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成为英特尔的救世主,CEO格尔辛格往旧瓶子里倒了三杯新酒。

作者|田思奇

2017年至2018年间,命运为英特尔选择了另一条路。

当时英特尔曾有机会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OpenAI 15%的股份,并且如果愿意以成本价供应硬件,还能获得额外15%的股权。这原本是一场双赢的合作——OpenAI正渴望减少对英伟达的依赖,而英特尔将掌握开启人工智能未来的钥匙。

但英特尔时任CEO鲍勃·斯旺(Bob Swan)并未看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数据中心部门也不愿接受成本价的条件,致使英特尔放弃了这笔交易。

时间回到2024年。英特尔股价自今年以来暴跌近60%,市值跌至800多亿美元,这是英特尔三十年来首次跌破千亿美元大关。而OpenAI的融资估值高达800亿美元,几乎与英特尔目前的市值相当。

在8月的财报会议上,英特尔宣布其业绩受到数据中心业务和AI业务下滑的影响,同时还面临着晶圆产能调整等问题。第二季度的亏损扩大到16亿美元。为此,英特尔不得不宣布裁员15000人,并暂停派息,导致其市值一天之内缩水320亿美元,引发股东诉讼。

过去几年中,英特尔在芯片制造上的几次延期严重损害了市场信心。在这轮人工智能热潮中,竞争对手AMD和英伟达凭借其在GPU研发方面的大力投入风头正劲,而英特尔黯然失色。

《财富》杂志一篇文章指出,一家公司或许能在一位糟糕的CEO手下存活,但很难在连续4位糟糕的CEO的领导下生存下去,一些曾经的行业巨头就此消失。不过也有例外,比如苹果在经历三位表现不佳的CEO之后请回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从而书写一段传奇。

2021年初,英特尔也迎回了一位老将——曾经担任首席技术官的帕特·格尔辛格(Pat Gelsinger)。这家《财富》世界500强公司也成为最新的“4位CEO”理论实验者。格尔辛格采取了一系列大胆的措施,包括剥离英特尔的芯片制造部门,承接外部订单,并在美国各地兴建新工厂,从而获得政府的巨额补贴。他还是首位在业内提出AI PC这一概念的角色,同时英特尔也在2024年初首次发布汽车芯片。

甲子光年」认为,格尔辛格的业务思路,可以总结为“往旧瓶子里装了三杯新酒”。在平衡的艺术之中,格尔辛格把自己看作英特尔的“乔布斯”,希望让英特尔增强韧性,全面开花。他坚信英特尔即将在2024年第三季度发布的Gaudi 3 AI芯片将超越英伟达的H100,带领英特尔在人工智能领域重新占据主导。

但在同行们加速内卷的背景下,留给英特尔赢取市场的时间不多了。

1.把硅放入硅谷

1960年代的某一天,因提出摩尔定律被世人铭记的戈登·摩尔,顺道拜访了正在家里割草的集成电路之父罗伯特·诺伊斯。那天摩尔表示,半导体存储器可能会成为一家新公司的基础。不久之后,这两位已经创立了仙童半导体并声名鹊起的硅谷名人,在1968年成立了一家新公司——英特尔。公司的第三位员工安迪·格罗夫也很快加入。

年轻的英特尔迅速崛起,推出了多款革命性产品,包括首款可编程微处理器,首个商用DRAM以及1978年推出的16位微处理器8086。鉴于它在芯片发展史上的地位,人们常把英特尔誉为“把硅放入硅谷”的企业。

戈登·摩尔(左)与罗伯特·诺伊斯(右) 图片来源:英特尔

1980年代,面对DRAM市场的激烈竞争,时任CEO安迪·格罗夫果断带领英特尔转型,专注微处理器市场,这一决策为英特尔带来长达二十余年的繁荣。1992年推出的奔腾处理器更是将x86架构推向了新的高度。

