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称,海关总署发布了2024年7月全国海关在口岸监管环节检出安全卫生等项目不合格,并未准入境化妆品信息,雅诗兰黛旗下部分化妆品因不符国标或要求未准入境。
这则消息,也再次引发了业界对雅诗兰黛的关注。而雅诗兰黛上一次受到高度关注,还是几天前,其发布2024财年(截至2024年6月末的一年)业绩时。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雅诗兰黛净销售额156.0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14亿元),同比下滑2%;净利润3.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亿元),同比下滑61%。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雅诗兰黛连续第二年销售额下滑,连续第三年净利润下滑。
一纸财报,也将这个过去令无数女性青睐的世界名牌的尴尬,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对此,雅诗兰黛方面认为,利润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市场的净销售额下降,高端美妆产品持续疲软,包括在假日和关键购物大促节点业绩欠佳。
那么,曾经可以贡献雅诗兰黛集团30%业绩的中国市场,为何目前的表现如此“拉胯”,甚至成了雅诗兰黛业绩不佳的“背锅侠”?
高端牌不好打,中国市场失意
据媒体报道,在雅诗兰黛的财报会议上,其高管用失望来形容过去一个财年的业绩表现。而且,期间“中国市场”“海南旅游零售”也被频繁提及。
总结下来,雅诗兰黛在财报中认为,中国内地高端美妆产品的需求不足、2024财年上半年亚洲旅游零售业务的下降是业绩下滑的主因。
从财报数据来看,雅诗兰黛在亚太地区的业绩下滑,确实肉眼可见。数据显示,美洲地区的销售额微增1%,其他地区销售均下滑,其中亚太地区跌幅最大。
该地区营业利润仅为2.24亿元,跌幅高达73%。而在亚太地区,又以中国区的业绩下滑为最。不过,分析雅诗兰黛中国区业绩的下滑,需求疲软或许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还得从雅诗兰黛在国内的高端品牌推广策略谈起。
一直以来,雅诗兰黛以高端品牌自居。但是,却又因为其渠道价格混乱,而导致其业绩崩盘,甚至丢掉了高端品牌定位。
据了解,早年的雅诗兰黛,吃尽了中国免费渠道的红利,通过海南等旅游胜地,扛起了中国市场的大梁,由此也导致了雅诗兰黛对该类市场的严重依赖。
据海通证券统计,到2019年,明星单品“小棕瓶”为雅诗兰黛贡献了约60%营收,其销售很大占比来自于中国海南和韩国市场的免税店。
然而,好景不长。当雅诗兰黛进一步加码该类销售渠道时,经销商也开始从中牟利。加上近年以来直播电商大行其道,导致线下渠道与线上渠道窜货的现象时有发生。
而当雅诗兰黛拿出了“购买3件以上6折”的巨大优惠后,一些免税店因为产品降价而人气爆满,但是与此同时,经销商也开始囤货,并在2022年前后,因为生意下滑而出现库存积压,不得不低价清货,回笼资金。
由此也导致了,大量的雅诗兰黛产品流向了内地市场。非常可怕的现象是,曾经零售价超过千元的雅诗兰黛经典单品“小棕瓶”精华产品,半价就可以买到手,甚至在一些直播间,价格更低。
于是,曾经被“众生仰望”的品牌,再也高端不起来,甚至“泯然众人”。实际上,雅诗兰黛在中国高端市场走下神坛,除了其在营销策略方面过于押注免税渠道外,国内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越来越趋于理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而面对业绩表现十分失意的中国市场,雅诗兰黛的高端牌,也越来越难打了。
国货品牌崛起,难敌行业竞争
实际上,雅诗兰黛业绩下滑的产品,并非只有其主打的护肤品。按产品线来看,仅最近几年大热的香水业务有1%的增长外,其他业务线,其护肤、彩妆、头发护理产品的销售额,都出现了下跌。
以彩妆产品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为例,最明显的变化是,其市场份额正在明显下滑。例如,在2024年618天猫护肤类目TOP10中,国货品牌珀莱雅销售额10.14亿元,首次问鼎销冠。而雅诗兰黛却屈居第四名。其他两个国际品牌欧莱雅与兰蔻则分别位居第二、第三名。
无独有偶,蝉妈妈数据显示,抖音618期间,美妆护肤销售额前10的品牌,依次是韩束、珀莱雅等国货品牌靠前,而雅诗兰黛则仅仅屈居第5名。
