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企业界视为圣经的《基业长青》一书中,吉姆·柯林斯用一句话阐述了“方法论”的重要性,在他看来,“方法论”其实是为了帮助高瞻远瞩的组织“有目的的进化”。

当44岁的黄峥以486亿美元的身价反超瓶装水之王钟睒睒登顶中国首富,曾经的拼夕夕终成钱多多。与此同时,这个低调的男人以及他执掌下的拼多多,也在争议中被推上风口浪尖。

当然,同样引人关注的,是他的方法论。


时代红利下,把资本主义倒过来


在资本主义的美国,诞生了一个神奇的巴菲特,他从保险和资本复利的游戏中获得了成功和快乐。而作为与巴菲特吃过午餐的男人,黄峥也用一篇《把资本主义倒过来》,揭开了他对于拼多多最原始的设想。

“保险是资本主义的极致创造,抗风险能力弱的普通人掏钱向抗风险能力强的富人购买抗风险资源,同时,富人把钱持续复利,整个结构导致了财富从穷人到富人的持续转移。而我希望把资本主义可以倒过来,就是想创造一种反向保险产品,让普通人去给富人出售抗风险能力,并从中获利。

比如,1000个人找到服装厂,愿意10%的定金集体采购1 000件羽绒服,而服装厂也会很愿意给出30%的折扣,因为这里面最稀缺的就是消费的确定性,只要订单顺利下定,成本怎么也能从产业链中挤一挤。”

“拼的多,省的多“,这正是拼多多核心的底层逻辑,而拼多多也在这个“保险“的基础上,加固了一层保险,叫做“仅退款“。

曾经,在财经记者的专访中,黄峥认为,后流量时代,当传统公司还在思考帝国竞争、地盘之争时,新一代的互联网创业者应当转换思路,真正从消费者出发去思考,这样才能有新的商业突破。

言出必行,“仅退款”就是黄峥口中极致利好消费者的模式。

不过,“仅退款”模式能走通,有两个确定性的大背景:第一,大趋势下,有足够多的用户涌向拼多多,消费者多的地方就不缺商家,这也是“仅退款”模式的基础条件。第二,中国供应链足够成熟,供大于求,产能过剩,供给侧红利下,拼多多可以承接企业的去库存的需求。

有人说拼多多的成功是正好赶上了“经济下行周期”里的。事实上,下沉战略,只是拼多多崛起的一种手段。更深层而言,当互联网对商业的影响进入尾声,参考美国1946-1964年、日本七八十年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到了供应链变革阶段,其本质就是超级性价比。

市场端硬折扣迅速蔓延,同样品质价格可能只有原本的1/3、1/4甚至更低,在各行业都红海的情况下,量贩零食烈火烹油成为过去三年消费行业增长最快的细分赛道之一。整个三四线城市、甚至乡镇等下沉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零售重塑,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机会。

美国的Costco卖场、日本的优衣库等品牌,作为发达国家崇尚“平替主义”后的产物,未来在中国或将变得越来越多。

社会的持续发展,就是一个红利期的接力。1980年代初的高考,1990年初的股票、2000年初的房地产、2010年初的互联网…拼多多的爆发式增长也不例外。

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顶峰期,造就了无数时代的宠儿。你或许知道谷歌、微软、亚马逊,但当时全美最大的在线宠物用品零售商之一的Pets.com,当时全美最大的在线玩具零售商之一eToys等等,这些曾经无比风光,但后来破产倒闭的企业,早已泯然众人。当个人回过头重新审视自己的成败时,才会发现个体力量在时代趋势下的渺小。

拼多多的成功,到底是不是中国电商的悲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毋庸置疑的是,它一定踩中了中国供应链变革时代的红利。

会不会被反噬?


