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了全年工作任务,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在首位,主要包括三方面工作:一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二是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三是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在此之后,科教兴国战略排列第二,实际也是新质生产力的范畴;而扩大国内需求仅排列第三。

一、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首先,持续强化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弹性和市场竞争力。2023年12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全面推行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战略,旨在提升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随后,同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完善新型的国家协同创新体系,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行动,强化质量标准的支撑作用,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以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行动为核心,我们应致力于弥补薄弱环节,扩大优势领域,开拓新兴领域,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弹性和竞争力。

其次,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是一项持久的战略任务。2022年4月15日,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副司长霍福鹏在一次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进行了详尽解读:高端化,其核心是引导企业通过品种创新、品质提升和品牌建设来吸引有效投资,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与层次,塑造知名品牌,助力自主品牌向价值链上游攀升;智能化,则侧重于鼓励企业积极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和智能化变革,从而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绿色化,主要目标是促使钢铁、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等重点行业的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转型。未来,我们将着重于标准的引领作用,挖掘技术改造投资的潜力,鼓励建设具有示范效应的项目,推动未达标企业进行改造升级,引导各类企业提升能效,实现绿色转型。为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需要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投入,可以借鉴重点项目的成功转型案例,逐步推广至全国范围。

再者,提升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的本土化替代能力。充分利用我国产业链完整、市场规模广阔、与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深度融合的优势,不断强化标准的引领作用和质量保障体系,打造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强化自主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还要提升本土产业链的自我循环能力,降低对外部技术的依赖,确保产业链的安全与稳定。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市场激励等手段,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升产业链整体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从而实现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能力的显著提升。

图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布置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三大举措

二、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依据2024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工作部署如下:

1、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2、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

3、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

4、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未来产业方面的重点工作:

1、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

2、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

3、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求我们逐渐从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顺应科技与时代发展潮流,通过产业升级提升产品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发展过程中,数字化和绿色化是两大重要抓手。

首先,深化重点产业的数字化改革,利用数字技术驱动产业融合。构建新质生产力应当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量子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数字技术,孕育以数据信息为核心生产要素的新企业、新产业链和新产业集群。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前瞻产业的蓬勃发展。

其次,响应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坚决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创新性地开发利用生态自然资源,壮大绿色经济,促进新兴产业与前瞻产业与绿色低碳理念的深度融合。倡导工业生产遵循绿色低碳原则,有序淘汰高污染落后产能,通过深化传统化石资源的精深加工,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优化能源结构,减少能源损耗,达成生态友好型的“低排放”乃至“零排放”生产目标,协力推进“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

通过上述措施,我们旨在打造一个既高效又环保的产业生态系统,既能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又能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三、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明确了七个关键方向:

1、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相关政策将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两大维度,发挥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作用。

2、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提升数字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侧重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

3、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仍是重点。《“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部署“十四五”时期两化深度融合发展工作重点,强调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到2025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将继续推进,侧重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建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等方面。

4、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数字经济给中小企业发展也带来了机遇,助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面发展。

5、支持平台企业在促进创新、增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6、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大力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

7、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

数字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之一。数字经济是一种以数字化知识和信息为主要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经济和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加速重塑经济发展模式与治理方式的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在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要素配置、生产与服务模式等方面展现出与传统经济显著不同的特征和规律,它转变了经济发展模式,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成长的重要力量。

具体而言,数字经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数字技术引领技术革新,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来提高生产效率。数字经济领域是当前技术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具有高研发投入、强创新活力、高频次创新和丰富创新成果的特点。与传统经济形态的“渐进式创新”不同,数字经济领域涌现出大量的“颠覆性创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层出不穷,成为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其次,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通过发挥乘数效应来提高生产效率。数据要素打破了传统生产要素有限供给的限制,具有非稀缺性、非排他性、非消耗性和可复制性等特点,边际成本趋近于零,可以实现无限供给。同时,数据要素与劳动力、资本等其他要素的协同作用,能够放大、叠加和倍增单个要素的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最后,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融入实体产业,通过改变生产方式来提高生产效率。一方面,数字技术的成熟应用催生了一系列超越传统产业边界的新兴业态和模式,如平台经济,为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作为一种通用目的技术,能够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中广泛应用。自2023年以来,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加速了全球的数字化转型,通过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有助于引发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从而提升生产力。

综上所述,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推动了技术革新,还通过数据要素的创新运用和数字技术的广泛融合,极大地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图表:数字经济加速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三个路径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