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这个被称为“新四大发明”之一的中国名片,背后聚集着一个巨大的轨交产业链。其中,来自成都的运达科技是致力于提升行业智能化水平的佼佼者。

8月26日晚间,运达科技半年报出炉,除了业绩稳步增长外,公司在轨交智能化前沿技术方面的突破,以及依托智能化领域深厚积累进行的“同心多元化”探索,均显示出强劲的成长动能。

上半年业绩稳步增长 毛利回升明显

在国家铁路领域,2024 年上半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3373 亿元,同比增长10.6%,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时,城轨交通领域,城际、市域(郊)铁路领域,铁路货运领域以及轨道交通职业院校建设领域均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半年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运达科技跟随行业高质量发展趋势,盈利水平持续恢复性增长。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448.77万元,同比增长17.76%,相比去年同期的低谷,走出了一条“微笑曲线”。

上半年,公司的基本盘业务——智慧培训实现收入8426.68万元,同比增长3.43%,毛利率从49.53%提升至57.9%,优势进一步巩固。智能运维业务实现收入6467.79万元,也保持了升势。

毛利率方面,去年全年短暂下滑至34.97%,上半年恢复到48%。除了得益于基本盘巩固外,主要是去年智慧车辆段业务迅猛增长177.78%,完成了此前年度未完成交付的低毛利商业集成项目。此外,在国内首创的重点项目上采用了低毛利策略,从而短期拉低了毛利率。如今随着新产品逐渐成熟,智慧车辆段业务毛利率相比去年同期从29.84%提升至57.9%。 

目前,公司智慧培训、智能运维和智慧车辆段三大产品线收入占比超过75%,同时智能牵引供电、智能货运以及重点培育的维保服务产品线多点开花。公司围绕轨交的“智能+”生态不断扩散,助力轨交行业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

深耕轨交领域30余年 聚焦三大业务板块

1992年,运达科技发源于国内轨道交通名校——西南交通大学,由校办企业“演变”而来,具备天然的技术基因,公司核心团队拥有 30 余年的行业积淀,形成了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企业竞争力,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从世界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以来,轨交行业已发展近200年,如今正迎来智慧化产业升级浪潮。

处于这样一个长坡厚雪的赛道,30余年来,公司坚持聚焦主业,深入探索机车车辆、牵引供电、铁路运输“3”大业务板块的发展机会。目前,公司的产品已经全面覆盖国铁、城轨和职业院校“3”大客户群。

面对新的产业升级契机,在三大业务板块指引下,公司又深化设计出智慧培训、智能运维、智慧车辆段、智能牵引供电、智能货运“5”大系统解决方案,重点部署“1”个运输及维保服务业务。这便是公司目前正贯彻落实的“3351”战略规划。

背靠轨道交通庞大的产业资源,依托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先发优势,运达科技始终不变地以轨交主业为圆心,纵向深耕横向拓展,显示出极强的“侵略性”。

如今运达科技的产品线布局越来越全面,在多个产业链细分领域占有率较高,还填补了多个细分领域的技术空白和业务短板。例如:智慧培训解决方案实现实训基地无人值守功能有效解决工学矛盾;智慧车辆段解决方案实现车辆检修整备业务数智化转型助力业主检修模式变革;智能牵引供电解决方案在行业内首次提出基于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构建电气化铁路柔性牵引供电系统……同时,公司也作为 “一带一路”的中国名片出口海外,参与了雅万高铁、中老铁路等海外知名项目。

持续高比例研发投入 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运达科技表示,轨交产业智能化升级背后,是方兴未艾的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以其替代人工的方式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维成本,已成为行业共识。

基于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近年来,运达在不断地提升智能化赋能水平,这从持续的高强度研发投入可见一斑。以2023年为例,公司研发人员占比已经超过总员工数一半,研发投入(包括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1.22亿元,在可比同类上市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且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已连续多年保持在10%以上,超过同期净利润规模。

近些年,公司研发项目不断开花结果——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数字孪生、虚拟现实、 5G 等先进信息技术持续赋能相对传统的轨交行业。

例如,智慧车辆段业务迅猛增长背后,2023年公司与京港地铁联合研发的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正式投入使用,具有行业里程碑式的意义;同样是2023年,公司顺利完成了首个大型集研发与集成的超大型项目“国能集团新朔机务段智慧整备项目”(下称国能智慧整备项目)的交付工作,在国内机务系统首次实现机器人集群协同作业,展现了在技术革新方面的雄厚实力。

也正因为此,随着近年来的持续发展,运达科技从设备制造商正加速向智能化运营商转型。

当前,公司的五大解决方案中均已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且对一些细分场景的理解和需求挖掘具备独特的优势。例如在车辆车载智能检测和场段智能化检修等设备方面,运达已具有 30 余年的业务经验,这些设备是数据采集的关键。未来公司可与众多发力人工智能的科技厂商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合作。

“同心多元”发展  迎来新跨越

今年4月,公司在接受机构投资者调研时表示,未来,在主营业务方面,会继续专注于轨道交通高科技领域的智能化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长期稳健的发展。

与此同时,公司强调,“我们希望依托公司在轨道交通行业自动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技术方面的深厚积累,包括技术专长和丰富的人才资源等,积极探索在轨道交通行业的不同专业、轨道交通以外的新行业’同心多元’发展的机会,希望为公司打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为国内首个成功交付的超大型机车整备项目,国能智慧整备项目不仅验证了公司相关技术的可行性,同时也为公司一次性带来了超过1亿元的营收以及未来可持续的运维服务收入。”运达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验证了整备库全面自动化及信息化的可行性,以一个“整备一体化管控平台”为核心,配备了一体化信息化管理系统、安全防护系统和各作业机器人,包括车顶检测清洁机器人、车底智能巡检机器人、上砂机器人等。

同时,国能智慧整备项目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人工智能化应用场景,有力地推动了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升级,完全符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具有很强的标杆效应,未来有望在国内持续复制。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底,国内机车整备作业点近400个,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和停车场共有500余个,在设备更新改造方面市场前景广阔。

此外,低空经济作为完善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重要一环,国家今年首次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立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面对这个万亿的市场蛋糕,国内轨交企业正积极布局。作为行业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运达科技表示成都具有“工业无人机第一城”的良好产业基础以及川内相关院所在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资源,公司将积极关注低空产业等新兴市场的技术应用,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

运达科技实控人、董事长何鸿云表示,“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谁能先发现客户的需求,谁才能抢占先机。”围绕轨交主业,多元化发力的运达科技,不断完善在交通领域的智能化拼图,或将迎来一次跨越式发展的机会。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