仅退款的争议还在继续。

有人说,拼多多“仅退款”放大了人性的恶,不少人担心将开启电商“0元购”时代,商家生意会越来越难做。在黄峥登上中国首富王座的时候,关于拼多多的咒骂和吐槽数不胜数。

“踩了无数商家上去的,我就是其中一员贡献500w+”、“此人是民族的悲哀,人类的耻辱,社会的罪犯,有不少于20w人想挖他祖坟”、“他的3486亿人民币还有我的99.99没提现”…

拼多多面临质疑在意料之中,毕竟,商家群体的利益被压制是事实。

面对今天的市场环境,商家们或许并不想选择拼多多,但似乎只有借助拼多多模式才能勉强活下去,就算没有利润,还有稳定的现金流和流水,以此获得更多的融资空间。

曾经的电商江湖中,京东、淘宝、拼多多以低价策略吸引消费者,它们通过“压力给到工厂、优化供应链、提升效率、规模效应”等方法实现低价。

而现在,这波压力给到了商家。

经济上行,资本可以榨取底层的剩余价值,但是的当下,只能由拼多多数百万商家艰难撑起经济下行的冲击波。可是,时代总会变,压力总会到一个极点,当大家彻底捕不到鱼的时候,总会退而结网。

历史长河,总有前车之鉴。

2011年10月,中国零售电商史上最大规模的群体事件爆发。淘宝商城因调整商家服务费和保证金规则而引发中小卖家的集体抗议。

线上,店铺2000个SKU被下架,线下上百商家代表聚集在阿里巴巴总部门口,甚至有人给马云布置了灵堂恐吓,最终马云亲自出面将新规金额减半,事件得以平息。

拼多多也走在被反噬的路上,2023年3月28日,拼多多上线自营店“拼多多福利社”,一些对平台规则不满的商家在4个小时中集体下单,又迅速退款,快速使店铺被迫下架。

弱小的商家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集体抗议。拼多多强势突围的成功谁也无法抹杀,但是,如果一个企业的成功是以“完全把商家往死里薅”为代价,伴随着各大平台开始学习拼多多,势必造成行业性的劣币驱逐良币。

这种不健康的商业模式,又如何能穿越周期、赢下长久的未来呢?

三方博弈下的破局之道


自古以来,平台、商家、用户的博弈,用户一定是弱势的一方,几乎处于必输的局面。

过去,阿里的核心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倾向于供给侧的商家。而在全新时代,拼多多的成长逻辑则是以吸引用户为主线,把客户当上帝,把商家当韭菜。

拼多多异军突起,迅速成长为电商巨头,正是无数草根阶层渴望改变命运的真实写照。当然,向上的路很难,他们最终也难逃被收割的命运。

中国的商业似乎从来都只能靠剥削一方而生存,难道没有共赢的选择吗?

其实是有的,只是,这条路异常艰难,荆棘丛生。

中国零售之神胖东来,以公平、自由、快乐、博爱为企业文化,将95%的利润分给员工,员工幸福感强、受尊重,于是努力工作服务拉满,消费者也买的开心用的开心。最终,分钱的于东来依然快乐,这几乎是一个三方共赢的局面。

胖东来同样是绝对以用户为中心,但是不同于拼多多的是,在这个链条里,没有人受伤的完美闭环达成了。

可是,胖东来终究无法复制,以创造幸福为使命和目标的企业,凤毛麟角。

好在,商业总会进化。

在《基业长青》一书中,吉姆·柯林斯杰里伯勒斯明确指出,利润从来不是企业的目的,而是达成目的的手段。

当随着时代的变迁,消费者精神层面的需求日趋强烈。过去,商业在解决“安全感”的需求,比如充电器不会爆炸、奶粉没毒、商品是真货等等。而在未来十年,提供“幸福感”可能成为品牌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商业固然以盈利为前提,但商业服务于美好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另一面,这无关企业家个人情怀,只是社会发展下的必然趋势。

移动互联网看似缩短了物理空间,实则却将人切割成若干个孤岛,人们即使在一起,也往往各自刷手机,陷入群体性孤独的状态。

马斯洛的需求层级无法逆转,于是在安全感的需求被解决之后,让利益相关者都得到幸福感将成为一个新的时代命题。

END

在拼多多的“搅局”下,中国电商正在剧变,各大平台流量之争不停,跟进“仅退款”造成的乱象愈演愈烈,“羊毛党”与低质商家群体还在扩大。

陷入争议漩涡中的拼多多,真的能代表中国电商的未来吗?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