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金融八卦女特约作者:铁马

· · ·

刚刚结束的奥运会,让我们看到00后们水灵灵地独当一面了。

但其实,00后早就在各点开花了。

有00后直接从哈佛退学,搞大模型融资8个亿的;有00后读博发现做科研与创业能形成互补,所以一边读博一边创建公司的;还有00后“科技型本科生”直接干成学生CEO的……

华创资本投资人张金进行过一个调研——这两年大学毕业即创业、休学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她总结为几个原因:

一是这些年轻人的学历背景非常出色,基本在国内外顶级高校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强相关专业,有丰富的研究资源和大厂实习经历;二是AI行业有非常多开源的模型和论文资源,几个人就可以搭建完整的团队去开发和落地,创业起步非常快;三是近两年生成式AI被视为一次巨大的范式转移,年轻人对科技创新、乔布斯式的创业有很强的信仰崇拜。

自发创业也好,跟风创业也罢,00后的科技创业者,真的越来越多了。


1.

/ 许多真实的创业爽文,

都发生在大学里 /


说到在大学期间的科技创业,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拿到爽文剧本”的雷军。

有人这样形容雷军的创业爽文:

第一章——在大四就和同学共同创立了三色公司,通过销售电脑、制作仿制汉卡和打字印刷等业务,成功地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第二章——22岁毕业加入金山,28岁成为了总经理;第三章——创办小米,成为世界五百强;第四章——造出小米汽车,发现市场全是蓝海。

其实除了雷军,还有许多真实的创业爽文,都发生在大学里。

大疆的创始人汪滔,当年在香港科技大学准备毕业课题,决定研究遥控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自动悬停。后来虽然演示失败了,但是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技术教授李泽湘发现了汪滔的领导才能以及对技术的理解能力。于是,在他的引荐下,汪滔上了研究生。2006年,还在港科大读研的汪滔在导师支持下,拉上当年一起做毕业课题的两位同学,筹集到的200万元港币在深圳市成立了大疆创新公司。

当年的大疆团队一共四人,办公地点则“藏”在深圳莲花村的一间民房中。一年多之后,汪滔曾经的导师李泽湘加入公司,不仅带来了资金,还给大疆引荐了很多港科大的学生,这支学生创业军团慢慢走向正轨。

此外,还有我们熟知的迈克尔·戴尔,在德克萨斯大学期间创建了Dell Technologies,马克·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学期间创建了Facebook。

换言之,在大学里创新创业的种子犹如蒲公英,悄然在有理想的年轻人中间传播开来。

在大学里,创业主要分为三个流派:

第一个流派,导师是顶流、师门全大牛。这种人自带创业资源,就像当年张朝阳回国创业的时候,就是麻省理工的教授来站台,还给了他投资。第二个流派,学生自己就牛,例如清华叉院的姚班,几乎都是大家口中的“竞赛大神”,这种“满级学生”自带投资流量,甚至一级市场上还有“清华姚班系公司”的说法。第三个流派,就是机构们一直在关注的平凡但不普通的创业者。例如在大疆创始人汪滔的母校港科大,自2011年创办每年都举办“港科大百万奖金创业大赛”。

而头部券商广发证券,则连续数年赞助了港科大的百万奖金创业大赛,现在这项赛事在一级市场有了不小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成为了广发证券吸引优秀人才和项目的宝贵机会。


2.

/ 在你不知道的地方,

他们已经坚持了10年 /


大学里没有那么多满级人类,就如同上文所说,平凡但不普通的创业者更值得关注。为在校生们提供一个能够触碰到更多创业资源和机会的平台,也是金融机构们身上的责任。

其实除了在港科大挖掘潜力股,在境内,广发证券也通过“广发证券大学生微创业行动”(简称“微创业行动”)等项目聚焦科技创新,扶持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

早在2015年的时候,广发证券开启了一项“微创业行动”,一做就是十年。

翻看2015年的报道,当年一则豆腐块大的新闻现在已经在创业圈形成了巨大的影响。截至去年底,“微创业行动”收集了大学生微创业项目12000多个,9000+个项目进入网络专题展示,覆盖超过1000所高校,有500万多人次参与专题点赞,为470个项目发放微创业项目扶持基金970万元。


例如“微创业行动”中华中科技大学盛建忠博士团队的“AI宝贝回家”项目,彻底解决了寻亲中“人脸不够清晰”这一核心问题,已有17名失踪儿童被成功寻回,其中就包括寻亲人孙海洋找到了孩子孙卓。

