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上海发布消息,保姆机器人已经开始投放市场了。
这些年来,AI和机器人的发展的确很快,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应用于各类场景是大势所趋,包括家庭服务的方方面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将应用到各个行业。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银发经济,将是未来很多年的重要市场。保姆机器人等养老机器人,会随着市场的需求,政府的政策,将会受惠于百姓家庭。
机器人保姆和人类相比,可以24小时工作,随时随地服务,还不要加班费。关键是保姆机器人不会有情绪波动,更不会虐待老人呢。
机器人保姆,可以24小时监测老人的血压血糖等指标,如果在家突然跌倒了,保姆机器人,还能第一时间扶起,老人记性不好,机器人还能按时提醒吃药,就连大小便,也能检测到和辅助上厕所了,是不是大大解脱了对儿女的束缚?
近日,上海发布了《上海市推进养老科技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到2027年,养老产业将全面智能化。未来每个老人,都应该配备一个保姆机器人。既能陪老人聊天,又能24 小时护理,也省去了儿女的操心和照料。
但这有个过程,尤其在一些相对复杂的非标准化场景下,想要真正落地商用,还有挺长的路要走。非标准化的场景,需要考虑的状况往往很多。好的产品,需要能够把这些场景覆盖全面,并且做到足够高的准确率和稳定性。
当前阶段的服务机器人,在一些相对标准化的场景下,效果已经挺不错了。比如,家庭的扫地机器人、餐厅酒店的送餐机器人、特定场景的工业机器人、无人机(航拍机器人),等等。这也得益于人才的培养、技术的发展、供应链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产品的商用试错等。
回过头来,聊一聊未来养老机器人赛道是否可期。
首先,可以参考一下邻国的状况。日本老龄化比起中国更早,加上日本早些年在智能设备的发展上算比较先进的,所以,在养老养护机器人方面的发展也算比较早。目前,整体来看,已经可以替代一部分人工养护活动,但价格还偏高,也还不够智能。
这里有多方面原因:一是,过去这一二十年,AI和智能化的技术发展还不够成熟;二是,日本的供应链体系,相比于中国还不够完善,再加上人力成本也比较高,所以产品的整体制作成本高;三是,日本的市场规模,相对而言有限(绝对值挺高),能消费得起这类机器人的家庭少,所以得到的用户反馈也还不够,产品的优化和迭代也就没那么快。
但,这几年来整体行情和市场格局变化已经很大,尤其是在中国。一是,各类相关人才相对充足;二是,技术也逐渐成熟;三是,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洗礼之后,大众逐渐愿意做这方面的尝试;四是,中国在迅速老龄化,相应地,也会推动这个领域配套发展。除此之外,国内的供应链体系完善,价格上也有优势,尤其是在起量之后。
当然了,目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包括智能化程度的提升、价格的亲民化、安全方面的保障,以及市场的普及,等等。
当前的大部分服务机器人产品价格还不够亲民。想要让价格更亲民,需要依赖于技术的成熟、供应量的提升和各环节成本的管控。
另外,养老养护机器人的安全性能非常重要。老年人或病患本就较为孱弱,一旦产品安全方面出问题,出了事故,影响就会很大。
顺便提一下,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路径,其实和日本很像,很多方面有可参考之处,包括很多社会现象。当然,在一些方面也有差异,比如,中国人口基数更大,消费力较强,且本土试错场景丰富;中国抓住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红利期;另外,中国的供应链体系更为完善,能较少受到牵制。
总的来看,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生育率的下降和年轻一代生活压力的抬升,未来靠机器人辅助养老是大势所趋,就看养老机器人能替代到什么程度,以及什么时候可以大量替代了。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