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概,一个有态度的财经自媒体。
最近不少声音抱怨行情就像「电风扇」,根本抓不住!
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如果不是,行情究竟有没有参与的价值呢?
本篇将围绕着这个问题进行展开。

一,最近的交易类型

近几个月,交易简单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类美股交易,高股息交易和大主力交易。

类美股交易,就是对标美股来做。美股强,则做多对比美股的科技股。不过具体的科技股对象,也在不断变化。比如这波美股反弹,A股更多的是做多AI和AR眼镜。

高股息交易。高股息交易,本质上是避险交易,A股只要一日不恢复强势,高股息就会有市场。前期高股息走弱,跟“外围走弱,外资有望回流A股”的预期有关。如今,回流预期破灭,资金就再次流向高股息,只是资金更多流向估值更有空间的银行方向,推动银行继续创新高。

大主力交易。目前看纯粹为了护盘而护盘,目的只有一个,稳住指数就行。

明白了当下交易的类型,你就明白了主线波动的趋势:外围强,则科技和高股息强;外围弱,则大主力交易会强。

二,就是看主力

看我这么说,大家觉得好像逻辑很清晰,但实际我告诉大家,无论啥时候,A股市场其实就是前两类机会,大家或许觉得奇怪,高股息所代表的不就是村里的意愿,所以这两类机会,用大白话来说就是:

第一,抄歪果仁作业
第二,听妈妈的话(的话要听)

至于第三类,纯粹买指数,但本质上还是听妈妈的话,如果诸位还记忆犹新的话,应该记得前段时间沪深300指数高比例分红的事情,所以就不用我多说什么了。

那么问题就很明显了,看似「电风扇」,实则「打埋伏」,因为无论是抄作业,还是听的话,都是有迹可循,而不是突发奇想。

三,主力的预谋
比如最近热炒的AR眼镜概念,据说是因为8月13日某媒体曝光海外某知名科技记者爆料苹果正在研发AR眼镜,引发了市场热情!

但是我查了下,其实这则消息早在6月24日就见诸媒体了

所以不要以为是突然爆发,一定是机构早有预谋的!
只是,虽然大家都知道,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与散户是完全不同的。
但问题是,多数人根本看不出这种不同,那怎么办?

其实,早就有这样的大数据统计工具了。
简单说就是:先把所有的「交易行为」数据先保存下来,经过长期的积累后,再通过大数据模型计算,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交易行为」特征了,这太重要了,大家看下面的数据:

上图中,橙色柱体就是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数据系统中反应机构资金活跃程度的「机构库存」数据,「机构库存」数据反映了机构资金交易的意愿,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这反过来不就证明机构对自己的成本很有信心,否则就不敢做上去了!

从图中可以看出,7月22日之后,机构资金就已经开始活跃了,至于说为啥晚了一个月才动手,这不是我们要关心的,我们也不知道会抄那个,我们只需要知道机构会有动手就好了,至于8月13日开始的三连板,更像是潜伏期结束后的拉升,总是需要一些新闻配合,这样才有跟风盘,才好出货啊!

至于银行股的套路,那就更厉害了,布局都是按年计划的!看下图:

大家可以看出,「中国银行」2022年5月的时候,当时股价其实很一般,而且银行股这样的,股价一般那是真一般,基本就是上下一分钱的波动,但是从数据上来看,完全不是这样,从2022年5月开始,「机构库存」数据持续增加,做银行股的资金背景深不可测,再多的就不能说了,所以大家记住一点,交易总是要留痕的,抓这个核心,就不会觉得是「电风扇」了!

本篇就聊到这里,关注老概,随时随地带给你不同视角。


声明
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同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敬请知晓。
此外,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不收会员,没有社交群,也从不与任何人发生利益关系。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