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阑夕

几乎是毫无意外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今年7月突破了50%。

从真正意义上的发芽到茂盛,新能源市场只用了数年时间,如今看来,风云搅动的格局也只是堪堪行至中场,随着中国新势力品牌的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新能源汽车产业十分应景那句常被引用的名言:在商业世界里,变化才是唯一不变的。

就在今年上半年,问界M9以5.3万台的销量,成为了50万以上豪华车型销量的新科冠军,而今年截止到7月问界全系累计交付22万台,即便放在新贵频出的新能源产业里,这一成绩也不可谓不惹眼。

8月16日,问界成为央视汽车强国战略合作伙伴,在政策持续利好行业的背景里,又多了一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汽车强国战略合作伙伴」的新身份。

问,是探索与前行;界,是跨越边界,开创境界。问界,用科技探索全新答案,以智慧重塑豪华。正如问界一直秉持的品牌内涵一样,问界自2021年面世之后屡次刷新行业记录,就在7月更是以一周三次的高频率被央视点赞,无论在豪华车市场还是社会认知层面,它都达到了国产品牌此前未曾有过的高度。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里,问界借助央视平台率先提出了「智慧重塑豪华」的品牌宣言,从销量登顶到成为央视汽车强国战略合作伙伴,问界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不断改写着国内新能源豪华车的市场格局,然而如此的成绩,放在日新月异的新能源市场里同样需要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 · ·

去年7月,问界新M7的上市迎来了销量的指数级增长,几乎是依靠着下半年的爆发,问界以全年全系交付9万台的成绩一路跻身至新势力的前三名。

从某种程度上看,问界M9的成功在问界新M7身上是有迹可循的,虽说行业里不乏有后来者居上的先例,但问界完全可以称为夸张的增长,也让其成为了国产新能源崛起历程里有足够代表性的品牌。

在深度了解了一番后,我发现问界的成长路径,也符合过去很多中国企业在科技领域得以反复弯道超车西方企业的解法:不追求泛用性上的绝对领先,而是优先落足于行业与场景。

放在出行领域里,所谓的泛用性,当然就是实现解放双手最后一站的自动驾驶,这也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过去数年里蓬勃生长的原因之一,只是在技术爆炸迟迟未能兑现,诸多挑战仍然面临瓶颈时,消费者的需求却不会停止增长。

诚如查理·芒格的那句投资箴言,「最重要的不是你摸到什么牌,而是能不能把手里的牌打好」,虽然略显有些鸡汤的味道,但却能精准道出新能源产业曾经一度面临的困境。

而这或许也是自动驾驶在公众视野大热以来首次发生的风向变化,在泛用性技术无法规模化落地之前,消费者不再执着于完全解放双手,转而将目光投向了如何全面提升自己的出行体验。

从商业角度上看,问界察觉风向、转舵航行的后发优势并不复杂,但却也难以被复刻,这一方面当然得益于华为在ICT领域深耕多年所培养的一流市场洞察力,另一方面,则是赛力斯+华为这对当初不被看好的组合,的确起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效应,而事实也再次证明,商业合作的开放性永远都是首要因素。

于是在激战正酣的新能源汽车行业,问界带着它的「新豪华」理念开始了重重突围。

· · ·

易车库发布了这样一则很有意思的数据:2023年1月-2024年6月,中国汽车品牌推出的全新车款为579个、新增车款为836个,而基于原车型的小改款多达946个。

也就是说从迭代频次上看,市场中平均每9小时就能实现小改款、每10小时便有新增车款上市、每15小时一个全新车款就会被推出,而新能源车型毫无疑问是中国车企更新换代的主战场。

另一个数据,是车企品牌的OTA功能——空中下载技术,是车企为提升用户产品使用体验、技术升级以及功能修复的重要承接方式——渗透率已经稳定在70%以上,峰值时甚至达到了87%,已经成为了当下造车的标配之一。

