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航拍图(枣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要把县城建得像县城,关键是有特色,能留人;县域产业的发展要有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而不是天上飘来飘去的“云彩”。

县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支撑,培育发展县域经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以“双集中”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提升县城和小城镇的产业承载能力和人口集聚能力,是实现城乡统筹和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反映在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双集中”同样是湖北实现四化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作为“一主两副”中襄阳的市域副中心城市,枣阳围绕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城镇化建设,全力构建全省县域四化同步发展引领区。

枣阳如何在全省县域经济中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近日,支点财经记者走进枣阳,专访了襄阳市委常委、枣阳市委书记杨晶。

把县城建得像县城

Q

支点财经:枣阳最新提出,将紧扣湖北“五个功能定位”和襄阳“一枢纽四基地”定位,加快建设襄南随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和襄阳市域副中心城市,打造全省县域四化同步发展引领区。提出这个定位,主要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杨晶:枣阳区位优势突出,联结武汉和襄阳两大都市圈,高铁直达“北上广深”等重要城市,福银高速、麻竹高速、枣潜高速、316国道在枣阳交会,近期又获批建设襄阳唯一通用航空机场,能够有力促进“人”“物”“信”“财”等要素向枣阳加速集聚。

同时,枣阳既是工业强市,也是农业大市,就地城镇化基础良好,信息化建设在全省县域中走在前列。比如,我们工业门类齐全,拥有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的29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枣阳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实施名牌工程,车架厂、石棉厂、纺织厂、啤酒厂等一批骨干企业实力强劲,为现在的汽车零部件、摩擦材料、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如今,枣阳多个产业链条在全国形成影响力,摩擦材料细分领域优势更大,市场份额位居全国第二,产销量占全国20%左右。

农产品方面,枣阳连续19年获得“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称号,还是全国四大桃乡之一,粮食产量位居全省第二。近年来,农产品加工聚焦延链强链补链,枣阳已是全国18个“农产品生产贡献力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双百强县(市)”。

此外,枣阳的四化同步发展评价指标,均高于2025年全省平均目标值,所以我们有基础、有能力、有底气,建设全省县域四化同步发展引领区。要实现这一功能定位,我们就要加快打造“双集中”,要把县城建得像县城,关键是有特色,能留得住人;同时县域产业的发展要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而不是天上飘来飘去的“云彩”。

Q

支点财经:对标湖北省和襄阳市提出的“双集中”要求,枣阳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枣阳理想中的“双集中”是怎样的?

杨晶:枣阳2023年全市常住人口88.94万人,人口规模位居襄阳各县市第一、湖北第五。但是,2023年枣阳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仅有29.32万人,聚集度不高。产业集中度也不够高,现有汽车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中,排名前三的产值仅占工业总产值的64.24%。此外,枣阳拥有全省核准面积最大的国家级枣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有最高安全等级的D级化工园区,但入园率仅65%左右。

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也还不够,有待进一步完善。比如,农产品深加工方面,缺乏大的龙头带动企业;汽车装备制造业方面,缺乏整合各类零部件的主机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方面,电解液、隔膜等原材料,需要从外地购入等。

我们希望,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后,到2035年,枣阳GDP能从现今的800多亿元突破到2000亿元,市域常住人口达到95万人,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50万人,建成现代化中等城市,成为引领辐射襄南随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

让人才链与产业链同频共振

Q

支点财经:产业是留住人才的关键。枣阳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在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哪些有益探索?

杨晶:要想留住人才,一定要有足够的产业,而且这些产业要有吸引力,通俗来说,就是要“高大上”。但是,发展产业也要有基础。我们提出,要在此前主导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汽车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根植性产业。所谓根植性主导产业,就是要么根植于市场,要么根植于资源,是稳得住、搬不走的“资产”。

我们将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争创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实现多个供应链供销全国,提升产品价值链。围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学习首衡城模式,搭建粮油、皇桃、畜禽等农产品供应链平台,打造以湖北供销粮油集团枣阳日用品集采集配中心、枣阳寄递物流共配中心为主体的农产品交易储备物流网络体系,加快建设辐射南襄盆地的特色农产品交易储备加工中心。

