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战后的日本,就像一套写满答案的《5年高考3年模拟》,既有关于产业崛起、文化输出、基础科学、收入分配等方面的高分经验,也有关于地产泡沫、人口衰落、货币政策的错误教训。

对于发展路径高度重合的东亚国家来说,作为“过河”的参考对象,日本是一颗已经被摸圆了的石头,对普通人也有着镜鉴价值。

参考日本失去的30年,在经济泡沫的1990年,借款需求随之迅速萎缩。日本央行注意到经济在急剧放缓,到1995年利率已从8%的高点降至几乎为零。但是,贷款需求不仅没有恢复,甚至在当年还转为负值。

这是一个高校经济系或商学院从未想象过的世界。传统理论认为,在低利率的货币政策下,企业应当大举借款,但实际上日本公司不仅停止了借款,而且开始偿还债务,并持续了十余年。

对于中国而言,近年来经济也面临多重挑战,各种因素交织导致消费者和企业的收入减少,消费和投资的意愿也在下降。

可以确定的是利率还会持续降低:一方面,当前的经济形势需要更低的资金利率来刺激消费和投资,银行也需要适应房地产市场调控和压降整体债务风险。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已经处于历史低位,降低存款利率有助于缓解这一压力,保持净息差的稳定。

所以,在“1”时代的到来下,未来极可能进入0利率时代。对于爱存钱养老的中国人来说,存款利率下调意味着他们的收益将会减少,这不是一件好事。

众所周知,中国人爱存钱并不是对物质消费没有欲望,而是需要应对各种确定和不确定的风险,比如养老和看病。一组数据显示,国际通行的“养老金替代率”警戒线是55%,目前我国仅有40%左右,意味着大部分退休的人都很难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

另外,伴随人类预期寿命的提高,衰老问题正变得日益严峻,比如生理功能下降、患病与失能等。据测算,到 2050 年,全球超过 65 岁的人口将占总人数的六分之一,衰老已成为全球性的经济政策难题。

依据WHO的统计数据,以美国为例,过去 20 年间,美国的人均寿命增长了 2.3%,但其中健康寿命只增长了 0.5%,这表明其“健康寿命”的增长未能与延寿的步伐同步。与此同时,由于大部分的寿命增长都是处于一种衰老甚至失能状态,这导致美国人均医疗卫生支出居高不下。

作为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且是老龄化程度最深国家之一,日本在本世纪初果断推出“全民抗衰计划”,将抗衰老作为解决上述多难局面的国策。

经过近20年发展,诞生了诸如“塞了瑞”、“精蓓来”等一批全球化的缓老品牌,进入中国后,现也已成为“银发经济”浪潮中的领头羊。

其实,对于人类而言,以一个健康的身体“老而不衰”地度过晚年,比把钱扔给医院要有意义的多。恰如巴菲特评价老搭档芒格那样,“在99岁时活到人生巅峰”。

90年代的日本,上一秒还在搜罗全世界的奢侈品, 下一秒吃一口蔬菜水果都得三思。 低利率乃至负利率时代,日本老百姓最好的理财方法就是不理财。截止到今天,不理财的理财观念依然是日本的主流。

这是因为,在负利率时代,投资理财真的非常难——在高收益的投资领域,市场不会有太多的优质资产可以投,或者风险非常高;在无风险的理财领域,银行存款和国债的利率旗鼓相当,在0利率之间上下浮动,老百姓基本赚不到什么钱。

“万幸”的是,我们目前还处于大降息的前夜,也还未像日本一样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对普通人而言,与其毫无收益地“把钱攥在手里”,不如学习日本的做法,提早加入抗衰老。

毕竟,某种程度上,我们能做的,也只有尽早开始准备,而且无论多早都不算早。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