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天化,被誉为“中国现代尿素工业摇篮”,在其长达65年的发展历程中,曾经有这样一个分厂——泸天化油脂化学分厂。由于油脂化学分厂的存在,不仅使泸天化走出了产品单一的局面,更让泸天化实现从化肥到精细化工,从无机化工到有机化工,从高能耗产品到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绿色产品战略转移。


泸天化油脂化学分厂始建于1989年,是我国率先引进欧洲技术的油脂精细化工企业。一路发展,油脂化学分厂历经多次改制成为如今的四川天宇油脂化学有限公司。作为油脂精细化工高端产业链的主力国企,公司始终坚持“‘天’道酬勤,‘宇’众不同”的企业理念,不断延伸“中国品牌,世界品质”的产业布局,致力于在接轨世界标准的同时,引领行业发展,并为用户创造更大的应用价值。



建厂初期


攻破技术壁垒


奋力实现油脂精细化工产业起步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泸天化为了与时俱进,科学发展,提出跨越式发展观,承载着泸天化重要战略布局的油脂化学分厂由此诞生。



1991年修建脂肪胺车间办公楼


1990年10月,在紧挨着泸天化厂的一片土地上,当时亚洲最大的油脂精细化工生产基地开工建设,从意大利CMB公司引进技术和主要设备的3万吨/年脂肪酸装置于1992年7月建成投产,从英国PJC公司引进技术和主要设备的5600吨/年脂肪酸含氮衍生物装置于1994年2月建成投产。然而,在试车考核时却发现,设计生产能力1100吨/年的脂肪伯胺装置虽然生产运行安全稳定,但脂肪伯胺的产能仅有设计能力的15%左右,消耗远超过设计值,且产品质量差,根本达不到市场要求。更致命的是,英国PJC公司在转让技术后申请了破产,无法为油脂化学分厂提供技术服务。



泸天化厂脂肪酸装置与意大利公司签字仪式


难道刚上马的项目就搁置?“国外技术不行,我们照样要建成投产!”在泸天化厂领导班子的鼓励和号召下,王敦伦、茅启昌等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带领着一群刚出学校的大中专学生和泸天化技工学校培养的工人展开技术攻关。此后的时间里,他们成天穿梭在工地上,手持图纸和本子,不停计算、讨论、交流……


“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PJC公司提供的都是实验室技术,和实际生产有很大差距。”四川天宇油脂化学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梁勤学说。


经过反复试验、调试、检测……勇于探索的油脂人终于冲破技术壁垒,攻克难关。 



1994年设立四川泸天化油脂化学有限公司


1995年,工厂将原始设计只能够加工高芥酸菜籽油的3万吨/年脂肪酸装置进行升级,满足了对牛羊油、棕榈油、地沟油的加工需求,从而实现高质量系列脂肪酸和甘油产品的生产。1997年,油脂化学分厂又改造了脂肪酸装置的蒸、分馏系统,提高高芥酸菜籽油加工时高附加值产品芥酸的质量、收率,芥酸等产品实现批量出口。


1997年,工厂在国内率先采用短程蒸馏新技术和设备精制脂肪酰胺,产品质量达到先进水平,生产成本大幅降低,满足市场需求。



 泸天化含氮衍生物总图会


改革势在必行


刮骨疗伤让企业起死回生


经历了第一次大考,泸天化油脂化学分厂发展之路才算真正迈出了第一步。


时间来到1992年10月,改革春风吹遍全国,国有企业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革。


此时,泸天化作为油脂分厂的上级单位,考虑到从1994年开始,脂肪酸装置正式投产,脂肪胺系统也将进入试生产阶段,为了筹集建设经营资金,改变产权结构,增加出口贸易和创汇能力,决定以募集方式共同发起设立“四川泸天化油脂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将原有的油脂分厂作为试点,真正推向市场。



 脂肪酸装置含氮衍生物装置最终设计审查会


1994年6月25日,油脂公司以定向募集方式成立,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所有制改革。一系列的尝试和探索,让泸天化集团对改革的目标、方向、路径越来越清晰。


然而,企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要想打造百年老店更需经历风雨。


尽管油脂公司成为了国企中较早的一批股份制企业,但经过几年机制体制的探索,包袱越来越重。虽然产品开发持续更新,产量不断提升,市场也全面打开,但销售收入和利润却不能支撑企业高昂的运营费用和生产成本,企业连年亏损。到2001年底,公司已经资不抵债,陷入濒临破产的境地。


连年亏损的压力也使不少员工思想浮动,开始另寻门路,离开了油脂公司。“当时好多同事离开,看到他们去了好的单位,我的内心也曾犹豫。”梁勤学说,2002年底,公司在岗员工从625人减少到316人。


