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美国历史上首位女性美联储主席和财政部长,她的任命被视为具有历史性意义。耶伦是一位具有深厚学术背景和丰富政策制定经验的经济学家,作为詹姆斯·托宾的学生,她深受导师以及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努力并将自己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成果运用于政策制定的实践之中。她担任美联储主席的四年(2014-2018)是美国发展相对平稳的时期,没有遇到重大的危机或政策挑战,而她的政策执行与沟通有效,任期表现也得到了美国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一、学术与从业经历

耶伦的学术生涯表现卓越,为她后续发展成为一名正统经济学家以及学术派官员奠定了基础。

1967年,耶伦在布朗大学以最高荣誉成绩毕业,获得经济学学位,1971年在耶鲁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此后,她在哈佛大学担任经济学助理教授直至1976年,在1977至1978年间担任美联储理事会的经济学家,接着在1978至1980年期间担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讲师。1980年,耶伦加入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专注于研究和教授宏观经济学,并在各个层次上获得了众多教学奖项,最终成为名誉教授。

在学术生涯中,耶伦发表了大量关于宏观经济学和失业动态的论文和演讲,对经济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得到业界广泛认可,被美国经济协会评为2012年杰出会员。她的丈夫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 Akerlof),两人在劳动市场、失业、工资设定以及经济行为的心理学基础等方面有非常多共同的研究成果,对耶伦的仕途政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学术主张

政府干预必要性

作为凯恩斯主义者,耶伦认为政府在经济衰退中应该扮演“绝对必要”的角色,政府政策能有效改善总需求。1980 年她对新凯恩斯主义的学术观点和政策框架进行梳理,同时提出,价格对需求短期变动有黏性,但是对长期成本变化是极为敏感的。而长期成本的决定受制于总需求的“波谱”,政府的作用是将总需求的“波谱”拉得更长,从而使得总需求能提升得“更久更高”。她的这一主张也贯穿于她的政策制定中,在2013年11月14日的美联储主席任命听证会上,她就坚定地表示,政府绝对有必要采取力所能及的行动,促进经济的强劲复苏。

效率工资理论

耶伦与丈夫阿克洛夫共同提出了著名的效率工资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工人的工资高于市场水平,他们将更有动力努力工作、产出更多,并且离职可能性降低。由于生产率提高带来的成本降低将超过支付较高工资的成本增加,这将增加公司的盈利能力。

基于效率工资理论,耶伦进一步提出了“公平工资-努力假设”(the fair wage-effort hypothesis),该假设结合了社会心理学中的公平理论和社会学中的社会交换理论,认为工人会根据他们认为自己应得的“公平工资”与实际获得的工资之间的差距来调整自己的工作努力程度,工人感到被公平对待时会提高工作努力程度和忠诚度;反之,如果实际工资低于他们心目中的公平工资,工人可能会减少工作努力,这种心理和行为机制可能导致非自愿失业现象的发生,并且与实际观察到的跨行业工资差异和失业模式相一致。

具体而言,效率工资的微观基础包括:增加了员工的努力水平和减少了偷懒行为;降低员工流动率,从而减少招聘和培训新员工的成本;吸引更高质量的劳动力;以及提高员工的士气,更容易促进团队合作,增强员工对公司的忠诚感。

预期管理与有效沟通

耶伦强调预期在政策传导效应中的实质作用,她十分重视理性预期对政策制定及传导的影响。她认为,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货币政策影响经济产出的前提假设日益弱化,基准利率调整对经济的影响机制体现在公众对未来长期政策走势预期上,因为私人部门的支出决策主要取决于对收入、就业、长期利率等重要指标的长期预期。为此,她强调,美联储的能力不能只体现在对各次政策节奏和力度上的把控,更主要的“前瞻性指引”,引导公众对政策趋势准确理解并适当应对。

此外,耶伦非常强调政府与市场的有效沟通。她认为市场是政策框架与实体经济运行之间的纽带,市场所释放的信息对于政策的理解、预期的形成和政策效果的达成具有实质性作用。例如,央行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影响市场预期和实体经济运行的过程,其顺畅与否决定了政策效应的大小,而这会受到央行与市场沟通有效性的影响,特别是当央行出台非常规政策时,由于市场对此不了解,央行更需要尊重市场并与之沟通。为此,耶伦认为美联储需要实行透明、公开原则,强化与市场及公众的沟通。她指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非常规政策框架的实施需要一场从“不解释原则”到透明公开的“沟通革命”,联储需要为其政策解释、正言,并确信市场预期与联储的就业及物价目标相契合。

三、任美联储主席期间的政策

耶伦在美联储的任期正值美国经济从2008年危机中复苏起来、强劲发展阶段,躲过了2008年的危机和2020年的疫情,耶伦的联储主席任期还是相对比较顺利的,她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最核心的任务就是通胀与就业的平衡。