与微软的“Wintel”联盟进一步巩固了英特尔的地位。进入21世纪,英特尔的品牌影响力达到了顶峰。一台好的电脑应该使用英特尔的芯片,成为那时电脑用户的共识。

2005年,英特尔迎来首位非工程师出身的CEO——保罗·欧德宁(Paul Otellini)。以其主要在销售和营销部门超过30年的英特尔工作经验,欧德宁引领公司渡过2008年金融危机,并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收入增长。英特尔官方新闻稿里也称赞道,欧德宁任职CEO的这8年,英特尔创造的利润超过了公司之前 45 年利润的总和

然而在欧德宁刚上任时,英特尔的芯片正因为耗电量过大,产生热量太多为人诟病。竞争对手AMD逐步蚕食越来越多市场份额。

具体到芯片制造领域,欧德宁任职CEO期间,英特尔提出了“Tick-Tock”战略,即在Tick年(工艺年)更新制作工艺,Tock年(架构年)更新微架构,相当于每两年一次工艺制程进步。但随着摩尔定律放缓,这一战略逐渐失效,英特尔像挤牙膏一样微小的年度更新,也让大众从此把它讥讽为“牙膏厂”。

更致命的是,欧德宁未能预见到智能手机行业的崛起,错失了将英特尔技术扩展到这一新兴领域的机遇。尽管2005年,乔布斯曾在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台上热情拥抱了欧德宁,并且宣布Mac电脑将采用英特尔。然而欧德宁却错过了2007年推出的iPhone,仍热衷于采用x86芯片设计来吸引手机制造商。

“我们最终没有赢得它,或者放弃它,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它,”欧德宁在 2013 年接受采访谈到iPhone时说,英特尔未能抓住移动时代,是欧德宁职业生涯中最大的遗憾之一。“我从中吸取的教训是,虽然我们喜欢用数据说话,但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很多时候我都是凭直觉做决定的,当时我的直觉告诉我应该要说‘是’的。”

2013年,英特尔新上任的CEO布莱恩·科再奇(Brian Krzanich)将公司业务扩展到无人机、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并完成多项重大收购,包括以167亿美元收购Altera和153亿美元收购Mobileye。科再奇认为,公司正处于“计算不断转变的时代”,需要通过多个市场的芯片来满足需求。

然而,英特尔的制造工艺改进落后于市场期望,而竞争对手AMD凭借Zen处理器增强了竞争力。尽管英特尔本可以利用其制造优势超越AMD,但它却未能实现这一目标。台积电在2017年初就开始生产7nm芯片,而英特尔直到2018年4月才宣布又要推迟10nm工艺(大致相当于台积电7nm)。

由于无法像英伟达和AMD一样采用台积电的先进工艺,英特尔自家芯片的竞争力受到影响,神话逐步被打破。2018年6月,在英特尔成立50周年之际,它将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商的头衔拱手让给了三星。同月,科再奇辞职,原因是违反了对管理层在公司内部情感关系的要求。

Moor Insights & Strategy创始人帕特里克·穆尔黑德 (Patrick Moorhead) 评论称:“尽管英特尔在10nm工艺上存在问题,但科再奇在多元化业务方面做得不错,股价也有所上涨。他的任期并非完美,但谁的任期又是完美的呢?”

2.英特尔的苦夏

鲍勃·斯旺,一位拥有CFO背景的CEO,于2018年成为英特尔20年来的第三位掌门人。

尽管许多投资者都曾期望下一任领导者具备更强的工程背景,但斯旺在任期间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20年,英特尔实现了753亿美元的营收,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并且运营利润率达到30%。斯旺还进行了一系列业务整合,包括果断砍掉5G通信业务。他还特别关注企业文化,鼓励英特尔的 11 万名员工更加开诚布公:“如果你有问题,就把它摆到桌面上来。”

至于他对技术的理解,在本文开头也提到了——他就是让英特尔拒绝投资OpenAI的人。

此外,在他任内,英特尔于2020夏天宣布7nm芯片将推迟发布,对公司乃至整个半导体市场造成心理重创,标志着英特尔失去了制造创新这一秘密武器。更糟糕的是,苹果在2020年宣布将放弃使用英特尔处理器,转而采用自家的Arm芯片。苹果财报甚至直接将 Mac销量下滑归咎于英特尔处理器供应问题。当时蒂姆·库克指出:“我们相信,如果没有这些限制,我们的Mac收入将比去年有所增加。”