面对这样的局面,改革势在必行。但改革必须要拿出壮士断腕的气势,以及行之有效的“止血”措施。


2003年6月,在完成法人股和职工个人股的收购之后,油脂公司实现由股份有限公司向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的顺利转变。


2003年11月,经四川省国资委批复,油脂公司以债转股形式同其他社会法人共同组建新油脂公司,同意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春风化雨”般的改革政策成功盘活了存量国有资产,维护了职工利益。


2004年6月,新的“肌体”和“血液”为油脂公司深化改革注入了强大动力。随后,四川天宇油脂化学有限公司以债转股再股权转让的方式成立,并实现全部员工劳动关系的平稳转变,职工打破“铁饭碗”,成为企业持股“合伙人”。


一系列刮骨疗伤的改革为公司恢复“造血”功能创造了有利条件。成立当年,公司就实现销售收入1.41亿元,出口创汇近380万美元,实现利润318万元。


消除改革阵痛


一年攻破万吨伯胺扩建难关


建厂之初,脂肪伯胺装置的设计生产能力仅为1100吨/年,经过持续技术优化改进,在2006年达到4000吨/年。但随着市场需求量不断加大,4000吨的年产量已经无法满足客户需求。于是,在2007年初,经过反复斟酌,油脂公司决定对现有装置进行扩能技改,且项目费用自筹,工艺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经过半年努力,脂肪伯胺生产能力提高到8000吨/年,暂时满足了市场的需要。


发展需要改革,而改革必然伴随着阵痛。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公司也无法摆脱金融危机的“魔咒”。随后,国内外原材料大幅涨价及国内一些油脂精细化工企业大规模引进脂肪酸生产装置,导致公司原有3万吨/年脂肪酸装置已无任何竞争优势,生产出来的脂肪酸产品成本偏高,无利润可言。


此时,时任油脂公司总经理的陈明洪万分焦虑,与班子成员一道结合市场认真权衡:公司脂肪伯胺产品在市场尚有竞争力,还有利润,何不通过扩建脂肪伯胺装置继续拼搏?


开弓没有回头箭,这次公司把技改目标定为1万吨/年脂肪伯胺。大家深知对于这次技改,公司面临资金、技术、人员、场地、设备等诸多难题,更多的还要靠自力更生。在陈明洪的带领下,经营团队前后近一年反复奔波汇报,终于获得了四川化工控股集团对项目资金及政策的支持。2010年9月,公司正式启动伯胺扩能技改项目。在技改过程中,油脂公司全体干部员工齐动员,项目骨干与生产骨干夜以继日地奋战在生产现场,在哪里接一根管道、哪里安装一个阀门、哪里增设一台设备……他们反复现场实地勘察、测绘,然后在电脑上绘制出图纸,与设计团队反复交流、沟通、修改。


经过夜以继日的拼搏,2011年7月1日,伯胺技改装置顺利投产,实现一次性试车投产成功目标。如今,公司脂肪伯胺装置年生产能力已达到1.8万吨,伯胺产品具有环保、能耗低、消耗少、品质高的特点,也成为公司主打产品。


紧跟市场


安全环保合规创新发展


随着纳溪城区的发展,公司周边已新建起学校、居民小区等,公司已成为城中厂;生产装置投产已超过30年,设备老化严重,安全、环保压力日渐增大,每年在设备更新、安全环保整治方面投入巨大。经过持续不懈的整治,公司环保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在此基础上,公司持续保持安全标准化二级企业,持续深化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显著提升了安全环保的合规管理水平,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油脂公司生产装置区图


在泸天化集团公司和泸天化股份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油脂公司全体干部员工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抢抓机遇,通过节能降耗,提质增效,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借着“一带一路”东风,依托中欧班列和中欧专列,狠抓高附加值系列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已连续五年实现盈利,公司多年来一直是泸州市重点出口企业,员工收入也逐年增加。


经过30年不断拼搏奋斗,油脂公司产品从最初的13个品种,发展到目前脂肪酸、脂肪伯胺、脂肪酰胺、甘油四大系列共50多个品种,建起了全国乃至全球的销售网络,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纺织印染、医药、冶金、交通、矿山等行业,一批批来自国内外的客户认准了“泸天化”品牌的油脂精细化工产品。近十年,油脂公司进出口额超8亿元,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覆盖橡塑添加剂以及高端复合材料等领域。



依托中欧班列和中欧专列,公司连续五年实现盈利。


当下,油脂公司正绘就新的发展蓝图。2024年,由四川泸天化股份公司投资超过10亿元的10万吨/年绿色精细化学品一期项目将落地建设。新项目将以国际领先、国内一流为目标,新生产装置可实现“原料多元化,消耗能耗低、安全环保可靠,产品丰富且高质量”等要求,公司必将走上全新的绿色发展之路。(李独懿 曾涛)





  编辑:曾   涛   许   轶


  责编:王佑铭


  编审:何冀川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