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酒融合,按功能分,可以分为偏品牌、偏动销的形式。

偏品牌的餐饮融合多数由酒企主导,要么是高端私宴,如泸州老窖的“天府名宴”、水井坊的“壹席晚宴”;要么是打通餐饮渠道的活动,如牛栏山的金标牛烟火气餐厅榜、泸州老窖特曲“中华美食群英榜”。另外,为宴请/回馈中高端客户,酒企在核心/目标城市开设会所,方便商务接待,如李渡的“知味轩”、珍酒的“珍·1912美食研究所”。

偏动销的形式,往往是酒商或酒品合伙人主导。一方面是增强私密性的同时,降低自身的宴请费用;另一方面是为客户提供购酒送餐券或餐饮的服务,增强用户黏性的同时,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郎酒的“美食地图”好,牛栏山的“金标牛”也罢,均是为了推广某款产品而诞生,当新品与特色餐饮形成有效融合,或者新品在市场上的预热、加温结束,这些餐酒融合的营销活动便会渐渐淡出大众视野。

我们来看,多数直面餐饮店的酒品,恰恰是价格不太高的“非自带酒水”,比如牛栏山·金标、小郎酒等,所以很难成为未来趋势,只有深耕光瓶酒的企业、酒商才会直面这些餐饮店。

相较于传统的品鉴会,餐酒融合属于品鉴会的迭代,让每一桌餐饮更走心,邀约客户会更精准,毕竟传统的品鉴会(吃喝会)已经很少有人愿意真心参与了。

酒企做餐酒融合,方便帮助当地代理商整合资源、培育市场。以光良为例,举办“我在夜市喝光良”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升光良在当地的知名度、美誉度,从而帮助代理商实现动销;以珍酒为例,在部分城市与餐饮龙头合作,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宴请核心用户,提升单品在核心圈层的美誉度;以千熙酱酒/景芝白酒为例,在核心城市帮助代理商开设会所,助力代理商的圈层销售。

相较于酒企而言,酒商做餐饮的积极性不高,除非其拥有高毛利的自有产品,毕竟“每一份投入都需要短期回报”。如今,酒商售卖的多数流通产品,毛利率极低,无法支撑其宴请,所以其没有动力维系客户。伴随着流通产品进入比拼价格的时代,酒商自然不愿意为销售产品额外付费。

餐酒融合的成功,成功与否的关键在组织者。厂家希望将餐酒融合模式化,方便全面推广提升销售额,实则很难模式化,强行模式化又会变成传统品鉴会的翻版,对上负责套取费用;酒商希望餐酒融合效果化,方面持续推行提升销售额,实则很难持续化,因为有效客户的时间亦很宝贵,除非组织者能够持续赋能参与者。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