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汽车以旧换新有关工作的通知》,将此前的汽车以旧换新补贴金额提高,原来的新能源乘用车补贴1万元、燃油乘用车补贴7000元分别提升至2万元和1.5万元。

这原本也没什么,对准备换车的人是个利好消息。但《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还有这样的规定,2018年4月30日前注册登记的新能源乘用车,也可以纳入以旧换新补贴的适用范围。

因为2018年到现在只有6年时间,于是,一个“新能源汽车使用寿命只有6年”的低智谣言就此产生。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0年,国家有关部门就已经取消了非营运轿车的行驶年限规定。不少人将这个事实,与“新能源汽车使用寿命只有6年”的观点搭配食用,一时间传得街知巷闻,形成又一波攻击新能源汽车的舆论狂潮。

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商务部等7部门推出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目的是为了鼓励汽车消费,加快汽车更新换代速度,不是逼着消费者换车。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逐渐从增量市场变成存量替代市场,要促进汽车消费,就要推动存量车型的以旧换新,这是一种很普通的政策。

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在制定时有多方面的考量,但与“新能源乘用车寿命”没有任何的必然联系,因此新能源汽车只能用6年的说法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谣言。

任何谣言,都不是凭空产生。不少破坏力较大、传播范围较广的谣言,一开始都是有现实依据的,新能源汽车寿命只有6年固然是谣言,但它也有一定的现实基础,那就是目前的新能源汽车的确不太能让消费者放心。

比如每年夏季都是电动汽车自燃的高发季节,由此被不少人称为“自燃季”。

2024年3月份,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指出,燃油车的自燃率达到万分之0.58,新能源汽车的自燃率仅为万分之0.44,因此新能源汽车比燃油车更安全。这个观点,很快激起强烈的反对声,欧阳明高本人甚至陷入网暴。

这件事情也从一个侧面证明,社会公众以对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并不满意,时有发生的电动汽车自燃事故,让他们心有余悸。

除了自燃率这个老大难问题之外,新能源汽车的“自动驾驶”经常出事儿,也是消费者质疑电动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原因。

过去两年,国内智能驾驶领域的内卷非常激烈,从最开始的L2级别驾驶辅助功能,发展到现在的“端到端”智驾模式的竞争,技术是在不断提升的,但智能驾驶导致的事故也是一个接一个,比亚迪、理想、小鹏、特斯拉等主流厂商都涉入其中。

其中一直以“智能驾驶”“想撞都难”来标榜自己的问界,也出现了AEB刹不住、倒车时撞车等问题,甚至出现了人员伤亡。

不少主流新能源厂商都宣称自己的智能驾驶可以做到“零接管”,但在实际用车环境中,它们却经常出现分不清真人与广告牌、在复杂路口发呆、AEB无法及时启动、将小眼睛驾驶员判定为“睡着”等低级错误。

安全尚且无法保证,寿命从何谈起?与此同时,消费者一直关注的动力电池使用寿命问题,也一直没有定论。

目前普遍的说法是电池使用寿命在8年以上,但中国新能源汽车真正火爆也就是在2020年之后,绝大多数车主购车时间都在4年之内,未来动力电池性能是否会下降、起火概率会不会上升,这些都让消费者心里没底。

除此之外,目前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像是一个电子产品,而电子产品的寿命一般都比较短。它搭载有大量的高精度电子元器件,在高强度、复杂环境的使用之下,寿命下降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而电动汽车普遍搭载的智能座舱,集成了大量复杂的软件和硬件,将来也有可能遇到目前安卓手机“用一大段时间就卡”的问题。

如果一款正在自动驾驶的电动车突然“卡”,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交通事故。

市场上类似“电动汽车6年就报废”的谣言并不算少,例如电动汽车会增加辐射、雷雨天气开电动汽车容易被雷噼等等。

这种现象的根源,就是目前的电动汽车在产品性能、安全性能等方面还不能让消费者放心,再加上“”、“全程零接管”、“500万之内最好”之类的叠加宣传,拔高了公众不切实际的期待,哪怕对于偶发事故也有了恐慌情绪。

因此,要消灭谣言,咱们的电动车产业首先还是应该把产品质量提上去,把宣传的调门降下来,谣言自然也就失去了生存空间。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