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概,一个有态度的财经自媒体。
以上周缩量为标志,进入典型的熊市末端磨底阶段。别以为调整到了尾声就安全。
尤其是这两天市场明显有复苏迹象,更是容易产生迷惑。
事实上,这一阶段最容易出现三类误区,本篇将从三方面和大家分享。


误区一:一起跌还能一起涨。

很多人都期盼着像2005或者2014年那种全民牛市了,但根据历史经验,磨底的时间有长有短,只是随着沪深股市上市公司的数量越来越多,市值也越来越大,即便是未来出现指数反弹,也不太可能出现以往那样动辄翻几倍的涨幅。

当前A股整体市值约为71万亿,证券化率接近60%。如果整体市值翻倍,那么证券化率就会超过100%,与多数发达国家同步。这可能是未来数年的最高预期了,要达到会很难。

因此,未来最大的可能就是指数和个股继续出现分化的走势。这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竞争格局趋于稳定以后的必然现状。

误区二:市场很缺钱

还有一种当下很流行的,行情起不来,主要是市场缺钱,所以未来就算行情起来,缺钱的行情走不远 。但事实并非如此,大家都说这轮调整,外资卖出最多,其实北向资金年内累计净流出并不多,不到70亿,不足2023年净流入的一点零头,在中美利差相差这么大的情况下,已经表现得很好了。所谓的外资快速出逃,不存在的。

一旦美联储开始降息,资金会会来得比猴子还快,钱是长脚的,哪里能赚钱就会去哪里,尤其人民币定价的核心资产,人民币回到升值周期,大概率会有很好的表现。

误区三:跌多的先涨

全A整体估值15.6倍,处于历史(近10年)10%以下的分位点,全A平均PB(MRQ)依然还有2.86倍,按照整体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以及平均股息率计算,这个并不算低。当然,分位值也得分开看待,比如中证2000的10年估值分位点已经低于2%,但是平均PE依然还有46倍左右。很显然,中证2000依然是高估的,分位点低只能说过去10年的泡沫太严重了,未来还将面临长长的杀估值的过程。

这意味着以前那种所谓行情起来了,看谁跌得多,跌多的先涨根本不存在,很可能出现,跌的越多的将来还要跌,会退市吗?真的不排除!

谁会摆脱困境?

所以,结论是市场不缺钱,但真正的便宜货不多,便宜货可不是我们普通人眼中的低股价,那么谁能真正摆脱眼下的局面。其实回头看这一两年涨得最好的那批股票就有答案了。看下图:

银行股可以说是这两年最具有代表性的板块,从之前的无人问津到现在的全市场热捧,表面看似乎是当下的投资偏好推动了股价上涨,但实际并非如此,就像图中展示的「中国银行」这只股票,也不是天天都在上涨,甚至可以说过去2年多的时间,大多数时候,股价一直处于横盘震荡的阶段,这样的股票波动小,涨得慢,很少有人关注,但是如果看数据的话就不一样了。

上图中,橙色柱体就是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数据系统中反应机构资金活跃程度的「机构库存」数据,「机构库存」数据反映了机构资金交易的意愿,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而从数据角度来来看,「中国银行」的「机构库存」数据这两年多来一直活跃,这就是为啥股价能源源不断创新高的关系,在无人问津的时候,机构进场了,在冲高回落的时候,是机构接住了抛盘,所以只要机构不断介入,股价就没有什么可担忧的,更重要的是,机构往往是先动手的!

如果说「中国银行」身上还有郭嘉队托市的影子,那么「沃尔核材」这种当年典型的小盘股,绝对不是托市的需要,但看看他的数据:

实际上是从2019年开始,机构资金就在源源不断的介入该股,尤其是2023年,在股价低迷的情况,机构资金反倒是越来越活跃,试想下,机构长期介入一只个股的交易,但又没有赚到钱,那只有一种可能,一定是志存高远,结果今年接着AI的东风,股价直接起飞啊!

所以,谁能摆脱困境,答案其实就是机构持续介入的股票!现在就准备起来,这就是当下需要做的。

本篇就聊到这里,关注老概,随时随地带给你不同视角。

声明

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同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敬请知晓。

此外,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不收会员,没有社交群,也从不与任何人发生利益关系。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