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若宾

南京银行以其卓越的债券投资能力脱颖而出,被誉为“债券之王”。其在债券投资业务领域享有盛誉,然而,这一荣耀光环的背后,却隐藏着其在发展战略上的剑走偏锋与潜在风险。

南京银行,作为国内较早上市的城商行之一,在债券交易领域具有显著的历史地位。自1997年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之初,其便开始涉足债券投资,并在该领域迅速崛起。2002年,南京银行正式成立资金营运中心,当年债券现货买卖交易量即位居市场首位,成交量甚至超过四家大型银行的总和,从而奠定了其“债券之王”的地位,也为其后续的业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年来,南京银行在债券投资领域持续深耕,不断巩固和扩大其市场份额。根据公开数据,南京银行的债券投资收益在营收中的占比一直名列前茅,显示出其在债券投资领域的深厚实力和卓越表现。这种专注于债券投资的发展模式,使得南京银行在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中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收益水平。

尤其近几年,南京银行在债券投资领域的表现依然强劲,投资收益(主要为债券)占营收的比重在上市银行中名列前茅。

2023年及今年上半年,南京银行的非息收入中,投资收益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2023年,南京银行的投资收益达到148.14亿元,同比增长35.07%,显示出投资收益在该行非息收入中的重要地位。而在2024年上半年的非利息净收入中,投资收益仍然占据了重要比例。具体来说,投资收益为65.71亿元,同比下降18.44%(尽管同比下降,但绝对值仍较大),在非利息净收入中占比达到49.02%,显示出投资收益对南京银行非息收入的显著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南京银行以“债券之王”著称,其债券投资收益在非息收入中占据重要地位。截至2023年末,该行的债券投资利息收入为144.42亿元。这表明债券投资是南京银行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之一。这种投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为南京银行带来了较高的收益,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债券市场的波动直接影响投资回报率,且过度依赖债券投资可能导致银行偏离主业,削弱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与此同时,在2024年上半年,该行的非利息净收入实现快速增长,达到134.05亿元,同比增加27.25亿元,同比上升25.51%。这一增速在上市银行中表现突出,显示出南京银行在非息收入方面的强劲增长势头。

其中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大幅增长477.9%,主要得益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大幅增长,这与其在债券市场的积极投资密不可分。上半年,随着债市大涨,南京银行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同比增长509.57%,成为其非利息净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中,南京银行上半年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包括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等。

南京银行的债券投资“双刃剑”

然而,这种高度依赖债券投资的模式也暗藏风险。

首先,债券市场的波动性使得南京银行的投资收益极不稳定。据财报显示,南京银行2023年前三季度虽然非利息净收入有所增加,同比增长了11.75%,达到197.08亿元,占营收比重上升至43.64%,但投资收益的波动性不容忽视。其中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却同比下滑了32.10%,至36.29亿元。其中,债券承销收入、贷款及担保收入、代理及咨询业务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这表明非利息净收入的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收益的增长,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表现不佳。

由此可见,债券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对南京银行的业绩造成较大影响。因此,从南京银行2023年的年度报告中,我们可以发现其面临的经营压力与困境。

首先,从营收和净利润来看,南京银行的业绩开始下滑。南京银行2023年的总营收为451.6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4%,这一增速远低于过去几年的平均水平。例如,2018年至2022年,南京银行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0.33%、18.38%、6.24%、18.74%和9%,显示出明显的下滑趋势。净利润方面,2023年南京银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5.0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0.51%,这一增速同样创下了近年来的新低,从2022年的16.09%骤降至2023年的0.51%,这一降幅之大令人瞩目,远低于2022年的16.09%和过去几年的平均水平。同时,扣非后净利润同比下滑了0.90%,显示出净利润增长的动力不足。

与同行业的其他银行相比,南京银行在2023年的业绩表现得较为逊色。例如,同期江苏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成都银行等城商行的净利润增速均超过10%,部分银行甚至超过20%。

同时,南京银行的利息净收入也呈现下降的趋势。该行2023年的利息净收入为254.52亿元,同比下降5.63%,占营收的比重也从2022年的60.46%下降至56.36%。这一降幅较大,主要是由于负债成本的上升导致利息支出增加。利息净收入的下降对南京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也表明,南京银行在主营业务方面的盈利能力有所减弱,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业务结构。

此外,虽然南京银行2023年的不良贷款率保持在0.9%的较低水平,与上年末持平,但拨备覆盖率有所下降,从2022年末的380.88%降至360.58%。减少了36.62个百分点。此外,逾期贷款占比和关注类贷款占比均有所上升。这反映出银行的风险抵补能力有所减弱。

其中,个人贷款不良率的呈现上升的态势。南京银行个人贷款的不良率从2022年的1.09%上升到2023年的1.5%,增加了41个基点。这表明零售业务中的个人贷款资产质量在下滑,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在净息差和净利差方面,南京银行的净息差从2022年末的2.19%下滑至2023年末的2.04%,较上年末下降15个基点。同时,净利差也从2022年末的1.93%下滑至1.73%,下降了0.2个百分点。这反映出银行在净息差和净利差方面承受了较大的压力。同时,由于贷款收益率下降和存款成本率上升所致。净息差的收窄进一步压缩了南京银行的盈利空间。

此外,历史上南京银行也曾多次遭遇企业债违约事件,进一步凸显了债券投资的风险。

“剑走偏锋”的代价

南京银行在债券市场上的成功,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其业务结构单一、风险集中等问题。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监管政策的收紧,这种单一依赖债券投资的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特别是在当前市场面临“资产荒”的背景下,银行普遍面临贷款规模增长的压力,而南京银行在零售贷款业务上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从南京银行“劝投”事件可以看出,银行试图通过劝说客户将提前还贷的资金用于投资理财,以维持贷款规模。然而,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客户的意愿和风险承受能力,也反映出银行在资产配置上的无奈和困境。更重要的是,这种短期行为可能损害银行的长期声誉和客户信任。

南京银行作为“债券之王”,其债券投资能力无疑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然而,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南京银行也需要警惕过度依赖债券投资所带来的风险。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