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概,一个有态度的财经自媒体。
今天A股市场两件事最值得和大家梳理,其一郭嘉队开始转变风格,其二银行股继续创新高。
这两件事对A股市场究竟有什么影响呢?老概带着大家一起梳理下。

第一,郭嘉队改变策略了

郭嘉队在稳住50的基础之上,1000宽指明显放量,其实这个迹象,昨天就已经有苗头了。呈现出黄线高高在上,交易量上更是有所表现。今天更明显,这,从表现来看是个好现象,但结果却不尽人意。 这么努力的情况下,还破了2844点的位置,甚至还收跌了。


这估计就是很多人诟病的地方,但实际郭嘉队操作,除了稳住信心之外,还有就是性价比问题。前一段时间猛拉300,结果四大行都创新高了,你说这下如果再去买300指数,还有性价比吗?

第二,银行股创新高。

再说银行股创新高,也是被无数人吐槽,起因就是日本在“失去的三十年”里,银行是跌幅最大的板块之一。惯常的投资规律是,如果市场低迷,报团方向应该是必须消费和公用事业,必须消费哪怕利润下行10-20%也值得报团,因为其它行业更惨,银行最惨。

但实际上想想美联储过去2年的加息,理论上加息对股市不利,但实际美股新高,加息对黄金也不利,但实际黄金创下新高,这又该如何解释,如果这些都可以找到合适的理由,那么四大行新高也可以找到合适的理由,最不济国有四大行可以说是国家信用,即使出问题也能背。

实际这背后反映出多数人的心态,只要不符合自己的预期就是错的,是假的。显然连续的、持续的调整已经让很多人开始感到愤怒,但如果冷静地想一想,无论是郭嘉队还是银行股创新高都是没错的,资本不论对错,只论是否盈利。

三,理智又清晰的资金

咱就拿这轮的高股息概念来说,多数人看走势觉得很多事情是不可理喻,实际机构大资金远比大多数人理智又清晰,这点从他们的交易行为中就可见一斑。

大家都知道,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与散户是完全不同的。
但问题是,多数人根本看不出这种不同,那怎么办?

其实,早就有这样的大数据统计工具了。
简单说就是:先把所有的「交易行为」数据先保存下来,经过长期的积累后,再通过大数据模型计算,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交易行为」特征了,这太重要了,大家看下面的数据:


这是曾经的高股息代表之一:「恒源煤电 」的走势,图中橙色的柱体就是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数据系统中反应机构资金活跃程度的「机构库存」数据,「机构库存」数据反映了机构资金交易的意愿,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从图中可以看出「机构库存」数据在「恒源煤电 」股价尚未完全走坏之前就已经不再积极参与交易,但那时候散户看到的是什么?是股价持续新高之后的挣扎,一方面觉得股价太高,另一方面又对煤炭股的走强羡慕不已,结果这边买进去,立马就成为最后放哨的接盘侠,反观机构是不是理智又清晰?!

怪谁呢?是媒体太会造谣惑众,还是怪机构诡计多端,又或者怪最近没烧香?其实说来说去,走势就是原罪,因为看了走势,才有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果看数据的话,大概率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再来看另外一只股票,看下图:



这是今天创下阶段新高的「中国石化」,大家可以发现,该股的「机构库存」数据在今年的大多数时候,是持续活跃的,说明机构觉得这股没问题,可以持续的做。

其实关于「机构库存」数据,他反映的可不是某一个大资金的行为,而是所有机构大资金集体的情况,试想下,如果参与一只股票的机构大资金没有形成合力,机构行为会持续活跃,记住是持续活跃,如果是互相绞杀,就不存在持续活跃的迹象,而现在是持续活跃,就意味着大家是有共识的,那这样的股票当然有机会持续走强。

有一说一,从耐心资本角度来看,郭嘉队是真正的典范。
相反,多数投资者却根本做不到,而是在恐慌中放大恐慌,在极度兴奋中过度亢奋。
说郭嘉队是常胜将军,光这份从容淡定就是很多人比不上的。
底部,熬走一个算一个。
本篇就聊到这里,关注老概,随时随地带给你不同视角。

声明
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同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敬请知晓。
此外,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不收会员,没有社交群,也从不与任何人发生利益关系。


作者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