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行业需求与供给状况
今年二季度以来,水泥行业需求明显下滑,特别是南方地区受高温和雨水影响,需求疲软。西北地区需求恢复至4到5成,局部达到6成;华北地区需求小幅恢复至5成左右。东北地区需求仅为3到4成,预计短期内难以大幅改善。南方地区需求恢复是未来关注的重点。
各地区错峰生产执行情况有所不同,北方地区减产普遍在50%至70%,南方地区则在30%至40%之间。湖北省错峰生产未能有效执行,影响了长江下游企业的市场心态和价格稳定。
2. 价格波动与市场策略
各区域水泥价格处于震荡调整期,西北和京津冀地区近期提价,长三角地区价格回落至底部。华南地区在雨水天气结束后,市场需求回升,价格有望继续上涨。长三角地区由于湖北错峰生产问题,提价受限。
长三角地区企业计划通过协同减产来稳定价格,但湖北低价水泥流入导致价格回落。企业需通过增加错峰生产天数来维持合理供需关系,但这对下游企业不利,且缺乏意愿。
3. 成本结构与竞争优势
华南地区企业成本差距主要来自矿山资源和生产线规模优势。龙头企业与其他企业的成本差距在10元以内,而与第二梯队企业的差距在20元以上。财务成本在广东地区影响较小。
矿山资源的早期获取成本较低,而后建企业的矿山成本较高,但后续现金成本差异不大。两广地区企业的矿山资源情况各异,影响其生产成本。
4. 资金到位与需求预测
资金到位率是水泥需求的领先指标,上半年专项债下发率低于预期,影响基建项目进度。下半年资金到位情况仍不理想,可能导致全年需求低于预期。
预计全年水泥需求为19亿吨,基建占比43%,农村占比34%。基建需求低于预期,主要受资金到位不佳和新开工项目减少影响。
5. 碳交易与产能管理
碳交易政策可能影响企业生产策略,企业需在维持市场份额和减少产量之间取得平衡。长三角地区企业通过行业自律进行错峰生产,以避免过度竞争。
碳指标核定可能按产量或设计产能进行,企业需根据政策调整生产策略。大企业倾向于按年度核定,以减少损失。
6. 区域市场与项目需求
西藏水电站项目对水泥需求的影响有限,地方政府可能通过锁价来控制成本。预计项目高峰期每年需求2到300万吨,本地产能足以满足需求。
各区域下游需求结构不同,东北、华北和西北以基建为主,占比达60%至70%。华东和华南地区房地产占比较高,但近年来有所萎缩。
Q&A
Q:华东地区企业如何解决长江中上游水泥流入的问题,以及湖北区域错峰生产难以落地的原因是什么?
A:长三角地区在过去几个月进行了多次价格推涨,但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企业错峰生产的天数不够,市场需求仅为5到6成,受到雨水和高温影响。湖北的错峰生产未能有效执行,导致低价水泥流入长江下游,影响了价格稳定。未来,若需求恢复至7成以上,价格可能会有小幅修复。湖北企业因历史恩怨和自由竞争模式,难以与下游企业达成一致。
Q:从湖北运到长三角的运费大概是多少?
A:从湖北运到长三角的运费大约在20到30元之间。
Q:华南地区企业之间的成本差距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A:华南地区企业的成本差距主要来自矿山资源和生产线的规模优势。矿山资源是核心因素,生产线的规模也影响煤耗和物流运输成本。企业规模较小,即使单线规模大,整体成本仍处于劣势。
Q:两广地区的企业,如台泥、鱼峰、光大等,是否拥有矿山?
A:台泥和鱼峰企业拥有矿山,而光大则相对较少。矿山成本与企业建立的时间有关,早期建立的企业矿山成本较低,而后期建立的企业初期矿权费用较高,但后续现金成本并不高于其他企业。
Q:两广地区水泥企业的成本差距如何?
A:两广地区水泥企业的成本差距主要体现在运输方式上。使用皮带廊道的企业成本较低,而使用汽运的企业竞争力较弱。两大龙头企业之间的成本差距不超过十块钱,而与第二梯队企业相比,差距至少在二十块钱以上。小型企业的成本差距可能达到三四十块钱。
Q:广东和广西水泥企业的财务成本情况如何?
