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点买的银行股在不到3000点解套了。

本周二,市场上演普跌行情,上证指数窄幅震荡,深成指、创业板指均再创调整新低。

市场唯一的亮点是,工、农、中、建行股价再创新高。年初至今,农业银行涨幅居四大行首位,涨43.15%;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紧随其后,分别涨 42.26%、34.43%、33.84%。银行股整体表现亮眼,是申万31个行业指数中涨得最好的板块。

这几天网上流传一句话,如果不是四大行撑着,股市已到……点。

但这种算法很明显是有失偏颇的。

大家直接看市值,工行市值2.2万亿,建行市值1.3万亿,中行市值1.5万亿,农行市值1.7万亿,银行的整体市值在12.4万亿,A股的市值只有70多万亿,就想当然觉得四大行保住了A股的脸面。但去掉大股东里的国家股、保险公司拿着永远不动的股票,还有H股里面的股本,四大行真正在A股自由流通市值就很少了。工行的流通市值是1.7万亿,自由流通市值只有2171亿;农行的流通市值是1.6万亿,自由流通市值是1498亿;建行96.16%的流通市值,都在H股。

当下对A股影响最大的个股依然是茅台,自由流通市值是8164亿,四大行加起来也比不上。所以这样直接算四大行贡献A股779点,是很片面的。

观点虽然偏激,但也体现了市场情绪,一方面怒其不争,一方面又开始担心,银行板块涨得那么疯狂,现在是不是已在高位?

银行股上涨,背后是大家对高股息、红利的追逐,也是在波动的投资环境中追求高胜率和确定性的表现。

另外,险资和沪深300ETF大量资金涌入,也支撑了上涨。

当然,也可能就是跌久了,就来一轮涨势。


不过,看好银行股并非所有投资者的共识。

上周,杭州银行发公告称,中国人寿会在三个月内减持所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1.1亿股份,不超过公司普通股总股本的1.86%。

今年一二季度,张坤连续对招商银行进行减持,截止第二季度,招商银行已经不在“易方达蓝筹精选”和“易方达亚洲精选”的前十重仓股。

有人觉得,现在是机构看多开始动摇,抱团开始松动了,也有人说中国人寿已经投资杭州银行15年,2021年和2023年也曾减持过杭州银行的股份,减持只是正常的投资行为。

最近,杭州银行算得上阴云密布。

杭州银行资产总额已接近2万亿元,但随着业务快速扩张而来的,还有合规风险的累积。

今年,杭州银行多次领罚,累计罚款超过400万元,2023年7月被选举为独董的丁某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在接受调查。

从投资的角度看,相较于四大行,地方股份制的杭州银行不良风险会更高,中国人寿减持可能也有对未来风险的顾虑,不一定就是看空银行股。

积极的方面看,随着利率下行,银行股息率的优势非常明显。

42只上市银行股中,有39只股息率超过3%,最高的平安银行达到了9.33%,五大国有行平均股息率达到4.77%,建设银行是4.89%。

这就相当符合追求红利和股息的大叙事背景。

消极的因素也不少,银行息差不断收窄,2023年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跌破1.7%。

房贷利率下行、存量房贷利率调整,银行收入端受到影响。

经济收缩,年轻人都躺平不买房不买车不敢消费,整个社会信贷消费疲软,影响银行业务拓展。

同时,四大行的个贷不良率开始抬头。

2023年,工行个人贷款不良率0.7%,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建设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为0.66%,同比上升0.11个百分点;农行、中行个人贷款不良率分别为0.73%、0.76%,同比上升0.08个百分点、0.05个百分点。

个贷是银行发放给个人用于消费、生产经营的贷款。生意不景气、收入受影响,很多人就还不上贷款。

银行也头疼,个贷不良率会严重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

6月份的时候就有消息说,多家银行高薪聘请高学历催收人才,要求对催收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论。

所以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有说辞,两边都好像挺对。

很多事情其实都是事后解释,怎么看待银行新高,最终还是要看大家的投资目的。

如果出于红利配置的角度,银行的红利还是不错的,要是能一直拿得住,那么长期下来也能赚钱,并且,当下这种熊市中,银行这样的蓝筹远比成长板块更扛跌;

如果出于涨跌赚差价的预期,那么就得慎重,毕竟美国那边大概率要降息,而降息之后,相对更利好成长板块,一旦市场风险偏好上去,银行这边自然就不太够看了。

$沪深300ETF(SH510300)$  

$银行ETF(SH512800)$  

#成交放量千亿!A股转折点来了?#  $上证指数(SH000001)$  

#四大行重挫!低估值股票倒车接人?#  

#7.1万亿资金回流?A股将迎增量资金?#  

#银行股成A股最靓的仔,现在上车晚吗?#  

#四大行屡创新高,股友们有何启示?#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