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他怎么预测,我的第一反应是——依据在哪?首先是小心求证而非相信,更不会有情绪波动!

人性的悲哀是——拿着股票的人,听到要涨就来劲,第一反应是无脑相信;听到要跌立刻恐惧,不管说的人小学有没有毕业(看文字表达能力就知道)。没有股票的人恰好相反。

不客气地说,你问那个预测的人,问10个至少有6个不回答,3个漏洞百出得胡扯,剩下1个言简意赅得分析(说1个已经够乐观了,我看连半个都没有)。6个为啥不回答?本来就是猜着玩,谁认真谁输!在他们看来,股吧里大家都在瞎猜,多我一个不算多。3个漏洞百出是怎么回事?半瓶子醋晃荡有没有听说过?研究分析是非常严谨的工作,信息不全面、能力有缺陷、分析过程中掺杂太多的情绪,写出来的东西就没含金量,不服气没用。有没有真正的高手?当然有!只是太少太少。剩下那1个或者半个未必是高手,但至少有正常的逻辑,要做到全面客观、细致严谨确实很难。

打个比方,华明涨了10倍,有多少人能把过去的行情解释清楚?为啥那么多股票跌得只剩1/10,而它却反过来?是因为机构碰巧看上了它?还是你根本不懂机构?机构是人傻钱多的大脑粗嘛?你还别说,真有人是这么想的!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家创造了伟大的企业,你能说这些企业家人傻钱多么?如果有人看懂了这些企业家,就能买对企业并获得丰厚的长期回报,这才是正常逻辑。我已经点到了关键,其他大家看研报就行。

至于研报是干嘛用的?忽悠散户接盘吗?我只想说——小报是忽悠散户接盘的(看清楚了是小报不是研报),曾经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专业人士”玩过专业忽悠(其实也能分辨出来),已经被杀了一批又一批,近两年敢胡说的比以前少多了。但是新媒体普及后,开个直播间就成“砖家”老师的越来越多(我知道有牌照的专业媒体不敢乱来,因为我和他们打交道超过10年,知道他们怎么运作的),劣币突然冒出来太多,良币被掩盖。

研报是机构投资的依据,按照过去的规矩,研报先给花钱买的人看,再给券商内部的高端客户看,再给小散和大家看。谁花钱买了?在这胡扯的韭菜绝对不会每年花几十万去买了看,花钱看的不会到这来发表观点。高端客户没空瞎扯,但会来看看小散们的表演。现在随着信息披露规范化,有些研报包括上市公司调研会在第一时间公开,但是按照常识,在大规模正式调研前会有一些敏感的机构提前调研和布局,他们确实掌握了先机,但稍晚买入也不见得晚。否则那些10年翻10倍的票怎么说?10年前就有研报了,你干嘛不信?

反正,不要让自己的大脑浪费,不要让自己的嘴巴被小脑控制(只会发泄不会思考),记住这点就行了!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