值得一提的是,在“微创业行动”这一项目中,广发证券发挥了投资银行的专业优势,合作伙伴KAB创业教育项目发挥了高校渠道资源优势,覆盖了校园创业者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微创业行动”从2015年起,以“创业大讲堂”的形式走进高校,通过App、公众号、视频号、直播等新媒体平台,影响了上千万人。


数字背后的重点是,广发证券在一大批科技企业初创时给予了帮助,让年轻创业者走得更远。《2015-2024年大学生微创业行动项目跟踪调查报告》(简称《报告》)显示,接受调查的149个扶持项目中,有118人依然坚守创业之路,占比高达79.19%,接近八成。

北京八度阳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一锋,他在2015年参加“微创业行动”的时候,还在清华大学读大二,项目也没有注册公司,他把广发证券的创业扶持资金全部用到了产品研发。同时,他还通过“微创业行动”的项目计划书、项目展示、项目路演等一系列活动,了解了怎么创建公司,怎么融资,怎么高效研发产品,也正是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他获得了第一笔天使投资。

根据《报告》,“微创业行动”扶持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普遍聚焦于产品升级和技术革新,高达44.76%的扶持资金被优先用于产品研发,成为资金使用的最大比例。整体来看,大学生创业项目在扶持资金的使用上呈现出多元化、合理化的特点,既强调产品本身的技术升级,又重视外部市场的拓展和内部团队的稳定,确保了资金的有效利用和创业项目的持续发展。

换句话说,“微创业行动”给予校园创业者的资金帮助,都花在了“刀刃”上。过去三年,“微创业行动”还曾得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公益基金会的认可和加入。


3.

/ 有理想的年轻人:

重新燃起硅谷之火 /


为什么广发证券一直在坚持帮助有理想的年轻人埋好“创业爽文”的伏笔?其实广发证券自己有创业DNA。

广发证券的创立和发展,可是中外证券行业并不多见的“高校知识分子创业史”,当年仅凭6名员工、1000万元营运资本起步。而初始阶段的几位硕士博士,成为了广发证券创业阶段的最宝贵的资源。1996年《南方日报》头版头条曾刊登过一篇报道,称广发证券为资本市场上的“博士军团”。经历30多年的发展,广发证券在投资银行、财富管理、机构与交易服务、投资管理四大业务板块现已具备资本市场全业务链服务能力,各项主要经营指标始终位居行业前列。

诚然,创业圈很大,广发证券可能做不到“大庇天下创业者俱欢颜”,但是做到了给后来的创业者撑把伞。特别是有着“高校知识分子创业史”经历的广发证券深知,创业本身不仅对创业者的专业要求高,对创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没有社会经验的创业是很难成功的。

所以近年来,不论是“微创业行动”“港科大百万元创业大赛”,还是“寻访大学生创业英雄”等活动,都是广发证券想培育年轻人创新、合作、坚韧、自强思想模式,为其未来创业“放手去搏”创造条件所做的铺垫。

例如校园阶段的创业,除了资金支持外,广发证券还大力提供创业导师支持,为各类创业项目提供更多对接投资的机会。大量投资、投行、研究和财富管理方面的专家成为创业项目导师,通过创业大讲堂、青年创业案例分享、商业画布模式培训、投融资专题培训、项目路演与展示,辅导创业团队,为创业学生们提供有针对性、问题导向的创业支持和服务。

别小看这些培训,和创业者们去上各种“辅导班”“训练营”,没个几万块钱下不来相比,广发证券的支持完全是无偿奉献,并且可以让创业者们少走许多弯路。

另外,广发证券还打造了一个创业交流的“生态平台”。以微创营为载体,聚焦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三大赛道,通过让志同道合的创业者们在一起受训交流,从而加强创业者之间的互动、切磋、交流,催生进步。

在2024年的“微创业生态会”上,广发证券组织高校教授、产业专家、投资机构等领域代表与青年创客齐聚一堂,让创业的年轻人看到,自己不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小团队在战斗,而是以广发证券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汇聚各行各业精英的创业生态圈。创业者可以在这个生态圈中找到合作伙伴、汲取经验教训、获取行业动态,从而更快地成长壮大。


关注创业,是广发证券“广聚爱,发于心”公益理念的具体体现,它让金融的价值有了更加丰富、立体的含义,也更具人情味儿。校园里的创业者们,在广发证券这样的专业机构“加持”下,也必能在祖国大地上再燃雷军当年因读《硅谷之火》而燃起的创业火种。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