、技术上都有标准可依。那么,在目前的新兴行业中,该如何去做良率的提升?

“良率的实现需要做好四大基础工作,一是标准化,要有合格与不合格的判断准则;二是指标要能测量,以客户要求作为我们评价的准则;三是要做检验,在我们不成熟的阶段,要做数据的积累,探讨其中的机理模型,找到IPO的关系,建立起检验标准。”单汨源教授表示。

那么,究竟如何管理良率呢?当出现管理事故的时候,对员工如何处理?

“首先是每个企业都要有自己的制度或者标准,同时结合企业文化引导员工一次性把事情做对。而一旦要处罚,要根据不同的损失程度进行,而处罚最重要的原则是如何杜绝再次发生类似的质量问题!”岳俊峰强调。

单汨源表示: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也是一个系统问题。首先要去判断是管理者的问题,还是操作人员的问题?要看有没有“5W1H”,也就是对选定的项目、工序或操作,都要从原因(何因Why)、对象(何事What)、地点(何地Where)、时间(何时When)、人员(何人Who)、方法(何法How)等六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如果5W1H不明确的情况下所犯的错误产生的不良,那应该是管理者的责任,这对我们的管理工作实际上是进了一步,所以这样的问题不应该处罚在操作层面。如果5W1H已经明确了,再犯了错误,那么这个错误的责任就在操作人。同时要检查两个工作循环问题:一个是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就是我们一定要建立标准,有计划、按计划地去执行,然后再去检查,做得成功的经验要进行总结,把它变成标准;另一个是SDCA循环(标准化、执行、检查、总结调整),就是我们已经有了标准,但是操作员没有按标准去做,这样犯的错误就是没有很好地执行SDCA循环,我们应该按标准做,然后去检查,再评估我们的标准,进而进行改进。

研发创新的良率,靠什么来衡量?

中外管理传媒社长、总编,“中国造隐形冠军”评选发起人 杨光

在严谨的探讨之余,本次活动主持人杨光还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热点问题:前不久马斯克再一次做火箭实验。结果火箭在空中解体,国内不少人认为这明显是发射失败,而他们的工程师却反而觉得很兴奋,宛如成功一样。那么,在一个高度创新的领域,什么叫做成功?什么又是失败?

在单汨源看来,判断成功与失败,在项目管理中要跟管理目标相对应。如果我们达到了管理目标,就是成功的。可能马斯克的团队认为达成了管理目标,就是他们成功的标志。

“对于产品研发来说,一些难的品种,并不是一次性就能够成功的。每一次的试验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在下一次试验去解决,最后才实现某一类高品质的产品的批量稳定生产。”刘旭辉表示。

一个企业或一个产品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在产品服务迭代升级的同时,更需要质量的不断精进与提升,在质量改善的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而良率就是实现质量提升和高质量发展的抓手。

【关于质量半月谈】

“质量半月谈”——一档有料有味的新媒体质量谈话专栏

栏目遵循“与时俱进、务实新鲜”的理念,由一位企业家进行案例主讲,多位专家学者对话的形式进行交流。栏目采取公益性、线上交流的方式,对应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同步播出(2024年每半个月一期),就企业家共同关心的质量问题进行探讨交流。

栏目希望通过新媒体方式,传播一些质量方面的先进理念、工具和方法。欢迎关注质量管理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的朋友,共同沟通交流,分享质量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