此外,通过618“首战”情况也不能看出,国货品牌的表现,相比曾经的国际大牌,更为强势。例如,据5月20日,天猫大美妆发布的“天猫618‘年中狂欢节’快消行业首日销售榜”,开门红首日,天猫美容护肤、彩妆和美容美体仪器TOP1之位分别被珀莱雅、彩棠和觅光夺得。
而在雅诗兰黛也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彩妆赛道,其排名也落后于彩棠等国内品牌。值得注意的是,彩棠是珀莱雅集团旗下的彩妆品牌。这也意味着,在护肤与美妆两大业务板块,雅诗兰黛都不敌国货品牌。
市场表现差强人意的背后,是雅诗兰黛的产品力正在掉队的表现。20年前,雅诗兰黛来到中国时,踩着国内消费升级的东风,大手笔的营销,也让其形成了一种高端大气的品牌气质,并让很多消费者甘愿为其“买单”。
但是,随着近两年经济环境的变化,消费者逐渐回归理性,对产品的实用性更为关注。而过于那种“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市场营销,也早已行不通。
论品牌,历史悠久能够说明品牌经久不衰。但是论产品,雅诗兰黛曾经缔造过销售神话的雅诗兰黛小棕瓶,已经有40余年的历史,显然是创新不够的。这或许也是为什么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国货品牌的重要原因。例如,在针对本土消费者的产品开发上,雅诗兰黛多次因旗下品牌倩碧(Clinique)更适合欧美人肤质,中国女性皮肤却不能吸收的问题而被消费者频繁吐槽。
而且,因为相比雅诗兰黛,国货品牌能够频繁迭代产品,让其显得年轻、时尚、新潮。与此同时,通过快节奏的营销,国货品牌也能通过多元化的营销渠道,对国际品牌形成碾压之势。
此外,相比欧莱雅、资生堂等国际品牌,雅诗兰黛在产品创新、营销渠道布局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差距。而且,2024年恰逢其资深CEO傅懿德宣布退休,雅诗兰黛的更大挑战,或许还在后头。
过度依赖旅游零售渠道,想要转型不容易
实际上,雅诗兰黛的业绩下滑,并非一朝一夕。早在2023财年(截至2023年6月30日),雅诗兰黛就交出了近年以来较差的业绩报告之一。
该报告期内,其实现净销售额为158.76亿美元,相比上一财年下降10%;而毛利率则从2022财年的75.7%降至71.3%,净利润为10.06亿美元,较上一年下降58%。
实际上,雅诗兰黛于依赖旅游零售渠道所带连带的问题,早已暴露。据彼时雅诗兰黛相关负责人透露,其旅游零售业务此前增势迅猛,但是近年已连续多年下滑,该部分的销售份额占比,已经从2021财年的28%降至20%。同样是受亚洲地区的影响。
而放到中国市场,享受免税优惠的海南地区,零售额的下滑,也是近两年来老生常谈。正如傅懿德在2024年半年财报会上表示:“亚洲高端美妆行业的零售销售实力在第四季度也没有改善。这在海南最为显著,美妆市场的零售额下降了40%以上。”
对于旅游零售渠道的业绩下滑,雅诗兰黛首席财务官TraceyTravis也如此补充:在中国的某些地区的旅游零售,特别是海南,雅诗兰黛第四季度的出货量非常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海南旅游市场对雅诗兰黛的业绩影响之所以如此之大,前文已经提及,一方面是因为受免税政策的影响,雅诗兰黛不断重仓当地市场。另一方面,近年旅游行业低迷,相关消费带动也不再强劲。
再加上“”的出现,消费者越来越不认可这个所谓的高端品牌,更是让雅诗兰黛在中国市场遭受困境。因此,雅诗兰黛近年也试图通过产品创新、营销变革来扭转局面。
例如,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上,雅诗兰黛的首席执行官傅懿德指出,中国消费者对于高端美妆的购买热情已明显减弱,转而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此外,雅诗兰黛还因为旅游零售渠道的增量不足,而不得不通过大幅降价来去库存,价格混乱的困境,未来也需要雅诗兰黛通过渠道变革来彻底扭转。由此可见,未来新任的雅诗兰黛CEO,背负的压力不会太轻。
结语
作为曾经消费者心目中的国际大牌,雅诗兰黛“身上”,有很多亮眼的标签。在很大程度上,它与高端、高品质,以及女性的品味等划上了等号。但是,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其品牌、渠道运营策略的偏差,导致其在中国市场的高端化之路,越走越窄。
因此,雅诗兰黛在中国市场的行业地位,也逐渐“大不如前”。而其业绩表现,也逐渐开始受到亚洲乃至中国这个主力市场业绩“萎缩”的影响。所以,雅诗兰黛对中国市场的布局策略进行变革,已经势在必行。
尽管如此,但是中国的美妆市场依然有着巨大的空间,相信不甘于原地踏步甚至“掉队”的雅诗兰黛,依然有进一步与国产品牌角逐市场的底气与机会,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