在科技界最具影响力的公司之一向全世界宣告,英特尔的芯片已经不再符合标准之外,英特尔同样未能抓住AI芯片领域的先机。

多年来,英特尔一直将资源集中在CPU上,没有优先考虑制造GPU。虽然后者可以更有效地处理AI任务所需的大量并行计算,但英特尔工程师一度认为,英伟达和AMD所采用的GPU架构相对“丑陋”。

芯又联研究总监张彬磊对「甲子光年」表示,虽然错过了直接参与OpenAI的机会,但英特尔并未完全错失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英特尔一直在通过收购AI芯片公司(如Nervana和Habana Labs)以及与其他AI公司合作来加速其在人工智能硬件和软件领域的布局。此外,英特尔还在不断增强其在数据中心和边缘计算中的AI能力。

然而Nervana的技术虽然在理论上具有优势,类似于谷歌生产的TPU,但在实际应用中却遭遇了功耗和适配问题,而Habana Labs带来的Gaudi系列芯片虽然为未来铺平了道路,但英特尔在AI芯片时代的挑战依然存在。

「甲子光年」梳理发现,英特尔自2022年一季度起,在财报中把“数据中心”业务更名为“数据中心与AI(DCAI)”业务予以统计展示。然而改名无法改变业务的颓势,英特尔的客户计算、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等核心业务营收均明显下滑,而此时的英伟达和AMD已经走上腾飞的轨道。

这一系列的挫折,不禁让人回想起《财富》杂志提到的那些因连续四位糟糕的CEO而衰败的美国企业,如西屋电气和西尔斯百货。他们的故事提醒我们,即使是最伟大的公司,也可能因为一系列错误的决策走向没落。

为什么企业衰败至少需要4位表现不佳的CEO?美国管理学家,商业畅销书作者吉姆·柯林斯在《巨人如何陨落》一书中确立了公司衰落的五个阶段:因成功而产生的傲慢;无节制地追求更多;否认风险和危险;寻求救赎;死亡。理智的公司董事会不太可能让同一位CEO带领公司走完所有阶段,但如果连续4位都是如此,错误将不可挽回。

需要强调的是,错误的CEO并不是指愚蠢之人。他们大都具有丰富的业内经验和智慧的头脑,但他们的洞察力和性格也许并不适合在当时执掌这家巨头,而且一两个关键的决策失误便会造成深远的影响。

英特尔董事会的耐心也变得极为有限。2021年初,斯旺被替换,另一位“天选之子”即将回归。

3.旧瓶子里的三杯新酒

63岁的格尔辛格从18岁起便加入了英特尔,在公司的帮助下完成了大学教育,从质检员晋升为公司最年轻的副总裁和首位CTO。他是80486微处理器的首席架构师,曾负责 14 个芯片项目的开发,直到2009年离职。

离开英特尔后,格尔辛格的大部分职业生涯在VMware度过,他在这家虚拟机软件公司担任了8年CEO,曾于2019年获得Glassdoor美国最佳CEO的殊荣。

他离开的12年,也是英特尔从全球顶尖芯片公司快速滑落的时代。回忆起那段时间的心情,格尔辛格苦涩地表示:“离开公司很痛苦,因为那段时间我被赶出了公司。我花了好几年才从痛苦中走出来。看着英特尔的衰落和一些决策,我既痛苦,又伤感。”

自上任以来,格尔辛格一直试图让英特尔重现昔日的辉煌,坚定重回代工路线,无视外界劝说英特尔放弃芯片制造的声音。他的“第一瓶新酒”便是提出了“4年5节点”的激进目标。

张彬磊表示,“4年5节点”策略是一种为了恢复其技术领先地位的努力。通过缩短产品迭代周期,英特尔希望能够更快地推出新的制程和架构,迎头赶上甚至超越竞争对手。这个策略的成功将取决于英特尔能否在研发和生产上保持高效执行,以及能否解决过去在制程工艺上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该战略进展顺利。英特尔在2024年与微软将合作的18A,是目前特尔最先进的制程工艺,目前英特尔已有四家采用18A制程生产芯片的外部客户。

