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到了危机才想起转型升级。未雨绸缪,才能百年企业。



文/每日资本论

全世界绝大多数企业似乎都有这样的困扰:在企业遭遇危机时才想起转型升级,但很可能就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但日本富士胶片是个例外。


不久前,日本富士胶片公布2024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截至6月30日,集团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4%,达7490亿日元;归属于富士胶片集团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1.6%,达607亿日元。


富士胶片上调了2024财年(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业绩预期,预计实现销售收入31500亿日元,营业利润3,150亿日元,归属于富士胶片集团的净利润预计达2500亿日元,将力争创历史新高。本财年的年度分红预计为每股60日元,这标志着年度分红连续第15次增加。


什么概念?


31500亿日元兑换成美元约为215.8亿美元。要知道,富士胶片在胶片鼎盛时代——2000年以125.9亿美元的销售额跻身世界500强,现在比当初营收增长了约71%。而另一家当年全球胶片第一的柯达已经销声匿迹。


那么,富士胶片凭什么活得比较舒服呢?富士胶片方面表示,得益于电子材料和影像事业和医疗系统事业的突出表现,其取得了里程碑式的出色业绩。本季度销售收入、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均创下历史新高。


具体来说,富士胶片的影像增长主要是一次成像系统和数码相机的强劲增长;旗下消费级影像业务,instax一次成像系统的稳定销售拉动了销售收入的增长;旗下专业级影像业务,由于上一财年发布的数码相机销售强劲,使得销售收入取得增长。


电子材料增长主要得益于半导体加工化学品的收入贡献,以及高性能材料事业OLED抗反射材料的强劲销售表现。


医疗健康主要是旗下医疗系统业务,内镜、CT、MRI和其它产品的稳定销售推动了收入的攀升。旗下Bio CDMO业务,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丹麦基地抗体药物的合同生产业务表现稳健。


此外,富士胶片的图形通信业务,由于美国市场印刷版材、欧美市场数码印刷设备销量的增加,以及面向陶瓷和商业印刷市场的喷墨打印头销量的提升,推动整体销售收入有所增长。还有商业创新也收入增长……


简单说,如今的富士胶片已经脱胎换骨,胶片的意义也就是公司名字那四个字而已。那么,富士胶片的转型对中国企业来说,有多少启迪作用呢?

公允地讲,富士胶片的转型非常值得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全球企业界认真学习。


最重要的是对待转型的态度或者说预见未来的能力。在大多数的印象里,企业转型都是遭遇了生存危机不得已而为之。通俗点讲,就是活不下去了,拼一把。后果是,大多数这种状态下被迫转型的企业都会以失败而告终。

富士胶片则是另外一条路径。自1934 年创立,富士胶片的使命是让日本实现胶卷国产化。当时,胶片行业的领头羊是美国柯达,占据全球市场份额超七成。此后长达70年里,富士胶片一直将超越柯达作为目标。


1997年,富士胶片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3%,紧随柯达之后。2001年,富士胶片首次超越柯达,其中彩色胶片业务占据了公司总销售额的60%,贡献了2/3的利润。


转折点在2002年。彼时,数码技术迅猛发展,彩色胶片的需求开始以每年20%至30%的速度急剧下滑,胶片行业摇摇欲坠。这时,富士胶片提出转型是“当务之急”。


但鲜为人知的是,富士胶片居安思危早在1970年代就已经涉足医疗器械领域。到了2000年,医疗生命科学领域的收入已占其集团总销售额的12%。更为重要的是,医疗健康领域的成功也成为其之后转型的重要隐性资产。


不仅如此,1995年开始富士胶片就开始重点对数码技术进行了深度研发,并从1当年开始连续3年成为全球数码相机销售冠军,1998年在世界首发150万像素的FinePi x700数码相机。到2000年,富士胶片已在全球数码相机市场占据了20%的份额,尽管这一业务在当时的总销售额中仅占7%。