A:广东的水泥企业普遍财务状况较好,过去盈利较多,因此财务成本压力较小。广西的企业在财务成本方面没有太大问题,但个别企业如光大可能存在财务问题。
Q:新疆小型水泥企业的成本劣势是什么?
A:新疆小型水泥企业在生产装备上较为先进,但在财务费用和折旧方面存在成本劣势,这些是他们难以压缩的成本。
Q:水泥需求的领先指标是什么?
A:水泥需求的领先指标主要是资金到位率。上半年专项债下发比例较低,未达到预期,影响了基建项目的进度和新开工项目的数量。
Q:1到7月份水泥产量同比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A:1到7月份水泥产量同比下降约11%,主要原因是基建需求低于预期。房地产需求与预期差别不大,农村需求相对稳定,但散装水泥需求下降明显。
Q:全年水泥需求的预期如何?
A:全年水泥需求预期为19亿吨,但由于资金到位情况不理想,实际需求可能低于预期。房地产占比下降至23%,基建占比为43%,农村需求占比为34%。基建需求预计同比略增,但目前表现偏差。
Q:基建需求偏差的原因是什么?
A:基建需求偏差主要由于年初12省份基建项目叫停,影响了约4000到5000万吨的需求。此外,在建工程项目资金到位不佳,建设进度缓慢,新开工项目数量减少,导致下半年需求衔接出现问题。
Q:下半年水泥需求的展望如何?
A:下半年水泥需求可能比上半年更差,主要由于资金到位不佳和新开工项目减少,导致需求衔接问题。
Q:在当前市场疲软的情况下,您对下半年水泥需求的预期是什么?
A:上半年水泥需求为8.5亿吨,下半年预期在10到11亿吨之间。然而,南方地区需求疲软,特别是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的需求恢复情况值得关注。资金到位问题也影响需求恢复,特别是在传闻资金挪用的情况下。我们预计华东地区的需求能有10%的增长,这将有助于盈利修复。
Q:关于华东地区的出货率预期如何?
A:当前出货率为5到6成,预计八月下旬到九月份将提高到6到7成,普遍达到7成。这种出货率的提高是需求恢复的标志,企业需要通过减产30%到40%来提价。
Q:东北地区的错峰生产情况如何?
A:东北地区计划在八月继续错峰生产,停产20天。不同区域的情况不同,例如贵州地区一年停产255天,产能利用率仅为25%。而东北地区从五月开始市场回升,价格在6.6时冲高回落,主要依靠错峰生产和行业自律来推动。5到6月份减产了50%。```
Q: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东北地区的水泥企业能否增加生产天数?
A:在七月和八月,东北地区的水泥企业已经将生产天数增加到20天。进入九、十月份,虽然市场需求增加,但由于企业配合度的问题,预计生产天数不会再增加到25天,仍会保持在20天左右。到11月后,将进入冬季错峰生产阶段。
Q:双碳政策对水泥行业的影响如何,特别是碳交易额度的引入会对行业自律产生什么影响?
A:双碳政策的引入会对水泥行业产生阶段性的影响。企业不希望过度减少产量以避免市场份额的损失。长三角地区的企业通过行业自律,达成了在行业平均水平上保持产量的共识,以避免个别企业因停产而损失过多。未来,碳交易额度可能会根据产量进行分配,这将影响企业的生产策略。
Q:水泥企业的碳指标将如何核定?
A:碳指标通常会根据产量进行核定,并以设计产能作为限定标准。工信部正在调研企业的实际产能与上报产能之间的差异。若企业实际产能超过设计产能,则需购买额外的碳指标。过去三年的平均产量将作为碳配额交易的参考指标。
Q:在产能利用率较低的情况下,如何处理超产问题?
A:目前,产能利用率较低,企业希望按年度而非按天限制产能,以减少损失。按年度计算,产能利用率约为70%。如果按天限制,企业在停产期间无法利用规模优势进行生产。政策的具体实施方式仍需等待工信部的决定。
Q:监管部门如何监测企业的产量和碳排放?
A:未来可能通过碳排放监测系统来检测企业的产量和碳排放。政策可能会按年度、月度或天数进行设定,具体实施方式仍待确定。
Q:碳排放政策和水泥生产的关系是怎样的?
