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以来,A股上市公司协议转让动作频频,展现出市场活跃的股权变动态势。截至8月20日,已有14家上市公司的股东计划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转让其持有的股权。在这一轮股权转让的浪潮中,私募基金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接盘”的主力之一。

业内人士对此表示,上市公司股东因资金需求而转让股权是无可厚非的,而通过向私募基金进行协议转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二级市场的冲击。然而,他们也提醒,必须警惕协议转让中可能存在的隐藏不合规行为,防止其成为侵害上市公司和其他中小股东利益的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私募基金,产业资本也积极参与了此轮协议转让。产业资本因其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而受到青睐,它们不仅能为上市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还能帮助原股东实现有序退出。因此,鼓励产业资本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进入上市公司,被视为一种有利于市场发展的策略。

赫美集团成为协议转让的最新案例。8月21日,公司公告称,股东王雨霏与天蝎座基金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计划将其持有的6560万股无限售流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转让给天蝎座基金。天蝎座基金表示,此次受让是基于对赫美集团发展战略的认同和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

私募基金在上市公司协议转让交易中的频繁现身,无疑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例如,引力传媒的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蒋丽与泉桥基金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计划将持有的1500万股无限售流通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6%)转让给泉桥基金。同样,通用股份的控股股东红豆集团也与九益投资签署了协议,计划将持有的1.1亿股无限售流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92%)转让给九益投资。

通过与私募基金协议转让的方式,部分上市公司股东实现了平稳的“交棒”并有序退出。以赫美集团为例,股东王雨霏的股权是在公司重整过程中获得的。2021年12月,法院裁定批准了赫美集团的《重整计划》,王雨霏作为重整投资人,获得了公司资本公积转增的1.56亿股股份,并为此支付了2.2亿元。而此次协议转让,双方同意以公司公告之日前一日收盘价的90%作为标的股份的单价。以此价格结合公司股价计算,此次协议转让6560万股股票的价款接近2亿元。

对于私募基金频频“接盘”的现象,安爵资产董事长刘岩表示,相较于在二级市场逐步买入,协议转让可以避免二级市场交易可能带来的股价波动风险和收购时间的不确定性。同时,在交易过程中,双方可以更好地控制信息披露范围和时间节点,减少对股价的冲击。

然而,协议转让中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有资本市场研究人士提醒,应当谨防私募基金可能充当上市公司股东违规减持的“通道”。受减持新规的约束,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减持在二级市场可能受限,因此不少大股东将目光投向协议转让。通过协议转让卖出的股份可能摆脱大股东持股的属性,在将来的减持中就会更加灵活。因此,加强监管、防止出现“借道”违规减持的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除了私募基金,产业资本的入股也受到市场的青睐。奇安信8月初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中国电子全资子公司中电金投计划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受让奇安壹号持有的3425.86万股无限售流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5%。受让价格为22.73元/股,受让总价款为7.79亿元。

一位券商投行高管分析称,私募基金等金融资本折价受让股份大多是为了获取财务收益,而产业资本的目光往往较为长远,未来大概率会进行整合、重组。这对于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来说大有裨益。华民投创始合伙人、总裁崔斌也表示,产业资本等中长期资金总体规模依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这种资本的重要性在于其不以制度套利和短期回报为目标,能够陪伴企业成长和赋能企业壮大。而协议转让也成为产业资本布局上市公司的重要途径。

事实上,上市公司及投资者对产业资本入股也较为欢迎和认可。奇安信就表示,此次中国电子拟通过全资子公司中电金投进一步大比例增持奇安信,有助于提升中国电子在网络安全领域的核心能力并深化相关领域的产业布局。本次增持符合网络安全重大工程、重点技术攻关的实施要求,将有助于更好保障国家网络安全和数字经济安全。此次协议转让完成后,将有利于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并显著增强奇安信与中国电子之间的战略、业务及资本协同关系,从而提升公司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