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享誉世界的好时巧克力,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金梅 | 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 | 出品

弥尔顿·好时被称为“巧克力界的亨利·福特”,他创造了产量达到世界第一的巧克力企业——好时,他还建造了一座梦幻的好时小镇,这里就是电影《巧克力梦工厂》的原型。

好时是美国食品工业发展的缩影,也带着美国梦的浓厚气息。

弥尔顿·好时被每天想着“快速致富”的父亲坑得颠沛流离,父亲还成了他事业上“持之以恒”的“搅局者”,他如何逃离命运的捉弄,创造真正的财富神话?

从手工匠心到机械精准,从一台巧克力滚动机,到一个价值连城的世界品牌,好时巧克力的百年历程,是美国食品手工业向大工业制造的百年工业史诗。在美国春风得意的好时,却又为何却折戟中国?

1

逃离父亲的宿命牵绊

1857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片宁静中,范妮迎来了她的第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后来被誉为“巧克力界的亨利·福特”的弥尔顿·好时。

他的父亲亨利,每天只想着暴富,石油、机械设备……父亲持续的业务尝试,早早地败光了他们的家产和良田。跟着一路颠沛流离的弥尔顿,13岁时已经辗转了七所学校,却依旧目不识丁。

好时的母亲范妮的兄弟姐妹实在看不下去,赠予他们一个农场,希望他们能过上稳定的生活。但发财梦再次驱使亨利离家出走,留下范妮一边经营农场,一边用卖鸡蛋和笤帚的收入抚养孩子。

生活的艰辛让弥尔顿面黄肌瘦,连上学的鞋子都成问题,而他的妹妹,也因一次感冒,生命永远停留在了四岁。

范妮决心不让儿子重蹈父亲的覆辙,她希望弥尔顿能成为一名勤劳的农民或脚踏实地的企业家。而父亲亨利则鼓励儿子成为作家,尽管学校的老师认为弥尔顿在学校只是浪费时间。最终,母亲劝退了四年级的弥尔顿,她相信,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不只有读书一条路。

一心支持他成为作家的父亲,为弥尔顿找了一份印刷学徒的工作,希望能为他成为作家打下基础。但这份工作枯燥无味,老板的责骂更是家常便饭。为了摆脱这种生活,弥尔顿故意破坏机器,让老板不得不解雇他。

15岁时,母亲帮弥尔顿找到了一份糖果店学徒的工作。糖果保质期长、利润高,她知道弥尔顿早晚会开自己的店,母亲甚至付给了糖果店额外的钱来阻止希尔顿做与糖果无关的事情。

父亲却指责道:“这是女人的工作,”

弥尔顿对糖果非常痴迷,他学会了做冰激凌、焦糖和其他糖。19岁的弥尔顿向姨妈借钱,在费城开始了自己的糖果生意。但遗憾的是,由于美国经济萧条、原料价格波动,他迟迟无法盈利,只能关门大吉。

弥尔顿回到家乡,他突然收到了父亲的信。父亲告诉他丹佛市到处充满了机会,并邀请他亲自去看看。

尽管母亲和姨妈极力反对,但弥尔顿还是启程了。他刚到达丹佛就迎来了经济萧条,还差点被绑架去做奴隶,他幸运地逃脱了,并在糖果店开始打工。在这里,他发现了糖果制作的终极秘密:使用牛奶而非石蜡制作糖果,并且加入香草等香料,这样焦糖不但口感好还有更好的保质期。

如获至宝的他,带着这个秘方再次找到姨妈要钱,开店。

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他在纽约进行了一番调查,了解了供应商和当地食客的口味,才开始焦糖事业。纽约人很快喜欢上了这种新口味,但就在他生意好转的时候,父亲再次带来了“新想法”。

尽管父亲此前的所有生意都失败了,但弥尔顿不忍拒绝父亲,不出意料地,他迎来了再次失败。

他几乎精神崩溃,卧床不起,只能将店铺交给姑妈和父亲打理。

几周后,父亲再次带来了“新点子”。弥尔顿又给了钱,因为这一次他下定决心要让父亲离开自己的生意。

经营不善的弥尔顿只能不停地向亲戚借钱,直到他再也收不到亲戚的回信。亲戚都认定了弥尔顿是和父亲一样的人,30岁的他只能申请破产。

但如同父亲一辈子都在找“新点子”,弥尔顿的一辈子也似乎被注定了“开糖果店”。他找到曾经的会计借了些钱,租了一个小房间重新开始做焦糖。几个月后,焦糖生意就让他买下了一个小工厂。

面对人员的紧缺和巨大的资金缺口,他的母亲和姨妈再次出现,她们并没有放弃他,只是希望他能自己想办法。姨妈还帮他贷了款,让他进行大规模生产,但弥尔顿的还款期限只有90天。

他开始走街串巷地推销产品,并且找到了一家英国的进口商。对方说如果能将一大笔订单运到英国,他就会付款。

没有预付款、没有合同,这件极大风险的事情,弥尔顿却想试一下。

几周后,弥尔顿寄出糖果后,收到了一张500英镑的支票。眼泪顺着他的面颊滚落下来。他终于还清了所有的债务,他的焦糖工厂也开始遍地开花。

谁料,弥尔顿却再次亲手了结了这一切!