“4年5节点”策略 来源:英特尔

除了微软,英特尔也在今年3月与芯片架构公司Arm达成合作,做好了基于Arm架构的芯片公司采用英特尔代工的准备。

此前英特尔对使用荷兰ASML公司的极紫外(EUV)光刻设备持保留态度,担忧其高昂的成本。事实上,这种设备在先进芯片工艺上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现在格尔辛格认识到了这样的错误。在他拨乱反正后的设想里,到2030年,英特尔将成为全球第二大代工厂,仅次于台积电。

Tech Insights资深芯片行业分析师丹·哈切森(Dan Hutcheson)表示:“在帕特加入之前,他们确实不了解代工市场。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改善。他们传递的信息更加集中,客户越来越多,这证明他们做的事情是正确的。”

在AI芯片领域,格尔辛格同样雄心勃勃。他预计即将发布的Gaudi 3 AI芯片将超越英伟达的H100GPU,并已获得多家客户的青睐。据英特尔称,Gaudi 3的能效比英伟达的H100高40%,推理速度高50%。英特尔还承诺构建开放式企业AI平台,与英伟达产品的专有性形成鲜明对比。

英特尔预计,Gaudi芯片的销量将达到5亿美元。该公司第二代和第三代 Gaudi 芯片已有“20多家”客户,其下一代 Falcon Shores AI芯片将于2025年底推出。

“客户要求开放技术。他们不希望数据中心内有 AI 解决方案的专有孤岛,”格尔辛格今年6月表示。

同时,英特尔在汽车芯片市场的布局也逐步展开,从软件定义车载SoC到车载独立显卡A760-A,英特尔正全面进军汽车行业。

今年年初,英特尔发布了第一代软件定义车载SoC系列,首位客户是中国品牌极氪。8月8日,英特尔发布了车载产品线第二款产品,英特尔车载独立显卡A760-A ,用于智能座舱系统,主打高算力,它的性能可以支持4K分辨率、3A游戏级别的渲染、可以在本地部署14B以上规模的大模型。最早可以在2025年量产上车。

据晚点LatePost报道,英特尔汽车业务总经理杰克·维斯特(Jack Weast)近日表示:“英特尔有 1000 亿个理由长期深耕汽车行业,因为我们已经投了1000亿美元的芯片产能。”

CEO格尔辛格则表示,英特尔已经在汽车市场已经进进出出多次,汽车这个市场非常大,英特尔有技术能力、有芯片、有代工厂,有足够的理由去承诺将会持续投入汽车市场,不只是在今天,而是未来的数十年。

值得一提的是,格尔辛格曾经写过一本名叫《平衡的智慧》的书,其中他把家庭、信仰和工作比喻为自己作为杂技演员同时转动的三只碟子。现在,芯片代工、Gaudi芯片和汽车芯片,可能就是格尔辛格想要继续维持平衡,全面开花的“三瓶新酒”。

英特尔2024年二季度主要业务收入 来源:英特尔

然而,格尔辛格也坦诚地指出,英特尔尚未从AI的趋势中充分受益,公司收入增长未达预期,这和运营效率不高也有关联。

他以公司的年收入与员工人数的变化举例,英特尔2020年的年收入比2023年高出约240亿美元(2020年的年收入为779亿美元,2023年为542亿美元),而公司当前的员工人数比2020年时多10%。

「甲子光年」梳理也发现,过去15年间,英特尔员工总数基本保持上升态势,但从2020年起,英特尔的人均产值大幅下滑。

2022年,格尔辛格接受播客Decoder的采访时透露,他不喜欢培养人。“我们没有时间说:让我们做一些在职培训吧。”格尔辛格在播客里说,“我们必须行动,而且必须迅速行动。” 