这就让富士胶片提前进入了与自身技术关联性较强的新赛道,而且领先同行几个身位。


必须提醒的是,作为胶片行业的巨头柯达,也早认知并精确预测数码相机终将取代传统相机的趋势甚至时间。柯达曾出过一份报告表示,数码相机从商用逐步转向民用,会在2006年前后取代传统相机。这个时点与实际替代时间相差不过3年。


遗憾的是,柯达认为,这项新技术会蚕食传统胶卷和胶片相机的利润空间,所以他们对这项代表未来的技术做的是遏制甚至封锁


是不是很眼熟?没错,无论从消费习惯,利润空间,大多数企业以及大多数人对待新技术、新事物都会本能地有抵触情绪。这也难怪,在一个当时尚有较大利润空间的情况下,谁又能准确把握未来呢?


富士胶片做到的核心有两大要素,第一是其有几个科学的团队,能够准备调研并判断出未来趋势,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有一个超强的舵手,能在早期就下定决心并坚决执行转型的艰巨任务。


这恰恰是大多数企业欠缺。当一个行业好有利润,大家就一拥而上,快速让行业膨胀,形成供大于求,从而进入残酷的价格战。这种情况在多个行业屡见不鲜。


更令人沮丧的是,绝大多数企业在面对新技术时,是缺乏挑战制高点的勇气和执行力,总想着赚快钱,总想着跟随战术。有必要提醒一下,目前国内最热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固态电池这一块,已经有了这种趋势——国外在坚决研发全固态锂电池,而国内在研发固态电池或半固态电池。


道理很简单,未来一旦国外研发出全固态电池,提前一步抢占了这个制高点,未来国内企业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又将面临严峻的考验,甚至会影响到“弯道超车”的战略。希望,国内有实力的企业真要未雨绸缪。


需要说明的是,不能因为部分企业为了短期利润不去搞制高点的研发就是错误。真正做过企业,当过企业负责人的人都清楚,每天大门一开,就要想着如何挣钱养活企业。在生存面前,他们也没有能力,更没有那个精力管什么制高点的研发。

这就是富士胶片第二个闪光点——富士胶片的转型升级时机选择至关重要。转型升级不能等到财务状况紧张、人心涣散时才开始,那时可能已经无力承担转型升级的成本。同样,转型升级也不能过早,在主营业务稳定、财务数据亮眼时就应该提前布局,以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

富士胶片通过增资扩股稳固收益,对与美国施乐公司合资成立的富士施乐的股份增持到75%,使其成为富士胶片的子公司,该举措为之后的转型战略提供了丰富的资金保障,富士施乐文件处理业务的营收在一段时期内占据集团半壁江山,成为公司支柱性产业。


第三个闪光点是,富士胶片转型并非盲目跨界。首先是,富士胶片通过加强自主开发数字化技术和高像素蜂窝配置CCD感光传感器,提高数码相机市场占有率,并强化在胶卷及冲印业务领域的竞争优势。其次,选择以胶片相关技术为基础发展液晶显示器薄膜产业,而非当时很多公司看好的PDP大屏幕电视显示器,为日后公司发展高性能材料事业群奠定坚实基础。


再次,富士胶片是利用现有防止胶片和照片变色而开发的胶原蛋白抗氧化技术和纳米分散技术发展大健康产业。开发出具有人体皮肤(其化学成分也是胶原蛋白)抗氧化功能的抗衰老功效化妆品,并逐步扩展到功能性健康食品产业。


唯一算跨界的富士胶片进入高端医疗设备行业。但富士胶片早在2000年就生产X光胶片及X光机,并利用X光机技术开发出诊断乳腺癌的设备,进而扩展到存储X光图像的医疗IT系统以及为今天的大数据时代提供超大容量磁带存储系统。此外,其还吸收了全资子公司富士能及东芝医疗的内窥镜事业。


也就是说,富士胶片是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了产业深度持续研发。


好了,简单粗略地介绍了一下富士胶片转型升级的秘笈,希望国内也能多几家这样的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章只供交流,并非投资建议,请注意投资风险。码字不易,若您手机还有电,请帮忙点赞、转发。非常感谢】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