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公认的,比较好用的企业分析框架,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五力分析模型”。

波特把企业的生存环境、竞争状态,大体归纳为五个方面。

(1)行业现有竞争状况。

(2)新进入者的威胁。

(3)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

(4)(企业对)供应商议价能力。

(5)(企业对)客户议价能力。

那么根据这个模型,最理想的企业应该是这样的:

(1)企业已经实现了寡头垄断,行业内没有竞争对手,即便有,也只是小喽啰,经不起多大浪花。

(2)企业有宽阔的护城河,想分一块蛋糕的对手进不来。

(3)不用我的产品,你就只能忍着,别的产品无法平替或取代。

(4)上游企业的产品,我拥有绝对的定价权,只要我要,价格我就可以说了算。

(5)客户完全依赖我,不买我的东西你就没地方买,所以我的产品想怎么提价就怎么提价。

企业处在这样完美的状态,企业主当然会很爽。但现实中,这样的不可能三角是无法全部满足的。

而我们在分析企业竞争优势时,必然会从这几个方面考虑。

但在我国,由于特殊的国情,我们不妨在五力的基础上再加入一个力,即政府政策影响能力。

因为不少企业的护城河是因为政府政策赋予了垄断优势,但这种垄断也可能随时间变化。

政府的一纸文件也可以直接让一个行业、企业消失,或者业绩大幅下滑。

比如20年的教培。

此外,五力模型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关注的只是企业外部因素,忽略了管理层的因素和行业的周期对企业的影响。

不过虽然波特五力分析模型也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它囊括了影响和决定企业经营的主要方面。

所以在选择和分析企业,衡量和确定投资标的时,“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是投资者,尤其是以企业基本面为主要关注对象的价值投资者的常用工具。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