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们关注到,经历了漫长调整周期的医药生物板块,近期因频频回暖又重新进入投资者视野。就以最近的8月12日的市场来说,wind数据显示,医药板块就以1.31%的涨幅领跑中信二级分类的30个板块。但其实医药板块从7月份以来就在断断续续的回温,同样是根据wind数据的显示,7月1日以来(截止到8月13日),医药板块以3%的涨跌幅居中信30个二级行业中的第二名。

虽然最近医药行业表现得相对较好,但是很多投资者还是持观望态度,因为近年来医药板块多次涨涨跌跌,像2020年那样持续性的行情似乎没有再重现过,所以对医药行业有关注的朋友对接下来医药板块的行情走势还是持相对谨慎的态度。那么医药这波回暖,是昙花一现还是开启后市反弹的先兆呢?

说起来医药板块,其实2023年的业绩应该说还是不错的,除了新冠受益的一些标的,比如说像疫苗、CXO之外,去年的制药和医疗器械整体的经营业绩已经开始周期性复苏了,虽然大家看医药指数全年的回报率甚至还是负的,但是负收益可能主要集中在这么几个领域,比如新冠受益的疫苗、检测,还有CXO,这些板块在2023年都相对来说表现的比较弱势。另外,去年突发反腐,确实给医药板块的情绪又造成了一些扰动。但是去年创新药的细分赛道表现得还是比较亮眼的,尤其是很多小市值的、有出海的个股。另外还有比如中药、更细分的减肥药等等,也都出现过行情,应该说还是精彩纷呈的,整个医药板块个股的机会也是挺多的,所以在去年还是有一些医药类基金表现的比较不错的。

但是医药板块在来到2024年之后就开始进入到了一轮下行周期。

一季度的时候,外部环境较为复杂,美联储降息时点较原来的预期有所延后,再加上美国参议院版的《生物安全法案》在听证会上获得高票通过,美国加强对中国生物科技领域的限制和打压概率增大,从情绪面上来说对于医药板块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另外,在一季度价值风格占优,成长风格承压,一些偏向于成长风格的医药基金难免会受到一些冲击,还有指数风格偏向于大盘,尤其是新“国九条”出台之后,小市值股票和部分成交量不大的科创板股票,受流动性冲击,跌幅较大。像上证指数、红利指数表现领先,而科创100指数、中证2000指数这类偏小市值的调整幅度较大,这又会对偏向于配置小市值股票的医药基金产生一定影响。而且在一季度,公募基金在科技、医药等行业均有减仓动作,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药板块的表现。

到了二季度,情况也并没有太明显的改善。国内经济仍处于弱复苏中,金融数据和经济数据总体仍然偏弱,外部环境上,对中国产业链的打压压力犹存,美联储降息时点也较原来预期延后,因此市场整体呈现调整为主,万得全A下跌5.32%,北向资金二季度单季度净流出近300亿元。结构上,市场存量特征明显,风格分化较大,整体来看以银行、煤炭、电力为代表的高股息红利板块表现占优,在二季度领涨,而成长风格仍然承压,尤其是科创100指数、中证1000指数、中证2000指数等偏中小市值的指数,二季度调整幅度依然较大。

在医药行业方面,二季度仍然受到美联储降息预期延后、美国生物安全法案、市场风格等多因素的扰动,二季度表现不佳,中证医药二季度下跌了10.14%,在一级子行业里排名靠后。

基于前两个季度的情况,那么为什么最近医药板块会表现相对较好呢?其实是多重利好的共振作用。

一方面,医药板块确实是超跌了,这是目前市场上大家的共识,近期医药的反弹,有一部分原因是板块超跌后带来的反弹。根据wind数据的显示,截止到今年上半年,也就是6月30日,中证全指医药行业指数的市盈率是31.13倍,已经处于近10年12.31%的分位点上了。而且今年上半年,中证全指医药行业指数已经下跌了20.25%,这还是基于去年的低基数基础之上的。所以可以看出,整个医药板块当前确实处于超跌的位置上,从估值的角度上来说,机会大于风险,提供了一定的上涨动力。

另一个方面,近期医药板块的反弹也是因为医药行业今年以来不断收获利好政策,行业迎来政策的风口,尤其是创新药方面。

2月份,国家医保局发布《建立新上市化学药品首发价格形成机制,鼓励高质量创新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对企业评价新上市药品创新质量给予指引,并在定价端予以政策支持。

3月份,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创新药”,并提到要“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

4月份,北京、广州和珠海三地在同一天内发布支持创新药产业发展的征求意见稿,在研发端、注册端、支付端等方面对创新药行业予以支持。

6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多次提及“创新药”。其中在“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部分提出,研究对创新药和先进医疗技术的应用,给予在DRG/DIP付费中除外支付等政策倾斜;在“深化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部分提出,制定关于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加快创新药、罕见病治疗药品、临床急需药品等以及创新医疗器械、疫情防控药械审评审批。