4.日益激烈的竞争

尽管如此,英特尔面临的挑战在于,两位市场的领导者都在加速产品迭代节奏。

AMD在年初表示,预计今年将销售价值35亿美元的MI300,相比之下,英特尔对Gaudi 3芯片的销售预期只有5亿美元。AMD还报告称,2023 年营收达到226亿美元,是苏姿丰担任首席执行官时的2014年的四倍。在她的领导下,该公司的市值增长了100倍。

在接任AMD CEO后,苏姿丰开始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她推动了公司业务的多元化,减少了对传统PC市场的依赖,将业务重点放在了游戏、数据中心和沉浸式平台上。2017年推出的Zen架构处理器,以其高性能和低价格,成功地推动了AMD市场份额的提升 。此外,AMD还通过与索尼和微软的合作,成为Xbox One和PS4等游戏主机的重要芯片合作伙伴。

与英特尔大部分芯片都在自己的代工厂生产不同,AMD 和英伟达都将生产外包给台积电。因此,它们的芯片设计将受到台积电技术限制的制约。但这些限制可能会让AMD更容易在GPU方面赶上英伟达。AMD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它是英伟达芯片的替代品。

但英伟达没有犯下类似英特尔出让市场给AMD的错误。相反,英伟达也推出了针对低端游戏玩家的廉价芯片,从而压制了AMD。更何况AMD的开源软件堆栈ROCm远不如英伟达的CUDA受欢迎。

帕特里克·穆尔黑德解释道:“英伟达所做的是创造市场,这让竞争对手陷入非常艰难的境地,因为当他们赶上来时,英伟达已经开始转向下一个新产品了。”

今年6月,英伟达和AMD都刚刚宣布要大幅加快开发速度,计划每隔一年(而不是每两年)发布一次数据中心加速器芯片,这给英特尔带来了额外的麻烦。AMD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推出旗舰加速器Instinct MI325X,后续产品将于 2025 年和 2026 年推出。

对于英特尔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外界观点不一。有人认为英特尔需要专注于重新夺回产品领导地位,即使这样做会牺牲代工业务。另一些人则认为,考虑到英特尔在数据中心上再难成为市场主导,它应该更专注于代工。

张彬磊对「甲子光年」表示,英特尔如果不能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的步伐,可能会在高性能计算、AI以及数据中心市场失去更多份额。为了应对这种竞争压力,英特尔需要加快推进包括Lunar Lake在内的下一代低功耗处理器,以及专注于AI加速器和其他创新芯片的开发。

这些途径都无法一蹴而就。失去股息让英特尔的投资者几乎无以为继;该公司目前是仅有的三家不派息的道指成分股之一。不过,英特尔至少还在所谓美国的国家安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为它提供了额外的支撑。

别忘了,和格尔辛格同时就任的还有拜登。本届美国政府热衷于让芯片制造业重返美国,并且把唯一既有设计,又能制造的芯片大厂英特尔,吹捧为美国的爱国企业。2022年,美国政府通过《芯片法案》,承诺投入520亿美元重振国内芯片制造业。英特尔有望获得其中的85亿美元用于在全美各地建厂,比其他任何公司都多。

分析师克里斯·卡索(Chris Caso)在其报告中指出:“鉴于美国对国内半导体生产的敏感性,我们怀疑美国政府不会任由英特尔的问题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在当前的人工智能竞赛中,现在断言英特尔已经失败还为时过早。但股价和业绩已经反映出,格尔辛格的革命之路还需要很漫长的时光才能见分晓。

他或许会想起自己的公司前辈,安迪·格鲁夫在其代表作《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中写下的那句名言:“战略转折点的‘点’字是误用。它不是一个点,而是漫长的、艰辛的奋斗。”

参考资料: 《How chip giant Intel spurned OpenAI and fell behind the times》,Reuters 《Intel is the latest Fortune 500 giant to test the ‘4 wrong CEOs’ rule》,Fortune 《Pat Gelsinger came back to turn Intel around — here’s how it’s going》,Decoder 《从18岁大专生到59岁CEO,Pat Gelsinger能否应对英特尔面临的三大挑战?》,电子工程专辑  《汽车与 AI,英特尔必须要赢的一仗》,晚点LatePost

(封面图来源:英特尔)

END.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