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善财经$中信银行(SH601998)$

银行股告别了过去的黄金时代,正在迎来新的周期。

8月28日,中信银行发布中报,上半年营收1090亿元,增长2.7%,净息收入726.08亿元,同比下降0.82%,归母净利润354.9亿元,同比下降1.6%。

行长刘成这么给这份财报定调:“上半年银行业整体面对的风险均在加大,此种情况下,中信银行营收保持了增长…… 对于风险隐患,做到了早发现、早暴露、早处置。虽然净利润微降,但整体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了。”


这话没什么问题,不掩盖风险,让资产质量更是应监管要求,是银行经营的本分。只是,营收微增,净利润下降也是中报里反映出的事实。

去年4月份,刘成升任中信银行行长,8月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核准刘成中信银行行长的任职资格。天眼查APP信息显示,刘成现任中信银行执行董事、行长。


按照核准的时间算,刘成任职行长刚满一年不久。上任一年,交出这么一份净利润下滑的半年报很难说是漂亮。

那么,未来半年在净息差压力下,中信银行破局利润增长?可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净息差压力难解,投资收益解渴营收增长?

作为管理者,面对媒体和大众时自然要给足信心,对业绩有个合理的解释。

对于中信银行来说,要给业绩下滑找个理由还是不难的,毕竟营收还是微增的,而且净利润下降是有原因的,整个银行业都有息差收窄的压力,利润降一点也就降一点了。

不过,净息差收窄对业绩的压力是真实存在的。

从营收结构上看,中信银行以利息收入为主,半年利息净收入726亿元,占比69%,相对而言非利息净收入364亿元,占比31%,尽管同比增长10%,勉强拉住了营收增速,可净利润仍然是下滑的。

原因就在于净息差实在挺不住了。

中信银行财报显示,上半年中信银行净息差为1.77%,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

啥意思呢?对于其他银行来说,净息差对营收有影响是客观事实,但只要是调整业务比例,增加非息收入就能很好对利润表进行调节,即便增长有压力,可能不至于净利润下滑。

对中信银行来说,由于营收的主力是净息收入,净息差收窄对业绩的影响可能会更加明显。

中信银行有8.24万亿的生息资产,平均利率是3.83%;付息负债8万亿元,成本利率是2.12%,这么大的生息资产规模,营收、利润的波动也就更多地受到净息差影响。

所以中信银行未来业绩表现的关键可能在于:1、未来净息差会不会扭转颓势?2、非净息收入能不能“挑大梁”?

对于第一个问题,其实大家心里也都有答案。

LPR利率下调、按揭贷款利率下降,以及信贷有效需求不足等现状还需要时间来扭转。银行整体面临的净息差的压力不会那么快就消失。

至于非净息收入,的确是个增长点,但这部分业务过去中信银行似乎做到还不够好。

从数据上看,上半年中信银行的非息净收入增长10.4%,但如果仔细看话,其中手续以及佣金净收入却是同比下滑的,而且下滑的幅度还不小达到了14%。

有意思的是,半年报中,投资收益增长39%至140亿元,而上半年,中信银行的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加约62.7亿,相当于上半年营收的5.7%。

看到这是不是明白过来了?

上半年中信银行营收之所以还能正增长,投资收益的贡献不小。

客观地来看,投资本来就是银行的主业,投资收益对营收拉其实也没什么问题,这说明投资部做出来成绩了。不过,投资收益能否持续地给营收提供增量,弥补息差收窄带来的影响?

这一点,还需要后续观察。

理论上来讲,无论是投资收益也好,还是手续费和佣金收入也好,短期内可能都不容易弥补息差压力带来的增长缺口。

还是那句话:“船大难掉头”。毕竟8万亿的生息资产在那摆着,浪来了就算是把舵打满,也恐怕很难躲得过。

不良贷款率微增,员工平均月薪酬4.3万

银行股正在走进一个新的周期中,这个周期里,增速承压或许是一种“新常态”,净息差收窄不单会增加营收压力,也会给银行带来利润压力,所以关键还是得看经营。而经营的水平究竟怎么样,就得看资产质量过不过关了。

上半年,中信银行的资产质量有得也有失。

得的是,不含票据贴现的不良贷款余额有所下降,比上年末减少6.75亿元,环比下降0.12个百分点。

失的是,上半年全行不良贷款余额665.8亿,环比上年末增长2.75%,不良率上升0.01%。

虽然不良率只是上升了0.01%,但重要的是上升的势头还在。进一步来看,中信银行的不良贷款主要是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这几个行业的不良余额占到总不良额的62.06%。

好的一面是,中信银行地产行业的贷款占比不高,只有9.5%。只不过,其他行业多是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多的行业,所以可能很难出现大的扭转。

拨备率方面,上半年,中信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为206.76%,比上年末下降0.83%。

总的来看,上半年中信银行的资产质量表现中规中矩,不良率微升,接下来能不能遏制住不良率的势头,做好利润增长,进而补充拨备增强抗风险能力,这一点颇为关键。

不过,在风险管理问题上,也有进步的空间。

7月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山东监管局官网公布的临金罚决字〔2024〕12号处罚决定书显示,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临沂分行因国内信用证业务贸易背景审查不严,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罚款30万元。

去年8月公开的鲁金罚决字〔2023〕6号处罚信息显示,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济宁分行违规租赁营业场所、贷后管理不到位,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罚200万。

客观来看,处罚产生的罚金可能不会对业绩有很大的影响,但这也是某种警醒,未来如何加强管理,进一步降低风险,值得思考。

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之外,更有意思的是上半年员工数量和薪酬的变化。

根据中报,到6月末,中信银行员工人数为63,821人,2023年底,这一数字为66891,半年内员工人数少了3070人。减少了4.6%。

人数减少了,员工薪酬费用反倒是增加了,同比增长6.06%,上半年的员工费用达到了171.6亿元。

按照半年报的员工数计算,人均薪酬(包括工资及奖金、员工福利费、五险一金、企业年金、补充退休福利等)达到了26.8万。按照上年末的员工人数算,这一数字也达到了25.65万。

也就是说,上半年人均每月薪酬(同上包括奖金等)约为4.3万元。坊间都传言银行上班工资高,从中信银行的半年来看,此言不虚。

实际上,这个薪酬水平还是下降了的。

按照去年的数据来看,2023年中信银行的人均薪酬是59万,平均每月是4.96万,上半年平均薪酬下降了6000多元。

客观来看,这个降薪的幅度不算小了,降幅达12%,只是这个下降的金额恐怕就比很多人的月工资还要高了。

员工薪酬这事儿毫不含糊,在分红的问题上中信银行业也不含糊。

在发布中报的同时,中信银行业公布了中期分红计划,公司将于2025年1月15日一般分红每股0.1847人民币元,折合每股0.20港元。

整体看,这次分红比例在29.2%,分红的力度并不算小,只是时间有点晚要等到明年1月15日。

财报发布后,二级市场的表现很耐人寻味。8月30日收盘,中信银行港股收盘价为4.51港元,跌1.31%,A股收盘价6.15元,跌3.61%。

客观看,中信银行的这份中报还是有不少亮点的,比如投资收益的增长,比如资产质量的稳定表现等等。同样,中信银行未来业绩也面临着很多潜在的挑战。

接下来,净息差预期向下的趋势中,如何扭转净利润表现破局增长,是以行长刘成为核心的管理层需要认真决策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