围绕汽车装备制造产业链,深度对接襄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新能源、智能网联商用车整车制造,引进培育激光雷达、摄像头、车载显示屏等细分产业,积极融入长江汽车供应链平台,推动整车制造、关键零部件、车联网等领域创新转化。

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大力发展锂离子、钒液流、氢能等全技术、全链条储能产业,打造储能高地。全力支持有机硅产业发展,招引原材料制造上游企业,构建完整硅基新材料产业链,打造全省硅化工生产示范基地,并推动新材料产业向氟化工领域拓展。

同时,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依托即将建设的通用机场,构建通用航空产业体系,加快建设集研发、制造、培训、救援、运营(FBO)、维修(MRO)等为一体的完整通航产业链条,全力打造鄂西北区域性通用航空物流中心和应急救援中心。

Q

支点财经:强产业必须先强龙头企业。去年,枣阳经营主体总量近11万户,位居襄阳各县市第一位。然而,枣阳目前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未来如何破零?

杨晶:从培育上市公司来看,还是要从主导产业里挖掘培育本土龙头企业。目前,枣阳已经有一些企业计划上市,包括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里的隆胜四海、电子信息产业链里的米朗科技,都在力争上市。

Q

支点财经:留人还要打好组合拳,比如公共服务、人才引进配套措施等。在这些方面,枣阳有哪些高招?

杨晶:除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跟上外,枣阳还出台了“1+4”人才政策,通过发放生活补贴、学业补贴、购房首付款补贴、租房补贴等优惠政策招才揽才。综合算下来,人才最高综合补贴可达50万元。目前,我们已累计引进高技能人才超1.3万人。

枣阳汉城景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打响“汉文化+”特色品牌

Q

支点财经:文旅产业也是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张“王牌”,请问枣阳该如何打好文旅产业这张“牌”?

杨晶:枣阳是光武帝刘秀的故乡,也是航天英雄聂海胜的家乡,他们都是枣阳的文旅IP。目前,我们已经围绕汉文化推出了相关项目,比如打造了汉城。但是,在产品的推出和包装上,做得还不够好。

襄阳的唐城和枣阳的汉城,都是湖北省的重点项目。现今两个项目的发展,已经不是一个规模。唐城和汉城的客流量,分别累计突破900万人次和350万人次。两个项目我都去过,我的感受是,唐城的体验感和配套比较丰富,但汉城还不够惊喜。

此外,大家都知道《妖猫传》是在唐城拍的,却不知道《影》的很多镜头是在汉城拍的。未来,这两个项目甚至襄阳其他的文旅项目,可以联动起来,共同做大襄阳文旅IP。

Q

支点财经:您说汉城的体验感不够强,下一步的改善空间在哪里?如何统筹枣阳文旅产业发展?

杨晶:我们致力于打造全国知名汉文化传承保护基地,围绕核心地标汉城,推动汉文化“+旅游”“+生态”“+产业”多元化发展,建设集研讨、研学、展览等功能于一体的汉文化传承基地,打造汉文化研讨会永久会址。

同时,我们还将打造文创产业集聚区,以“枣该到此、襄见恨晚”文旅品牌为抓手,拓展影视文创、夜间经济等文旅产业链。此外,我们正积极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打造城市品牌漫游环线。通过承袭千年汉风古韵,把汉文化精髓植入城市建设中,打造主题文化空间,建设有特色的县城。

封面策划系列

1

千年古城焕发现代魅力,争当中部崛起排头兵——襄阳:旧与新的时代交响丨封面策划

_

2

东津新区建设再掀高潮:“汉江新都会、襄阳新中心”加速崛起丨封面策划

_

3

“全国百强县”枣阳新梦想:产业壮筋骨,志在县域50强丨封面策划

_

编辑丨何辉 胡馨月

编审丨刘定文

新浪微博|@支点财经 地址|湖北·武汉·楚天传媒大厦

【小编推荐】视频号:湖北一村委会:生三孩最高奖励5万 2024年1月1日起实施

【小编推荐】视频号:买黄金就像逛菜市场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