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拼多多的股价创下2018年上市后的最大单日跌幅(-28.51%),一晚上的市值快跌出一个小米。8月23日、26日和27日三个交易日的连续下跌(累计下跌34.84%),将过去近1年的涨幅悉数抹平。发生了什么?

8月26日,拼多多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当季实现收入970.6亿元,低于市场预期的999.85亿元;收入同比增长85.65%,是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增速首次放缓

虽然名义上是低于预期、增速放缓,但从绝对数量上看,拼多多的增长依旧十分可观,保持着良好的势头。

股价暴跌主要源于拼多多高层发声。拼多多高层表示,尽管过去几个季度取得了稳固进展,但未来的收入增长,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来自激烈竞争和外部挑战的压力。牺牲短期的利润是必须的,愿意为长期的健康付出巨大的当下代价。未来几个季度的利润也许会有波动、反弹,但长期利润降低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明确表示,当前以及可以预见的几年内不会进行回购或分红

针对拼多多不回购不分红的做法,网友跑去问段永平的观点,段永平表示,好公司跟回购并不是时时刻刻线性相关。

盈利不分红,钱要花到哪里?

拼多多明确提出一年减免商家100亿交易手续费,实打实地惠及商家!

在供给侧,拼多多将投入百亿资源,大力扶持具有产品技术创新能力的新质商家和产业带,大幅度地减免优质商家的交易手续费

目前,拼多多会对每笔订单收取0.6%~1%的技术服务费。虽然乍一看不多,但对于利润微薄的商家来说也是笔不小的支出。而且有商家反映,有时候即使给用户退款了仍然会扣除技术服务费。如果能依靠平台补贴减免一部分,成本压力将减轻不少。

另一方面,拼多多也将坚决地进行平台和商家的生态治理,打击不法的作弊商家。比如,拼多多在运营和研发上已经进行了新的一轮投入,优化商家入驻和商品上架的流程,并通过技术手段严格把关商品质量,给优质商家营造更好的经营环境。

那些年,商家的苦与泪

一直以来,商家都是默默承受苦与痛的角色,尤其是现在经济不景气,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

1、此前的“百亿补贴”,受益的是消费者,而非商家

补贴一直是拼多多的拿手好戏。2019年的双11大促中,拼多多首次推出“百亿补贴”,让销售额迎来一波暴涨,在京东和淘宝的两强格局中杀出一条血路!随后抖音等电商巨头陆续跟进,百亿补贴逐渐变为行业的常规武器。

虽然百亿补贴的力度很大,但覆盖的大多数是品牌店铺,涉及中小商家的并不多。而且这里的补贴,本质上针对的是商品而非商家,受益的主要是消费者,相当于平台“自掏腰包”帮消费者付了一部分钱。

2、平台打造爆品,弱化店铺

拼多多一直倡导薄利多销,通过挤压商品的利润空间来换销售量;也擅长利用推荐算法的能力在平台上助推单个 “爆品” 的诞生、弱化商家店铺的存在感。

但后续拼多多如果要做品牌化,则逻辑相反,它要求平台中的品牌有更强势的定价权和店铺运营权。

3、仅退款

确实,不分清事项原委,霸道的仅退款不退货,会助长部分“爱占小便宜”消费者的气焰,增加商家成本,打击商家积极性。

今年3月,许多中小商家们以消费者身份,短时间在拼多多自营店内批量下单,又迅速申请退单及“仅退款不退货”以宣泄不满。同期,拼多多的用户数量也在减少。根据第三方数据服务机构,2 月末至3月末,拼多多应用的日活跃用户从 3.86 亿降至 3.52 亿,再度被淘宝超过。

而如今,我们感受到平台正在发生一些变化,比如,阿里松绑仅退款。7月26日淘宝发布新规,针对店铺体验分≥4.8分的商家,平台不会立即支持仅退款,而是推荐消费者先跟商家协商解决。对于其他分段的商家,平台将依据体验分与行业性质,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自主处置权。

可以想象,真正健康的生态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应该是消费者、商家、平台共赢的,而不是单方面的抽吸某一方的利益。

高速行驶的列车正在变慢

2006年,26岁的黄峥,跟随段永平一同参加巴菲特的午餐(价值 400 万元),黄峥称这顿饭最大的意义是意识到 “简单和常识的力量”。(此前也写过一篇文章,介绍过黄峥和段永平的关系《段永平这半年赚超150亿元,凭什么这么能赚?讲讲老段的传奇过往!》)

拼多多诞生于互联网残酷竞争时期,京东和淘宝两分天下,桌上都是满的,桌上的人不愿意你上来,桌下的人不愿意你上去,拼多多采用效率战术,通过不断加杠杆的激进打法,把 DAU (日活用户)和 GMV(成交额)拉起来。

电商行业最简单的常识是 “供需”。“供需” 是拼多多所有 “加杠杆”策略的发力点。在所有供大于求的生态体系内,拼多多都敢于施压,反复试探其底线,最典型的是商家端,中国产业带足够丰富、产能足够大。再次是物流端。(据说,拼多多上的很多商家其实是在赔钱清理库存,这和中国工厂此前的生产过剩是有一定关系的,要么赔钱卖掉,换点现金,要么硬挺着不卖,都堆在库房里,但这种赔钱清库存的模式并不是健康的商业模式,不可持续。)

而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是商家、合作伙伴还是员工都承受了极限压力测试,橡皮筋已经被拉扯的很紧了。

2021年开始,“砍一刀”转化率不再有明显效果。2021年四季度开始,拼多多已经无法将所有利润投入新业务。拼多多的高速增长进入瓶颈期。

2022年9月,拼多多以TEMU跨境电商平台身份登陆美国市场,出海产业链并不像中国电商这么完善,交易周期长,反馈周期长,并且用户心理和营商环境不同,美国消费者对于商品质量的要求更高,对商品瑕疵的容忍度更低,简单照搬中国的“砍一刀”增长模式是行不通的,需要更耐心的探索新的增长路径。

从两年十一个月,创造中国最快的互联网公司上市纪录,到相对谨慎地进入全球市场。

拼多多,在成长,在改变。

$拼多多(NASDAQ|PDD)$$阿里巴巴(NYSE|BABA)$$港股互联网ETF(SH513770)$
#拼多多股价暴跌,已到天花板的预警?##苹果进军机器人,产业链机会来了?##深圳华强10连板,行情逻辑是什么?##营收、净利增速下滑,拼多多绩后暴跌##多只宽基ETF放量!李大霄:长钱入市#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