尽管在她的任期中,美联储一共加息了5次,从0%附近加息至1.25%,但她本人并不是一个激进的鹰派。相反,她是一个非常主张货币与财政宽松的鸽派官员,在2017年之前,她带领的美联储仅加息一次,只是从2017年,随着美国通胀走势更加稳定、就业市场更加繁荣之后,才开始更为频繁的加息。

首要目标:就业

耶伦对就业的关注强于当前其他美联储理事,促进就业是其货币政策取向的主基调。在 1994 年到2014年(上任美联储主席)期间,耶伦对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失业的原因及机制从事了 20 年的学术研究。她在诸多文章中论述非自愿失业的微观机制,并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不可能通过内生机制解决非自愿失业问题。

在劳动力市场的指标中,耶伦更关注劳动参与率的持续下降:在2014年5月,耶伦就表示,在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继续走强之际,她将密切关注劳动参与率变化趋势。她认为,导致劳动参与率下降的主因分为周期性因素和长期因素,其中,长期因素主要指美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周期性因素系由经济不景气导致劳动力市场需求不振。不过,耶伦在2014年5月份给出的判断是,随着经济改善,劳动参与率可能走高而不是继续下降,说明她认为周期性因素是危机后劳动参与率持续下降的主因。因此,劳动参与率回升就成为判断劳动力市场复苏的关键依据。她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参与率每低于(高于)正常水平1个百分点,美联储应降低(增加)联邦基金利率0.5个百分点。正常劳动参与率设定为66.5%(危机发生之前的20年里平均值),这被称为“耶伦规则”。“耶伦规则”与同为凯恩斯学派经典理论的奥肯定律一脉相承,两者均是凯恩斯主义的重要理论成果。

虽然耶伦极其强调美联储政策的就业目标,但她也表示美联储没有将就业目标凌驾于物价稳定之上,整个政策框架最终实际上是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的平衡、非常规政策的收益与风险的平衡。

耶伦并非泰勒公式的完全遵从者,她曾在2014、2015年两次指出,美联储绝不会在考虑升息或者降息时基于硬性的经过精密计算的程序来做出决定,而是要参考更多的经济数据。因为“一旦如此,将可能导致灾难性的错误后果”。

正因如此,虽然美联储从2015年就开始谈论加息,但是直到2016年10月,也仅仅加息了1次。2016年10月初,耶伦还表示希望通过短暂地维持宽松环境来改变经济在严重衰退后的迟滞,以维持需求的稳健增长和提升劳动参与率。不过2016年9月FOMC的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内部鹰鸽两派观点的激烈冲突,越来越多的委员公开表示希望加息,这使得意图等待更多就业和通胀强劲证据的耶伦左右为难。

在2014年和2016年,耶伦最终的加息落后于市场预期,分别受中国811汇改和英国脱欧的影响。可见,虽然国内的就业和通胀是首要目标,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仍受外围环境的掣肘。

非常规政策框架:理性、有效

耶伦认为非常规货币政策框架是一种理性的政策应对机制,回归正常化货币政策框架需要坚实的就业数据支撑。

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美联储有两个传统的政策目标,一是物价稳定,二是充分就业;货币政策的主要政策工具是短期利率。而耶伦认为,金融危机之后,央行的挑战在于基准利率调低到零水平之后,如何应对严重的失业和衰退。只有通过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手段,才能帮助美国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中摆脱出来,克服可能的过度通缩。当然,非常规政策是有成本的,不可能长期持续,但退出的前提是就业市场的实质性改善且前景明确。虽然美联储内部就已于2011年 6 月开始讨论政策退出的问题,但耶伦表示在经济临近充分就业之前退出政策是不明智的,联储需要以“最可靠”的政策措施来促进就业的改善。

只是随着经济复苏,美联储内外对于加息的声音越来越大。于是美联储在2014年9月宣布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将逐渐通过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开启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然后考虑停止所持到期证券本金再投资、逐步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但是,耶伦从2014年上任到2015年12月都坚持着美国的超低息政策,这与同届美联储委员会中的其他鹰派官员形成鲜明对比,也体现了她对失业问题的高度重视。

四、小结

总体而言,耶伦是一个经典的学术派官员,并且她与她丈夫的早期学术研究和成果主要集中在失业和劳动力效用等问题上,这注定了她在上任美联储主席后成为一位看重就业、支持宽松政策的主席。当然,她不仅支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上任美国财政部长后,她也坚定执行了宽松的财政政策以提振美国总需求,使得疫情冲击之后美国经济能够迅速复苏并不断繁荣。尽管作为民主党人,她的财政部长任期未必能在2025年延续,但她也为学术界留下了宝贵的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