7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会议指出,要全链条强化政策保障,统筹用好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药品配备使用、投融资等政策,优化审评审批和医疗机构考核机制,合力助推创新药突破发展。要调动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强化新药创制基础研究,夯实中国创新药发展根基。

7月31日,国家药监局关于印发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政策持续深化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提升药品审评审批效能,支持创新药研发。国家药监局明确提出要提升创新药审评审批效率,实现30个工作日内完成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审评审批,缩短药物临床试验启动用时。

之后在8月7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公示2024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初步形式审查的药品及相关信息的公告》,440个药品通过初审,随后将进行复审。与2023年390个药品通过初审相比,今年数量明显增长,创新药产业链的支持政策发挥作用,多款重磅创新药通过初审。

这一系列政策支撑下,医药板块逐渐企稳,自7月初生物医药板块见底以来,医药板块的部分个股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修复。

还有一个方面是,近期疫情反复的事件性催化,这也对医药板块提供了一定的上涨驱动。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了7月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重症病例203例、死亡病例2例。7月重症病例相较于6月112例增长了91例,而我国哨点医院新冠病毒阳性率从第27周(7月1日-7月7日)的8.9%持续上升至第30周(7月22日-7月28日)的18.7%,逼近了今年3月的顶峰水平(21.1%)。

与此同时,来自世界卫生组织遍布84个国家的哨点监测系统的近期数据显示,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的百分比在过去几周里一直在上升。世界卫生组织发出了新冠病毒感染正在全球范围内激增的警告,担心更严重的病毒变种可能会出现。

受到这些消息的影响,市场开始关注新冠病毒防治及检测等概念股,部分创新药也获得市场的高度关注。

但是具体能否真的迎来反转行情?什么时候下行的趋势会出现扭转?这些问题没有人可以做出准确的回答,但是我们可以开始加强对医药板块后续持续表现的关注,为什么这么说呢?

正像前面我们提起过的,当前医药板块确实已处于超跌的状态,整个板块的估值已处于近10年来的相对低位上了。

随着海外降息的预期升温,这也将对医药板块产生利好影响。前一阵子,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整体数据、不断变化的前景和风险平衡是否与通胀信心增强和劳动力市场保持稳健相一致。如果满足这一标准,我们最早可能在9月的下次会议上考虑降低政策利率。”虽然言辞间仍有保留,但是已经释放出鸽派信号,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在升温。一旦美国进入到降息周期,那么将有可能带来全球流动性的宽松,全球的生物医药产业投融资端将有望得到改善。

关于《美国生物安全法案》的事件,立法是需要经历一个冗长过程的,在立法进程中会存在一些“障碍”,目前来看,由于日程紧张,可能无法在美国总统大选前做出决定,大选结束后,新上任的领导人是否还会继续主导立法,这都是未知数。《美国生物安全法案》主要影响的是CXO企业,如果我们回到CXO行业需求本身来看,不同于财大气粗的国际大药企,初创型的小创新药公司往往不具备独立孵化验证一款产品的能力,所以他们的成长高度依赖于CXO,与全球CXO相比,中国CXO研发能力、性价比、效率都是全球领先,而过去几年中国CXO公司不断成长过程中与海外各类药企都形成了深入绑定,因此对于中美在医药行业上到底会脱钩到什么程度还是需要继续观望,而且我们需要关注的核心点应当回归到行业或者企业本身的竞争力方面来。

对于创新药,我们已经看到近期已经接连出台了这么多利好的政策,随着创新药支持政策的持续落地,中长期来看,真正具备临床价值的创新药商业化或将更加顺畅,且优质创新药企也在积极寻求海外合作方将产品授权出去,依然能享受巨大的海外市场。

另外影响医药板块政策性事件——集采和反腐,其实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酵、市场适应,不管是集采还是反腐,都已经进入到常态化进程当中了,对于医药板块的影响已经较以前低了很多。

因此整体来看,随着持续鼓励创新,医疗设备更新改造等政策落地,外围降息周期的开启,加上去年下半年的业绩低基数,今年下半年医药行业的业绩有望持续改善,我们有理由对下半年行情乐观一些。也可以加强对于医药板块后续行情的关注。

$圆信永丰医药健康(OTCFUND|006274)$

$圆信永丰兴源灵活配置混合A(OTCFUND|001965)$

风险提示:本资料为圆信永丰基金研究人员依据公开资料和调研信息撰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所载观点均为当时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公司不对本资料中所载观点及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作任何担保或保证。投资者在投资我司基金产品前,请务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所管理的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资产,但不保证所管理的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