2

巧克力

1897年,弥尔顿决定将经营了21年的焦糖生意,以100万美元的价格全部售出。

他在自己的家乡宾州的德利郡买了一片荒无人烟的牧区,开始了一个新生意——巧克力。

这一切仅仅是因为四年前,在芝加哥的展会上,他发现了德国生产的巧克力滚动机。19世纪,欧洲人解决了固化可可的难题后,固态巧克力就成了宫廷中的奢侈品。这个设备让他看到了巧克力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机会。

彼时的美国已经接替欧洲成为新的霸主,富起来的人们对高端零食的消费能力水涨船高。

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的年代,弥尔顿的家乡,一个自古以来的贸易重镇,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农业资源,为好时的崛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牧场新鲜的牛奶和优质的生产环境,预示着这里将成为甜蜜事业的摇篮。

1899年,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和无数次的试验,弥尔顿终于在巧克力的世界中掀起了一场革命。他创新性地在巧克力中加入牛奶,推出了全新的好时巧克力条,这一创举不仅改变了巧克力的口感,更开启了巧克力大众化的新篇章。

在100多年前,弥尔顿就以前瞻性的思维建立了完整的巧克力产业链。从牧场直供的新鲜牛奶到精心挑选的可可豆,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生产巧克力的先驱。

弥尔顿把鲜牛奶制成酸甜可口的炼乳,这种方法让牛奶巧克力保存数月不变质。炼乳比欧洲人的奶粉更容易通过泵送,还能节省巧克力注模时间,从而大大降低了成本。

弥尔顿还聘请了营养专家,同时设置了严格的卫生标准。凭借着无人能及的价格优势,好时迅速占据了市场的主力地位。

1912年,弥尔顿与妻子凯蒂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他们手握着泰坦尼克号的船票,准备踏上那艘“永不沉没”的巨轮。然而,在最后一刻,他们意外取消了行程。

他们躲过了那场震惊世界的海难,也让好时的故事得以继续。

1937年,二战爆发,弥尔顿接到了美国陆军的紧急任务——生产一种名为“D口粮”的特殊巧克力。这种巧克力不仅要口感佳,还要在实战中经受住考验。经过多次严格的测试,军方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1941年,珍珠港事件还未爆发,好时公司的巧克力订单已达60万份。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参战,好时的生产线开始昼夜不停地运转。仅1942年就生产了1.1亿条D口粮。这种巧克力不仅在美国军队中广泛使用,还出口到其他盟国军队。

此后为了满足越南战争中热带地区士兵的需求,好时研制了能在50度的高温下保持至少一小时不融化的“热带口粮”。仅仅1944年,军方就订购了5200万条。

战争的最后几个月,好时公司的巧克力每周产量就高达2500万条。在美军参战的5年内,共有高达3亿条巧克力送到美军手中。它甚至成为登月飞船上的标准食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纯巧克力在军队中的地位逐渐被混合能量棒所取代。

1945年10月,弥尔顿因为肺炎离世,享年88岁。在他离世时,好时公司已经成长为美国90%巧克力的供应商。

3

黄花梨的树瘤

在树木的生命中,有一种美丽而昂贵的奇迹——树瘤。当黄花梨树遭遇风雨或虫害的侵袭,它不屈不挠地自我修复,于受伤之处生长出坚硬而独特的树瘤,最终转化为价值连城的珍贵材料。

正如黄花梨的树瘤,一生颠沛流离、中途辍学的弥尔顿,内心深处对家、对知识的渴望如同火焰般炽热,他终将自己的人生苦难转化为力量和财富。

当年卖掉焦糖事业,买下荒芜的牧场,除了巧克力事业的激情,还有弥尔顿弥补童年缺失的渴望。

1909年,好时巧克力在美国站稳了脚跟,弥尔顿就在好时小镇建立了好时工业学校,培养全美的孤儿。这里成为美国最大的私立学校,宿舍是漂亮的别墅,食宿教育全部免费。

免费的教育和温馨的家园,正是他童年未曾拥有的家。

好时夫妇以现代社区理念为蓝图,精心打造了一个甜蜜的乌托邦。将他儿时的诗意与浪漫在这个巧克力小镇肆意地挥洒。

他铺筑了道路,修建了百货公司、银行、饭店、男子和女子俱乐部,为公司的员工提供了丰富的生活设施。五所教堂的钟声,两所学校的书声,都诉说着这个小镇的和谐与活力。

好时乐园,一个拥有11座过山车的欢乐天地,被誉为美国最大的游乐园之一。好时公园、好时花园、动物园和高尔夫球场,如同绿宝石一般镶嵌在小镇之中,成为美国小城镇绿化建设的典范。

好时夫妇没有自己的孩子,他们把一生所有的财产都通过基金捐赠给了好时学校。这所学校目前拥有好时公司70%的投票权。公司的高层开玩笑说,这个世界第六大的食品企业掌握在一群孩子的手中。

4

后弥尔顿时代

1945年,弥尔顿离世,好时公司如同失去领航者的巨轮,但在专业团队的掌舵下,仍乘风破浪,版图不断扩张,收购频发,从巧克力王国蜕变为食品界的巨擘。

然而,在中国市场的征途上,好时公司似乎总是与成功擦肩而过。

1995年,好时踏上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但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支撑,更无美国本土那般的品牌光环。在中国品牌林立的战场上,好时既无价格利刃,亦无品牌铠甲,处境尴尬。

2014年,好时怀揣雄心,豪掷35亿元人民币,收购上海金丝猴,试图破局中国市场。梦想着在玛氏、费列罗、雀巢等品牌雄踞中分得一杯羹。

但等待它的却是持续的亏损。

2019年,好时企图用线下概念店打开局面,突如其来的疫情却给了它迎头一棒。2020年,好时全球销售额虽高达81.5亿美元,但在中国,销售额却如断崖般下滑46%。面临巨大的压力,好时不得不裁员、缩减业务,甚至传出退出中国的风声。

虽然好时迅速辟谣,但无可否认的是,在没有大工业的先发优势、没有品牌声量,也没有好时小镇情怀加持的情况下,好时的中国之路确实步履维艰。它想要在中国的土地上找到新的生长点,还需要下一番功夫。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