这些数字精准说明了如今市场需求的多元化程度,消费者早已不再将汽车单纯当做出行工具,而是更像一个承载着诸多功能性的场景,虽然最终的目的没变,但体验的过程却日渐羽翼丰满。

从表面上看,问界三年车型的迭代速度,稳扎稳打,但依托其传统豪华+科技豪华的「新豪华」理念,问界的车型在熙熙攘攘的新能源市场里,总是能拥有明显的抗周期特性。

传统豪华不难理解,车辆的空间、舒适度、材质做工以及安全系数等,这些都是消费者过往对豪华车提出的基本诉求,而科技豪华,指的是在智能时代里车辆能否为消费者提供更为多元且高质量的功能选项,让出行体验达到质变。

只是多元化,并不意味着要一直做加法,相反,如若把系统语言设计得过于繁琐,那必然会招致灾难性的人机交互体验。

所以问界在每一款车型的设计理念上都保持着高度一致:搭载行业一流的硬件,将功能整合于智慧出行体系,最后把选择权交给消费者。

想要做到这些并非易事,单是问界如今领先的自研三电系统,赛力斯早在2016年就开始布局,近十年的巨额研发投入,不仅在重庆建立起了三座汽车智慧工厂,也建立起了如今问界赖以为生的生命线。

· · ·

早于行业的智电布局,高于同仁的研发投入,赛力斯的技术路径虽然简洁,但意识到自研重要性的同行,也难免要追赶赛力斯储备多年的先发优势。

单是在新能源汽车工厂机器人数量排名上,赛力斯以5000+台的数字一骑绝尘,是第二名的数倍之高。

再加上问界引以为傲的智慧出行领域,从Harmony OS 4.0智能座舱到Hi Car车机系统,从途灵智能底盘到HUAWEI SOUND车载音响,这不单单是华为品牌优势赋能造车领域,而是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核心业务场景。

也就是说,问界的「新豪华」理念,本质上就是让消费者不再做选择题,满足市场一切既要又要的需求与愿景。

也正是从「新豪华」这一理念上,我们得以窥见赛力斯+华为的跨界组合,在造车领域既不属于代工厂的附属关系,也绝非各司其职、发挥特长这么简单,它不仅开创了新能源汽车企业与ICT科技企业跨界合作的先河,同样还是一次包容开放的深度合作。

张兴海不止一次地说到,赛力斯始终坚信「软件定义汽车,数据驱动体验」的发展道路,也正是赛力斯与华为都秉持着同一理念,问界的诞生意义才不止于一次合作,它更像是一种被验证的智电融合解决方案,由此融合进去的不仅是问界的品牌和产品,还有对生产和商业模式彻头彻尾的革新。

这当然与问界「不断探索,突破边界」的品牌内涵不谋而合,也是他们与央视达成战略合作的核心原因,通过这层新身份,问界的星辰大海不在于爆单,而是向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释放出「智慧重塑豪华」的豪迈宣言。

· · ·

从「看不起」赛力斯到「看不懂」赛力斯,问界跌宕起伏的逆袭之路,刚好走过了三年时间。

几乎是在一年前的问界新M7发布会上,站上台的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一度无法压抑激动的情绪,不仅绕口令般的金句频出,还数次用「」的梗调侃自嘲,对于造车这件需要夜以继日投入的事业而言,他或许清楚不久的将来问界便会迎来转机。

如今看来,余承东的这份自信,或许就来自问界对新能源汽车的理念创新,与产品创新不同的是,后者可能会迎来一波大卖,但理念创新,却能让品牌仅历时三年,便能走出百年历史传统车企未能企及的高端新能源市场领跑之路。

由此,赛力斯+华为的组合对于新能源乃至整个中国科技企业也有无可或缺的启发意义:当技术底座距离西方仍有一段不小的差距时,能否利用创新重塑消费者的出行体验,才是跑赢这场科技竞赛至关重要的因素。

对于问界的探索和突破这件事,一切才刚刚开始。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