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佑木

  编审丨橘子

  奶价和成本出现首次倒挂,奶业或面临着自2008年以来的最大挑战。

  倒挂

  近日,我国农业农村部披露的一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7月第四个星期,内蒙古、河北等十个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为每公斤3.22元人民币,按周跌百分之0.3,按年跌百分之14.1。而根据国家奶牛体系检测系统稍早些时候披露的数据,今年5月我国原奶行业的亏损面已经扩大到超过80%。

  需要提及的是,2023年初,由于乳制品消费疲软,奶价持续下滑和养殖成本不断上升,让国内原奶行业亏损面高达60%。换言之,一年过去,原奶行业的亏损面又增加了20%。

  “原奶产业几乎是百分之百亏损了……我没听说哪个同行现在还是盈利的。”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以一位拥有3000头牛的农场主为例。正常情况下,这些牛每天产奶超过13吨。然而,奶企缩减订单后,他从以前的每天送改成两天送一次,且每次不超过12吨。在农场主寻得新渠道每天消化3-4吨后,依然有近4吨的牛奶滞销。

  对此,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表示,奶业面临自2008年以来最大的挑战,包括乳品消费市场疲软、原料奶供应过剩等。另外,收奶规格越来越苛刻、量越来越少、收购价格越来越低,是当下很多牧场主共同面对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不久前,在2024年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李胜利表示,2024年以来,牛奶原奶过剩的情况较去年更为严重,导致原奶的收购价持续下跌,奶价和成本出现了国家奶牛体系有纪录以来的首次倒挂。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自2008年以来,我国共经历了四轮奶价下行,第一次主要冲击的是上游散户,第二次影响的主要是小型牧场,第三次影响的主要是中小牧场。今年这次,千头规模的中型牧场受影响较大。

  奶价低迷、成本上涨给原料奶企业带来的冲击仍在持续。“最难一年”,从各上游牧业上市公司的财报中也可窥得一二。

  本月初,现代牧业发布盈利预警,预告上半年净利润将亏损1.8亿元到2.4亿元人民币。上年同期,公司这一数据为盈利2.2亿元。彼时,现代牧业表示,上半年公司加大了淘汰低产牛数量以改善牛群结构的力度,受到牛价下滑的影响,导致奶牛公平值变动减奶牛销售成本产生的亏损比2023年同期增加了5.8亿元到6.4亿元。

  无独有偶,同样是在8月初,中国圣牧发布业绩预告,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报告期间),预期净利润将由盈转亏,亏损金额在1.3亿元至1.5亿元之间,而2023年同期净利润为2300万元。澳亚集团则预期2024年上半年将取得综合亏损净额约人民币6亿元至7亿元,其去年同期的亏损净额为3.1亿元。

  更极端的情况是,由于奶价太低,并且很多乳企不断压低收购价格,或现合同到期不再续约,一些中小牧场,已无法生存,被迫“离场”。

  值得注意的是,不久前,作为“牛奶”产业的另一环,全国牛肉价格跌破“3字头”,相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6.5%,同样成为业内热议的焦点。其中,我国北方部分城市的牛肉价格甚至降至20多元,回落到十年前水平。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当下每出售一头牛,亏损在5000元左右。对很多养殖户而言,卖牛还不如让牛直接饿死划算。毕竟,买了保险的牛,死亡后还可以获赔6000元。”

  阵痛

  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压缩产能、调整奶源供需配比,提振乳制品消费,或是解决方法。然而,产业结构和商业模式的调整和改良,并非喊口号那么简单。

  例如,近期,蒙牛乳业股价大跌的事件也引发了市场极大关注。相关报道显示,从去年2月份到今年8月2日收盘,蒙牛的股价暴跌64.82%。其中,在今年7月30日当天,蒙牛的股价为每股12.46元,一度创下近年来最低历史记录。

  对此,摩根大通发布报告称,将蒙牛的目标价从30港元大幅降至13港元,下调幅度接近57%。对为何会将蒙牛的投资评级由“增持”下调到“中性”,摩根大通给出了的关键理由,除了周期性问题;公司缺乏强势新品,以及公司执行弹性相对较弱都是原因。

  在多家乳品消费上市企业的财报中,对于业绩下降的解释均提到了国内乳制品消费需求疲弱、原奶售价下降及饲料成本增加。消费增速的下滑叠加奶源的加速扩张让市场供大于求,原奶市场阶段性过剩持续。

  而这种“过剩”,正在对我国的高溢价牛奶消费市场带来冲击。

  据商务部数据监测显示,近三年来,我国牛奶产品的零售价一直在高位徘徊,2023年平均零售价格每公斤12.52元。作为对比,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液态奶零售价格每公斤仅在6-7元之间徘徊,我国奶价比发达国家高出了一倍多。

  然而,在原奶价格低迷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溢价并没有持续至。

  一业内人士认为,去年以来,因行业上游生鲜乳供给的阶段性过剩以及下游消费端需求仍处于复苏阶段,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供需错配,导致包括头部高端乳品在内的各类乳制品降价出货。而降价促销则进一步挤占了中低端产品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中小品牌的普通产品几乎无利润可言。

  对此,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目前,虽然大品牌在一些高端超市中还在维护乳品的终端售价,但放眼大众市场,更多的是’破罐子破摔’——100块钱5箱,100块钱三箱的活动并不少见”。

  “2008年时,我国乳业市场的销售和消费还是增长的,现在的问题是消费处于下行……当下的情况,也许真的是2008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甚至更加严峻。”宋亮表示。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消费需求疲软的情况下,奶源阶段性过剩正愈演愈烈;而这样的趋势,下半年或仍将延续。在这之前,许多原料奶企业或者自有奶源比例较高的乳企,可能还要忍受一段时间的阵痛。

  来源:食品内参 乳业头条发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