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到有位网友发问:
都说今年大环境不好,不要创业。可是等到自己躺平之后,才发现,周围的人做生意的做生意,都还赚得盆满钵满。买房的买房,上班的还上班。
她说,从周围人的情况来看,大环境不好像是个谎言,就影响了她一个人?
底下有人是这样回复的:
“活了三十几年,就没有听说过环境好。大家从来都说赚钱难!”
“都说没钱了,亚特兰斯5000一晚的酒店一房难求,一到假期各处景点人山人海。”
“再看看商场里的东西,几十块的面包照样很多人排队买。”
经济下行、大环境不好,难道是一些自媒体为了博眼球,靠贩卖焦虑吸睛吗?
物价涨了还是很多人买,东西贵还依然爆满,有人创业赚大钱,说明经济没问题?
有些人对环境的感知,仅限于朋友圈、自己出门看到的那几条街,以及,聊天的时候说起的谁家最近又暴富了。
网友说她身边的人创业都“盆满钵满”,有没有可能是大浪淘沙剩下的?那说明她有个优质的朋友圈,都是家底殷实能力突出。又或者,她看到的,是不是都在用毛坯的人生,凹出精装的朋友圈?
再不好的时代都有风口和卓越的幸存者。但好的环境,是就算能力一般,但只要勤奋,就能有持续稳定的收入。而不是总有人担忧还不上房贷,辛辛苦苦大半辈子买的房子,现在不值钱了。
经济下行,有哪些表现呢?比较全面的角度——
可以从宏观数据: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放缓是否放缓、工业增加值增速有没有下滑、进出口总额增长速度会不会降低。
还可以从就业和劳动市场的数据:工作难找吗?失业的人多不多?多数人的工资是涨还是降?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消费领域数据:消费增速放缓或者下降,居民储蓄意愿增强。
投资和金融数据:对固定资产(比如房地产)的投资意愿降低,房地产低迷,股市低迷、成交量低。
利率持续走低,银行不良贷款率上涨。
以上,可能具体数据没有,但是从房子降价,到写字楼空置,还有街边的实体店出现“旺铺招租”的比例,其实都可以实实在在感受到。
陈述事实,对环境有敏感的感知,不是为了要焦虑,而是要为家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给自己来个较为全面的理财规划,才是明智之举。给大家来一个攒钱计划示例,小伙伴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收入水平、生活城市、消费习惯等)进行调整,内容比较长,建议收藏或者拷贝了慢慢填和思考:
一、攒钱目标设定
短期目标(1年):
每月能攒下xxx元,计划在接下来1年内存下xxxx元
中期目标(3 - 5 年):
比如 5 年内攒够 10 万元用于孩子读民办学校费用,每个月可以存xxx元。
长期目标(10 年及以上):
为养老或者子女读大学等储备,如 10 年内攒 50 万。
二、财务状况分析
1. 收入统计
固定工资:每月xx元
兼职收入:每月平均xxx元
投资收益:每月平均xxx元
其他收入(奖金、红包、继承等):每年xxxx元
2. 支出分析
(1)月均固定支出
房租/房贷:每月xxx元 。
水电费、电话费、网费等:每月xxx元。
保险费:每月xxxx元。
(2)月弹性支出
餐饮:每月xxx元。
衣服、日常用品等:每月xxx元。
娱乐、出游、健身:每月xxxx元
交通(公交、打车等):每月xxx元
三、攒钱具体计划
1. 制定预算
每月初根据支出类别制定预算表
使用记账软件来记录和监控预算执行情况
2. 去掉不必要的花销
减少不必要消费
降低消费金额
取消不必要的消费项目、会员和月租等
减少购买咖啡奶茶等高频次低价值消费(限制每月消费频率或者金额)
非必要不买新电子产品等。
调整购物方式,如购物前先列清单,集中在促销期购买生活用品等,消除品牌忠诚度,能动手自己动手不花钱,等等。
3. 增加收入
努力自我提升,争取升职加薪、跳槽,等
主动寻求兼职
4. 强制储蓄
每月工资到账后,将计划攒下的钱先转入专门的储蓄账户。
分账户储蓄
设立心愿账户,专款专用
5. 投资理财,让钱生钱
学习基本的财务知识和理财技巧,关注财经新闻等,提升理财意识和能力。
(1)低风险品种有
货币基金:将每月剩余的部分零钱存入货币基金,如余额宝等。
定期存款:每半年或一年,将达到一定金额的资金存为定期。
(2)中风险品种
债券基金:可以拿出部分长期不用资金配置债券基金。
四、定期复盘与调整(每月或每季度)
1. 每月末检查各项收支是否在预算范围内,如果超支,分析原因(如意外医疗支出、人情消费过多等)。
2. 检查储蓄目标的完成进度,如果落后于计划,考虑以下调整方式,如:
进一步减少不必要支出。
增加兼职时长或拓展兼职种类。
评估投资理财收益情况,必要时调整投资组合。
3.为自己设置奖励机制,适当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
4.建立紧急备用金,金额建议为 3 - 6 个月的固定支出,以应对突发状况(如失业等),这部分资金可以存为活期存款或者高流动性的理财产品。
5. 减少负债,优先偿还高利息债务,减少利息支出。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