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林电气(SH603050)$  

被海信网能取得控制权后,科林电气将怒火发到了自己员工身上。

8月5日下午,科林电气总经理屈国旺、董秘宋建玲在京召开发布会,称科林电气于7月16日向石家庄鹿泉区法院起诉公司董秘宋建玲,副董事长李砚如(原公司第二大股东)、总经理屈国旺(原公司第三大股东),要求法院确认加盖科林电气董事会印章的《上市公司董事会关于本次股份转让的情况说明要点》文件无效,并向上述三人索赔,要求赔偿科林电气经济损失2000万元。

发布会上,宋建玲就“私盖公章被科林电气告上法庭”一事公开喊冤,“提供加盖公章的说明材料完全是出于上交所的明确规定和要求,材料内容也完全和科林电气此前公告中的内容一致,是我们的正常工作职责。”

始于今年3月的“海信收购科林电气股份”,在多方拉锯之下,最终以海信网能赢得与科林电气实控人及石家庄国资之间的控制权争夺战落下帷幕。

客观说,科林电气起诉自己员工的举动对海信网能拿下科林电气最终控制权已无关紧要,但对石家庄营商环境和相关产业发展却是不折不扣的二次伤害。

直到今天,无论是石家庄当地还是科林电气董事长张成锁,可能都还无法理解或者说不愿相信一个事实:

作为家电巨头的海信进军新能源的决心以及双方产业协同后带来的巨大增长空间。

在全球范围内,家电产业和能源产业可能是最具协同性的两个产业。

一个例证是,全球家电巨头通常也是能源巨头。

今年4月2日,聚焦能源领域的GE Vernova宣布正式完成从GE公司的拆分,并在纽交所上市。

2023年,GE Vernova营收为330亿美元,世界30%的电力由GE Vernova的设备提供。

再往前,2020年,西门子能源从西门子股份公司分拆出来,在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独立上市,主要涉及能源工业应用、发电、可再生能源、输电、新能源业务五大板块。

在中国,美的、海尔、海信等家电巨头同样将新能源领域作为家电产业协同重点和新的业务增长点。

收购科林电气,则是海信将自身电子信息优势和新能源产业融合实现更大增长的关键一步。

从产业协同性看,海信网能和科林电气的协同,将从软硬件层面搭建一条从关键元器件到电气设备,再到软件操作的新能源全栈自主可控解决方案,覆盖从发电到用电,从储能到节能等场景。

从区域协同性看,海信连续赞助世界杯和欧洲杯顶级赛事建立起的全球知名度和全球产业、研发和营销网络,都将成为科林电气走向全球的关键助力。

不夸张地说,海信收购科林电气,是朝着将科林电气培育成海信的GE能源这一目标而去。

对于石家庄来说,也将诞生第一家具有全球视野的行业巨头。

1

家电巨头发力能源赛道,很大程度是家电市场饱和之下寻找新增长引擎的现实需要。

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2023年,中国家电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48万亿元、1.73万亿元、1.75万亿元、1.84万亿元。

显然,家电产业正在从“增量扩张”时代进入“存量竞争”时代。

从政策和技术层面看,随着清洁能源的普及以及“双碳”政策的落地,与家电行业有着天然紧密关系的储能产业这几年增长迅速。

美的、海尔、海信等国内家电巨头,纷纷通过投资和并购的方式快速进入新能源领域。

以美的为例,2016年,美的正式宣布进军储能市场;2020年和2022年分别并购了合康新能和科陆电子,建立起覆盖储能电池、储能热管理、光储热柔一体化解决方案,其中前者主要负责光伏EPC业务和户储业务的推进工作,后者则是其整合储能业务的重要平台之一。

相比之下,作为海信切入新能源赛道的承载主体,海信网能的布局则跟自身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密切相关。

海信网能自主研发的功率器件、功率模块是电力电子行业的基础部件、核心部件,广泛用于变频、储能、充电等行业,不但解决了国产化问题,而且已经形成竞争优势。

在应用端,海信网能的主营业务包括数据中心、通信站点温控解决方案、储能温控解决方案和特种定制类产品四大板块。

目前,海信网能储能产品凭借独特的节能、ALL-IN-ONE热管理技术等进入国电投、中电装备、中车等TOP10客户,稳居行业第一集团军。

对标GE、西门子等全球家电巨头的能源布局,海信希望跟科林电气通过协同实现更大目标。

2

从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律和各自发展规划来看,海信网能与科林电气有着超出想象的契合。

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科林电气立足电气设备制造及服务,打造以“配用电装备板块”、“智慧能源板块”为主的一体两翼、双轮驱动的双主业,为电力行业、公共事业及大型行业客户提供智慧电力系统解决方案。

