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领域,中俄有意打造一条新的生命线“西伯利亚2号管道”,将远东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输送到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贝加尔湖沿岸地区。

据报道,两方已经达成基本协议,进入商讨天然气价格的阶段。

在此过程中俄方一直有意过境蒙古,不过我国对此态度坚决:蒙古长期在中美之间摇摆,后续很可能因为“过路费”翻脸,万万不可合作。

眼下,我们和俄方都快谈拢定价,都没有捎上蒙古一起“开会”的意思,这可让他们坐不住了。环球网消息称,蒙方有意安排一场三边峰会,以加强能源和交通方面的贸易往来。

1. 中俄天然气输送项目,为何不能“过境”蒙古?

中俄天然气项目初步敲定之后,俄便擅作主张对蒙古释放了强烈合作信号,并承诺途经蒙古的“东方联盟”管道部分,预计今年上半年就会启动。

不过,在天然气价格商议期间,我方一直拒绝蒙古加入。这意味着在中俄定价的情况下,蒙方几乎没有太多空间给自己争取利益,丧失对整个项目实施的发言权。

而我方之所以对蒙古加入能源合作持“消极”态度,主要在于蒙高层对中俄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如对美西方国家来的殷勤。

例如,在美中科技战白热化阶段,我方本想通过断供稀土来掣肘美方,蒙古转身为美献上3100吨稀土合作协议,甚至想要“借道”我国天津港,给美运输稀土。

这也意味着,上述“能源生命线”的主动权一旦交由蒙古手上,或有可能成为西方遏制战略的关键筹码。毫不夸张地说,只要蒙古再度“背刺”,管道项目将成为白宫实施制裁的又一“七寸”。

而这在早年间并非没有先例。此前我国进口的核磁共振设备出现故障,外企不仅坐地起价索取23万修理费,还在检修过程中拉起警示线,生怕中国人“偷师”。

2. 蒙古急了,喊话三边会谈

如今,中俄单独讨论价格一个月之后,蒙古还是“坐不住了”。其高层突然表示,将安排一场三边峰会,促成中俄蒙的贸易往来。

业内推测,蒙古这个时候希望和中俄坐下来谈谈,其实就是心里没底,至于他们能够拿出什么样的诚意,主要还得我们会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倘若蒙方后续恶意增加“过路费”或者切断管道,那显然是不行的。

而我们之所以能有这份底气,背后凭靠的是中国整体硬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日新月异。近年来我们在能源供应方面来源稳定,也使得相关海外母企直接弃西方市场不顾,毅然将深耕重点放在大陆。诸多长远考虑,显然要比俄方清醒得多。

3. 蒙古坚持合作,还得拿行动说话

值得一提的是,中俄远东供气项目并不一定要过境蒙古,该项目对我们来说,也并非迫在眉睫。

当蒙古看到中俄正在稳步推进能源合作后,他们感到着急是正常的。因为倘若蒙古还不能拿出更多合作诚意,中俄为降低风险,完全可以考虑不将管道过境蒙古。

总的来说,蒙古方面主动对中俄释放合作信号,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到底该如何合作,或者说能够合作到什么地步,还得拿行动说话。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