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指针会修正一切偏差。


上周,《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下称《通知》)正式下发,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再次回调,全品类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将不超过2.5%(不含万能、分红等可浮动收益),且全面对标市场化的动态定价机制亦同步确认。


同样是上周,《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4年上)》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的平均收益率为2.8%。


这也就意味着,自本次下调后,保险产品纯理财性质部分的收益与银行理财产品相比,优势即将消退。


当然,这更意味着,政策导向愈发直接明确——剥离保险产品的投资(理财)属性,力促保险业全面回归保障。


市场扫描:忙碌的8月


“公司将严格按照监管文件要求进行产品切换,于8月13日先行停售三款产品;8月底前,将停售所有预定利率高于2.5%的普通型人身险产品;9月底前,将分别停售预定利率高于2.0%的分红型人身险产品以及最低保证利率高于1.5%的万能型人身险产品。”接《通知》后,富德生命人寿第一时间做出响应,而“响应”二字的背后则是产品、运营、销售、IT等各条线人员日以继夜地付出:沟通会一个接一个,产品方案一遍又一遍,销售培训一次再一次……


如上,或许只是这个八月寿险各市场主体的一个缩影。


《通知》下发后,各公司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坚定执行。尽管工作量激增但积极性却非常高,究其原因——此次调降于行业持续稳健发展的价值颇具标杆意义。


在此之前,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和市场利率的倒挂已持续较长时间,但当我们把历史的周期再拉长时却会发现,在过去40余年间,在以三差(死差、费差、利差)为主要盈利模式的寿险业,利差独立支撑行业利润的模式已持续数年,换言之,利率倒挂问题一日不能解决,寿险业的发展就难言稳健。


仅就《通知》而言,其设定的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较好地解决了因预定利率上限调整的滞后性可能导致的利差损风险积聚问题,但具体到行业实践,利率的调整却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比如产品切换的前提是新产品的事前储备以及监管的报批/报备,产品之后则涉及中后台运营系统的整体调整以及销售端销售逻辑及架构的整体重塑,短期的忙碌自然难以避免。


对比前几次行业性调整,朋友圈的炒停售亦应“忙碌”起来,但这一次却有些不同:尽管朋友圈中或清晰或隐晦的炒停售难以彻底根绝,但相较前几次行业性的产品切换,炒停售的场景明显更少。


对此,或有两个维度可供观察:


一是公司严控。比如前述富德生命人寿在落地执行方案中就明确要求“在此次停售过程中,公司将严控风险,坚决禁止任何形式的炒停行为”。当然,从公司的视角看,这既是保司严格全面合规经营的自我要求,亦是其对如何有效压降利差损风险的自然反应。


二是代理人愈发自信。在不考虑银保等兼业代理渠道的情况下,《通知》印发后,此前已有接触的客户比代理人更反应更积极,“这次跟之前肯定不一样,现在的大环境大家都很清楚,保险的预定利率下调对客户意味着什么,他们自己想得很清楚,面对可能的利益损失,没有人想放弃,不用我去催,大家都跑来问”,某头部公司绩优代理人李淼除了在朋友圈转发了《通知》链接外,再未做任何其他营销动作,但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依然很忙,忙着做方案、忙着出单,更忙着回答客户的各种疑问。


“原本答应带娃去西藏,目前看,这次肯定要做一个‘不讲信誉’的妈妈了。”李淼如是说。


当然不止李淼,这个八月,对于寿险业而言,注定是一个灯火通明却又意义深远的月份。


洞悉未来:个险和经代谁将崛起


忙,是为了更好的未来。


尽管前期已多有传闻,但自《通知》正式落地,经过一周的消化,这一政策的影响深度已在短暂的酝酿后逐步显现——在繁忙的产品切换工作之外,行业主体正在加速推进渠道抉择战略的落地。


在笔者看来,以目前的市场情形,行业或将快速回归得个险者得天下的时代。


历经多轮起伏,银保渠道的业务价值虽也已逐渐修复,但对于银保而言,渠道特性决定了其销售的优势更多体现在类理财产品上,当保险产品全面回归保障,未来的保险市场以健康险、医疗险等为核心产品类型时,银保是否有能力、有意愿销售势必成疑。


从银行的业务实践看,即便是目前行业产品转型的主力分红险,能销售者除招商银行这类已连续数年持续培养理财经理销售能力的银行外,绝大多数银行尤其是城商行恐均无力销售。


换言之,在以利率为牵引,保险真正回归保障的当下,银保的销售规模或将出现大幅下滑,如要保证银保的销售规模,分红等产品的销售误导则势必在所难免。也就是说,保险公司如想继续依赖银保渠道,其在付出高额费用的同时,可能还会应对严重销售误导埋下的无穷尽纠纷。


也正是基于银保天然存在的纯保险保障类产品销售能力的短板,以及行业产品转型的大趋势,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代理人,或许才更有机会支撑起未来寿险的增量市场。


当然,具体来看,这又包含两类群体,一类是保险公司直属代理人,另一类则是经代渠道代理人。


先看颇具争议的经代渠道。一如银保渠道,其亦经历过多次起伏,仅从过去十余年间的行业实践看,经代的形象可谓毁誉参半。一面是其可有效对接终端客户且快速出单的保费超能力,另一面则是严重的销售误导给保险公司带来的无穷无尽纠纷,以及纠纷之下的财产损失及品牌形象损失。


也正是基于此,近年来行业头部公司对经代多持谨慎姿态,而中小公司则多将经代公司视为弯道超车的利器。


从监管近年来的引导趋势看,经代依法合规经营的主基调已愈发明显,后续一旦经代的监管力度与主体保险公司拉平,再附之报行合一等政策的全面落地,经代的优势或将不复存在。


再看个险。个险发展距今已逾30年,其亦勾画出了颇为曲折的发展曲线。期间无论保费贡献大小如何波动,个险在寿险领域的价值从未被质疑,究其原因在于其即可直接面对消费者,销售或复杂或简单的保险产品,且作为保险公司直属团队,其合规性更为可控,忠诚度亦更高。


如前所述,银保一定程度上将逐步式微,健康类保险产品的主力销售团队势必向经代和个险转移,但在全面合规的行业背景下,经代团队本身的不稳定性却已日渐显现,个险或将是未来一个周期,寿险行业唯一能真正扛起发展大旗的渠道。


当然,这个假设的前提是,直保公司可以客观理性地看待保费,中小保险公司的股东可以做真正的长线投资人。


仅就目前来看,这个假设短期内或许根本就无从实现。


故而在肉眼可见的未来,经代或又将成为银保之后的下一个风口,只是这个风口有点冷,其寒冷程度或许会让保险公司以及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都无法承受。


< END >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