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枚金融圈内搬砖人,圈内见闻多,见多识广好成长。

昨天,缩量已经不再是关键,尾盘最后半小时的快速反击,被很多朋友关注。


一,某队出手的结果

但实际,我觉得这是一体的。行情缺钱,所以缩量,而某队尾盘半小时才拉,也是人家手头资金不宽裕的表现。

至于为何今天突然出手,估计也是和日经有关,人家虽然上周暴跌全球第一,但这两天已经收复了。而A村干脆玩起来缩量下跌的套路,对比一下,“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高”。

但实事求是说,昨天尾盘动作,效果确实是有的,创业板涨近1%,券商股带头反扑!个股3729家上涨,中位数+0.67%,让大家喘了口气。这也再次证明,缩量不是问题,只要机构投资者参与的态度积极起来,A股照样能搞起来。


二,缩量要到什么地步

另外,有种意见,说A股实际换手率还是很高,因为即便缩量,也是换手率也是冠绝全球。如果按照这种想法,我们一天成交量得缩到2000亿的水平才算理性,但有些财经大V拿这个说事,就是扯淡。

因为散户参与度越高的市场,换手率天生就高。韩国股市里75%是散户,所以换手率排全球第二。你要让散户都从股民变成基民,也没问题,但前提是基金赚谁的钱?靠上市公司的分红够吗?否则基金都亏的狗样,谁肯去买基金呢?

所以,A股之所以这样,本质上基本面低迷+信任危机(过去重融资轻回报)+旧估值体系崩塌(新规导致垃圾股的投机价值大减)。


三,比缩量更重要的问题

但以上这些是管理层需要考虑的问题,虽然很重要,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有更重要的。

现在即便缩量,只要机构一动,行情照样有机会,昨天尾盘某队动手,市场飙升就是明证。但多数时候,机构的交易行为都是被散户、游资等其他交易行为掩盖的,区分不出来,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才是大问题。

大家都知道,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与散户是完全不同的。

但问题是,多数人根本看不出这种不同,那怎么办?

其实,早就有这样的大数据统计工具了。

简单说就是:先把所有的「交易行为」数据先保存下来,经过长期的积累后,再通过大数据模型计算,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交易行为」特征了,这太重要了,大家看下面的数据:


比如最近两天民爆股票表现非常强劲,看消息,显然是水利建设加速刺激的。8月2日消息,水利建设投资同比增加9.9%创历史最高,新建工程9300多亿,而水利建设对民爆的需求量是极大的。


但消息出来之后民爆第一股保利联合反而是下跌的,如果看走势,此次下跌和之前的下跌没啥不同,拐头下向下,然后创出新地,这就是弱势市场中的日常。但是用系统观察「机构行为」,就能看到保利联合,在8月2-5日的下跌中,橙色的「机构库存」数据反而出现,说明借着股价下跌,机构投资者是积极参与的,态度和之前的调整完全不同了。而机构一旦积极动作,股价表现直接就是翻天覆地。


而力芯微,也是做电子雷管的,最近用系统观察「机构库存」,完全是消失状态,所以这波民爆行情,完全没有它的份。


其实,从民爆板块的表现,就能感受到,接下来对于A股来说,手头的好股票和坏股票,差距绝对是不会小的。并且,这种好坏差距的决定权,就在机构手里。而我之所以用「机构库存」数据,也是因为行为要看的精确,说穿了就是要看的多。好比说某位领导看人看的准,原因就是人家早已阅人无数。行为数据抓取、比对、分类需要时间的积累,而「机构库存」这个数据,已经是累积十几年的结果了,所以就更为可靠。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