A:碳排放政策与水泥生产密切相关。例如,西藏已经在执行相关政策,若生产线建设超标,将面临罚款。预计全国范围内的政策可能在明年或后年出台,并与碳交易政策同步实施。
Q:哪些地区的地方政府对水泥生产有强势主导作用?
A:新疆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地方政府对水泥生产有较强的主导作用。在内蒙古,若未达到政府要求,可能会面临限电措施。东北地区曾在重污染天气时强制执行限产,但目前大多地区依靠行业自律进行错峰生产。
Q:西藏水电站建设对水泥需求的影响如何?是否需要从外部运入水泥?
A:西藏水电站建设周期长达20到30年,地方政府对重点项目进行了锁价,以防止价格非理性上涨。当前本地产能足以满足需求,暂时不需要从外部运入水泥。未来可能会增加本地生产线以支持项目,避免高昂的运输成本。
Q:西藏地区的水泥产能是多少?
A:截至去年,西藏地区的熟料产能为1300万吨。
Q:西藏是否有计划增加新的水泥生产线?
A:是的,西藏有计划在日喀则增加一条新的水泥生产线,以满足未来项目的需求,并确保本地经济收益。
Q:不同区域的水泥需求结构是怎样的?
A: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的水泥需求主要来自市政工程和基建项目,占比约60%到70%。华东和华南地区房地产需求曾占较高比例,但近年来有所萎缩,目前基建和房地产各占约40%到50%。
Q:为什么农村需求在水泥市场中占比较高?
A:农村需求相对稳定,主要来自小型水利工程、学校、医院和小道路建设等项目。这些项目不属于重点工程或市政工程,但在农村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Q:当前水泥价格还有下跌空间吗?
A:上半年全行业亏损接近12亿,企业中超过一半处于亏损状态。华东地区的价格下跌空间不大,可能会有小幅下跌,但企业没有必要进一步压低价格。华南地区的出厂价在260-280元之间,毛利在60元左右,如果价格下跌,毛利可能会全部消失。东北地区的吨毛利在100-150元,黑龙江约200元,底部区域如重庆、西南地区正在恢复价格。
Q:为什么东北市场能够顺利提价,而华东地区不太顺利?
A:东北市场属于半封闭市场,辽宁整合后可能成为继新疆之后的盈利稳定区域。东北企业因持续亏损,部分企业接近倒闭,因此能够通过停产提价。相比之下,华东地区企业经济实力较强,现金流充裕,不容易通过停产提价。
Q:长三角地区企业之间的成本差距有多大?
A:在生产成本方面,实力较强的民企与头部龙头企业的差距在10元左右,较差的企业差距在20元左右。成本差距主要来自于矿山资源和早期的煤炭集中采购。规模优势也在缩小,因为产能利用率下降,固定成本压力增加。
Q:规模优势在需求下降的情况下是否会成为拖累?
A:当需求下降时,规模大的生产线运输半径可能缩短,沿江运输仍可行,但远距离运输困难。规模优势在需求稳定且有固定价差时有效,但如果需求大幅下降,部分产能可能需要停产以维持大线的运作。
Q:我们如何跟踪和区分不同类型的项目,如基建、市政和房地产项目?
A:房地产和市政项目通常通过混凝土搅拌站进行跟踪,具体是通过观察混凝土的采购率来判断。如果是农村项目,多数是通过袋装水泥的销售情况进行监测。基建项目则通过物资公司的招投标信息进行跟踪,我们与中铁、中交、中建等公司合作,获取相关物资信息。
Q:工业厂房和公共建筑项目是如何分类的?它们属于市政还是房地产?
A:工业厂房和公共建筑项目通常被归类为市政项目,因为这些项目的具体跟踪较少,只能通过水泥企业的反馈来了解市场需求。例如,今年上半年唐山市场的需求不错,主要是由于一些厂房的建设。
Q:房地产数据中是否包含市政项目?
A:房地产数据中不包含市政项目。房地产数据是基于商品房的新开工面积进行统计的,从22亿平方米下降到现在的8亿平方米。市政项目通常不会单独拆分统计。
Q:房地产和市政项目的混凝土采购情况如何反馈到水泥销售?
A:房地产和市政项目的混凝土采购情况通过下游搅拌站的开工率反馈给水泥销售人员。如果某个区域的总量下滑了百分之三四十或百分之二三十,这些信息会反馈给水泥销售人员,然后进行进一步交流。$海螺水泥(SH600585)$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