但实际上,科林电气仍然是一家传统业务占比重、区域属性明显的企业。

根据科林电气2023年年报,其高低压开关及成套设备占比达到41.54%,新能源业务板块(包括新能源箱变,光伏、充电桩、储能等业务)营收5.3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的13.66%。

从地区来看,科林电气的营收主要来源于华北地区,营收占比达到40.34%,其中河北省营收占比为24.54%。

但与此同时,科林电气却有着不小的野心。

这家企业一直希望向光伏、储能等新能源建设运营和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拓展,同时成为一家全球性企业。

这恰恰是海信网能背靠的海信集团的优势。

海信作为中国走向世界市场的电子产业代表品牌和厂商之一,可以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全球营销网络、全球品牌营销等方面助力科林电气快速扩大规模,实现国际化快速发展。

这里面有几个重要的增量市场机遇。

一是海信自身产业园和合作客户对于储能产业的需求增长。

目前海信光伏装机总容量近70MW,年发电能力约7000万kWh,其中2023年新建光伏装机容量12.85MW,总光伏发电量占海信总用电量比重达11%以上,未来仍有非常大的增长潜力。

二是海信网能切入的数据中心和新能源储能市场增长空间。

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火热,也带动了电力和温控行业的发展。

“算力的极限是电力”,已成行业共识。

这些电力最终转化为大量的热能,如果不能有效散热,过高的温度可能会损坏芯片。

因此,数据中心的温控就成了重中之重。

根据今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印发的《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到2030年底,全国数据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单位算力能效和碳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进一步提升,北方采暖地区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余热利用率明显提升。

截至2023年,全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已超过81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230EFLOPS,位居全球第二。

这无疑是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增量市场机遇。

就在8月2日,海信网能拿下了智慧银川大数据中心算力服务提升改造项目。该项目将从算力布局、调度、算网传输、资源安全、绿色算力等层面施策,探索建立能够平衡算力供给方、需求方、调度平台运营方等各方需求的商业模式。

对于科林电气来说,加入海信大家庭后,将会借助海信全球产业和市场网络,继续扩大主营业务电气设备的增长扩容,同时拓展储能、数据中心等新能源场景的更多增量业务。

3

在收购科林电气过程中,海信曾多次公开表态称,成功控股科林电气后,注册地、生产地、纳税地、生产场所、管理机构等不会搬离石家庄,现有骨干员工队伍将保持稳定,并且要将科林打造成海信能源产业总部并扎根石家庄。

实际上,类似的企业成长和加码投资,在海信并购科龙电气和乾照光电过程中已经屡屡上演。

2006年,海信成功并购中国白电产业巨头科龙,完成了“白加黑”“南加北”的产业整合。

并购科龙后,海信又收购了欧洲著名的家电品牌ASKO、古洛尼,并借助世界杯和欧洲杯等全球顶级赛事赞助机遇,逐渐成长为全球影响力的家电企业,但海信家电的注册地至今仍在佛山市顺德区,持续为当地贡献GDP、税收和带动就业人口。

在2023年广东家电商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海信家电集团董事长代慧忠当选商会新一任会长,也体现了海信家电和佛山乃至广东全省良好的互动。

代慧忠表示,顺德乃至广东是海信家电重点布局的一个地区,接下来将通过持续的加大投入、改造升级,抓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节能的产业升级机遇期,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3年1月,海信视像控股上游LED芯片厂商乾照光电。海信视像入主首年,乾照光电便扭亏为盈。2023年,乾照光电实现营业收入23.87亿元,同比增长40.63%;归母净利润3160.73万元,同比增长162.77%。

与此同时,成为乾照光电控股企业后,海信为其产业所在地的南昌输入了更多资源。

去年底,南昌市人民政府与海信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LED产业、VR产业、智慧城市建设等重点领域开展合作;双方将在新建区共同打造海信乾照江西半导体基地,总投资10亿元。

而一直坚持技术立企的海信对研发和人才的重视和管理经验,对于被并购企业的成长帮助更为重要。

比如,海信视像入主乾照光电后,不断加大MiniLED、背光LED、植物照明新品、车载LED、太阳能电池、VCSEL芯片等新产业高附加值产品的拓展力度,中、高端产品收入占比不断提升。2023年1月至今引进21位核心人才,同时建立长效激励机制留住核心人才,支撑公司战略发展和组织能力提升。

对于收购科林电气之后的未来发展,海信也有明确规划:

“海信将进一步加大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拓展产品门类,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积极利用海信的渠道资源帮助科林电气迅速扩大市场,集中精力将上市公司做大做强,为地方政府、地方国资及全体股东作出更大贡献。海信有能力、有信心,让科林电气从一个区域内的能源电力公司走向全球级的能源电力企业。”

这是海信的目标,显然也是科林电气广大中小股东和全体员工的目标。

大家对这件事怎么看?

内容引用:青记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