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方式的几种常见模式:

第一种是虚构交易,制作虚假账目。

这种虚增通常表现在财务报表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项上。

这种资金并未真实流入公司,能够通过账面操作已是极限。

关联交易在多数企业中或多或少都存在。

有些企业主为了节税或者现金流转,常将资金转移到关联公司,便于使用。

但若涉及到大额的营业收入,就容易引发问题。

通常,这种情况下公司虽流水巨大,但实际净利润甚微,一旦出现问题,这点净利润根本无法弥补巨大流水的风险。

第二种是现金流管理不善,导致资金消失。

许多财务危机都是因为账目上的资金不翼而飞。

背后的原因可能是虚增现金流或现金流被挪用。

通常,表面显示为现金的公司问题较少,而显示为理财产品的问题较多。

理财产品可能涉及洗钱或直接引发公司财务危机。

第三种是不提坏账准备,净资产虚增。

有些应收账款明显是坏账,无法回收。

任何企业都可能面临这种风险,因此坏账的存在是必然的。

当一家上市公司的账面上出现大量应收账款时,必须计入一定比例的坏账。

还有一种情况是存货积压,同样可能形成坏账。

存货若长时间卖不出去,会“过期”,至少未来需打折处理,周期性清仓是必须的。

许多情况下,净资产被虚增,需通过适当折价来确保资产的真实性。

第四种是无形资产过高估值,拉升净资产。

商誉问题频发的公司众多,那些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商誉通常存在问题。

并非说商誉毫无价值,但在危机时,商誉的确价值低下。

因此,在分析财报时,最好不要过分依赖无形资产。

如果无形资产占净资产的比例过高,反而需要更加小心。

更为严格的做法是剔除部分无形资产和商誉,包括固定资产的折旧。

实际上,真实的净资产通常低于账面显示的净资产,这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

财务造假总会留下痕迹,即便看似完美无缺,我们也可以通过逆向操作来规避风险。

例如,避免购买高负债公司、高存货公司或高商誉公司。

在5000多家公司中,总有优质的选择,何必非得关注那些可能存在问题的公司呢?

*******************************

哪些公司是地板上的优质企业?

许多人会说,能持续赚钱的公司就是优质公司。

但现在能赚钱并不意味着未来也能。

一个真正的优质公司,应当是那些安全边际高、风险较低的公司。

这样的公司通常有几个特点:

第一,高现金流。

在市场上,拥有至少10亿现金储备的中小市值上市公司并不多。

许多公司的流动资产总和甚至无法覆盖其负债。

但一些公司依然保持着高额的现金储备。

可以认为这些企业的风控做得较好,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大量现金储备有利于公司的持续发展甚至业务转型。

那些现金流紧张的公司,若在2-3年内无法好转,很可能面临问题。

第二,低负债率。

我一直认为,资产往往是虚的,但负债却是真实的。

如前文所述,许多净资产有被虚增的嫌疑。

但债务和负债,这些是绝不会少计一分的。

这就是为什么负债率超过80%的房地产公司非常危险,一旦房价下跌,立即资不抵债。

负债率超过50%的公司已经是负重前行,风险较大。

那些负债率达到70%-80%的公司,很多已存在严重问题。

低负债的轻资产公司,负债仅1-2亿甚至更少,负债率低于10%的,几乎不可能出现财务危机。

第三,低市盈率。

赚钱多少是一方面,市盈率的高低是另一方面。

在当前这个阶段,市盈率实际上是一种安全指标。

估值合理、市值低、净利润高,这是高安全边际的表现。

当然,不能仅仅看一个季度或半年的市盈率。

需要动态地、长期地综合考虑。

第四,高分红比率。

分红是另一种验证财务真实性的方法。

高分红比率表明公司账上确有现金,并愿意将其分配给股东。

那些分红低而净

利润高的公司,往往有问题。

因为净利润可以通过应收账款、库存增加等财务手段虚增。

但高额分红则是现金的实际流动,是公司实力的体现。

第五,业绩稳定。

业绩稳定指的是近三年来业绩波动不大或呈正增长。

业绩是否增长固然重要,但稳定性更关键。

业绩大起大落的公司难以准确估值。

实际上,到了牛市,只要业绩稳定,自然可以推高估值,无需依靠巨大的净利润增长。


许多人在选择行业时过于重视,但事实上各行各业都有其优质公司,只是评判标准略有不同而已。

不必限制自己的选择范围,这完全没必要。

因为一旦给自己设限,往往会变得片面和主观,容易错失机会,还可能被误导。

熊市正是研究和识别优质公司的大好时机。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