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公布其2024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其中首次披露汽车产业的业绩。该公司旗下创新型业务包括小米智能电动车,收入达64亿元,其中汽车部分收入达62亿元;原定季度内交货的SU7系列新车已达到27307辆。

然而,有网络传言称,极越汽车公关负责人徐继业在朋友圈抨击小米及雷军以亏损方式销售汽车。他指出,每辆车亏损高达6万元,质疑小米是否存在倾销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SU7的热销无疑引发了其他汽车制造商的关注与嫉妒,尤其是那些投入大量资金却销量不佳的企业。

小米SU7卖一台亏6万?

据小米集团官方发布的消息,该公司在2024年第二季度实现了总收入8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汽车在这一时期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累计交付新车数量达到27,307辆,实现收入64亿元人民币,毛利率约为15.4%,亏损金额则为18亿元人民币。

对于小米汽车而言,2024年第二季度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根据财报数据,小米SU7系列车型的交付量已经达到了27,307辆。根据公司规划,他们计划于今年11月份提前完成SU7系列车型累计销售10万辆的目标,并且将全力以赴挑战在年底前实现累计销售12万辆的更高目标。

然而,在这份财报公布之后,“小米每卖出一辆车就要亏损6万多元”的话题迅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对此,小米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在个人社交媒体平台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虽然造车过程充满艰辛,但是成功的喜悦必定无比美妙!我们深知小米汽车尚处于投资阶段,恳请广大消费者予以理解。”此外,小米集团公共关系部总经理王化也在微博上对此次事件做出了回应。

王化表示:“小米汽车正处于起步阶段,规模相对较小。卢总(指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财报发布会上也曾提到,首先,当前小米汽车的规模相对较小,而汽车产业属于典型的规模经济行业,我们对未来扩大汽车规模充满信心;其次,小米汽车的首款产品是纯电动轿车,因此其投入成本本身就相对较高,消化这些成本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坚信,未来亏损将会逐步减少,时间将成为小米汽车的朋友。”

然而,对于小米汽车的亏损问题,业内人士认为,将整个汽车业务的亏损分摊到每一辆车上进行计算,这样的方式未免过于简单直接。事实上,小米汽车的第一代车型——小米SU7,肩负着高昂的技术预研费用。根据财报数据,小米集团在今年二季度的研发支出高达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7%。尽管小米并未公开具体的研发费用分配情况,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研发资金都投向了汽车业务部门。

从小米公布的财报来看,自今年4月3日开始交付电动车SU7以来,已经实现了约15.4%的造车毛利率。这一毛利率水平相较于同一时期的特斯拉以及绝大多数中国本土竞争对手来说,表现更为出色。然而,与包括通用汽车、本田、丰田等全球知名汽车制造商相比,小米汽车的毛利率仍然存在5至10个百分点的差距。扣除数十亿人民币的研发费用后,小米汽车所在的创新业务部门仍然录得了约18亿元人民币的经调整净利润亏损。

展望未来,随着小米汽车出货规模的持续增长,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亏损亦将随之逐渐收窄。小米高层的态度非常明确:现阶段小米汽车的生产规模尚属有限,且汽车业务的前期投入成本堪称无底洞,涵盖了工厂建设、技术研发、人力资源成本以及门店建设等多个方面,所有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当前的亏损局面。然而,随着未来规模的不断壮大,成本有望得到有效控制。

极越吹爆智能化,消费者却不买账

在汽车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昔日吉利汽车与百度联合推出的高端电动汽车品牌集度汽车(现为极越汽车),其旗舰车型极越01自上市以来,面临的产品销售难题愈加凸显。尽管该车以独特的智能驾驶技术以及智能化座舱为主要亮点,但由于产品定位与市场需求存在偏差,以及高昂的售价,导致其销量表现不尽如人意。

据了解,集度汽车原名集度汽车,成立于2021年1月,由吉利汽车和百度共同投资设立。其中,百度持有55%的股份,主要负责提供技术支持,特别是在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具有较强实力;而吉利汽车则占据剩余的45%股份,在硬件制造方面提供有力支撑。然而,自去年6月首次亮相以来,集度汽车的首款概念车ROBO-01始终未能取得预期的市场反响。

今年10月,随着名为极越01的车型正式上市,集度汽车随即经历了股权变更以及品牌名称的调整。虽然车名发生改变,但在外观设计、内饰构造和配置规格等方面,该车实质上延续了集度ROBO-01的诸多优势。唯一的显著变化主要体现在智能驾驶硬件与解决方案、座舱智能化标准以及具体售价以及配置定位等多个层面。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该公司高层声称管理层已亲自上阵解决产品销售难题,但近几个月看起来仍无明显改善。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极越01自上市之日起,短短24小时内便收获了超过1.5万份的订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接下来的第一个月里,实际交付的车辆数量仅为区区594台。这一数字与订单量之间的巨大差距,无疑给极越汽车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针对这一情况,极越汽车首席执行官夏一平先生将其归咎于两个主要因素:首先,营销策略的实施效果未能达到预期水平;其次,品牌影响力相较于竞争对手而言相对较弱。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夏一平先生甚至亲自参与到一线销售团队的培训工作中,同时还亲自参与了车辆销售环节。此外,他还对营销部门进行了整顿,据报道,包括营销端UD-用户发展部门负责人杨振在内的多位总监均已离职,目前该部门的运营已由夏一平先生亲自负责。

然而,从最近两个月的销售数据来看,夏一平先生的一系列举措并未产生显著的效果。实际上,极越01的销售困境并非仅仅源于营销和销售环节的问题,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其产品定位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并且其售价相对较高。

夏一平先生和李彦宏先生都坚信,未来汽车企业的竞争优势将主要集中在智能化领域。夏一平先生甚至表示,“自动驾驶技术对于汽车制造商而言,其重要性几乎可以决定企业的存亡”。因此,从一开始,极越汽车就将自身定位为“汽车机器人”,并在对外宣传过程中重点强调其智能化特性。

而此外,小米汽车的首款产品定位为纯电动轿车,这意味着其研发及生产成本原本就相对较高,需要通过逐步消化来实现效益最大化。酷公司认为,虽然小米汽车总体来看仍在亏损,但按照市场状况来看,极越似乎才是更危险的那一个。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