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餐饮股在港股市场的表现一直很低迷。
曾几何时,餐饮股一度成为港股市场最受关注的赛道之一,也跑出了海底捞、九毛九等大牛股。为什么现在投资人都不看好餐饮了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在奈雪的财报里找到了。
前不久,奈雪发布业绩盈利预警,预计上半年经调整净亏损4.2亿元至4.9亿元。这是2023年奈雪首次实现全年扭亏为盈后,再次转亏。
对于亏损的原因,奈雪给出解释是,“奈雪在门店端成本优化已基本到位,人力、折旧与摊销等成本短期内优化调整空间有限,主要是因为消费需求没有显著回复,门店收入承压。”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公司尽力了,实在是大环境不好。从财报数据看,也确实是这样。
2023年,公司直营店各项成本中,人力成本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至20.3%,租金成本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至14.5%,甚至连原材料、水电费用及其他折旧摊销成本都有所下降。
虽然成本不断压缩,但收入端的压力更大。门店经营数据最能直观反映消费。2023年,奈雪直营店日均订单量344.3,同比下滑1.1%;每笔订单平均销售额为29.6元,下滑13.7%;单店日销仅为1.0万元,同比下滑14.7%。
到了今年上半年,情况更加严峻,不只是单店销售额下降,连新店都已经开不动了。二季度,奈雪新增48家直营店,关店48家,意味着公司直营门店新增数为零。整个上半年,公司仅净增23家直营门店。去年同期是126家,全年净增506家。
年初,奈雪给外界释放的开店目标是全年将新开直营店约200家。但截至目前,全年已经过去了7个月,公司直营店开店目标仅完成11.5%。净增直营店数量远低于预期,并且二季度净增为零,进一步说明今年餐饮的消费情况远低于预期,已经不支撑奈雪再有大的规模扩张和销售额增长。
其实这样的现象不仅出现在奈雪身上,放在其他餐饮公司上也同样如此。已经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的九毛九、呷哺、味千等明星餐饮股,在上半年出现利润下滑或者亏损,无一例外。
餐饮股亏损的原因基本一致,餐饮价格战的挤压下,利润已不足以支撑成本。
今年延续了2023年餐饮价格战的趋势。二季度,太二酸菜鱼人均消费69元,与2017年的数据持平;怂火锅人均消费104元,低于2023年的113元;九毛九人均消费55元,低于去年58元。呷哺在5月份就宣布做出菜单调整,餐单价普遍下调10%以上。
价格战对餐饮的影响很大,当价格战成为常态化后,就会影响到商家的品牌价值,而品牌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强度,在餐饮业尤其如此。
竞争环境的变化的背后,是餐饮核心矛盾的体现:供给端持续新增与需求端消费能力下行的矛盾。
今年上半年,国内餐饮相关企业新注册量134.6万家,年化后,超过口罩前2019年的新注册量。而注销、吊销量也达到惊人的105.6万家,逼近2023年全年的吊销量。
餐饮从业者持续新增,固然有口罩期后,很多从业者押注餐饮复苏以及倒闭老店重开的原因。但这更多是2023年餐饮注册者增长的逻辑。
进入2024年后,餐饮新增注册量仍维持在高位,更多是经济调整的副产物。经济进入调整期后,工作机会减少,很多人拿着高额的赔偿金主动或被动的开始了职场新阶段。餐饮看起来成了最好的选择,进入门槛低,前期投入小,行业进很容易。
作为最近普通人最近的一个行业,经济结构的变化对餐饮产业的影响更加隐秘和深远。当经济增速放缓,不能再去过去的逻辑看餐饮,餐饮股的投资逻辑应该被重新审视。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