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病毒防治(BK1085)$
2024-9-114:41广东深圳特区报官方账号
猴痘病毒(MPXV)的全球流行仍在继续。8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2022年以来世卫组织第二次就猴痘疫情发布最高级别警报。8月15日,海关总署发布关于防止猴痘疫情传入我国的公告。猴痘是一种怎样的疾病?有哪些传播途径?市民该如何预防?近日,深圳疾控专家进行科普。
猴痘是什么病?为什么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猴痘是一种怎样的疾病?
深圳疾控专家介绍,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人感染猴痘病毒的初期症状包括发烧、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之后可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大范围皮疹。多数感染者会在几周内康复,但也有感染者病情严重甚至死亡。猴痘病毒的主要宿主为非洲啮齿类动物(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灵长类动物由于与感染的啮齿类动物接触偶可感染。
"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国际卫生条例(2005)》对全球公共卫生威胁发出的最高级别警报。此前,2009年的H1N1流感、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Ebola)、2020年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以及2022年的猴痘疫情别列为最高级别警报。8月14日,世卫组织再次针对猴痘疫情拉响最高警报。
为什么猴痘疫情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958年猴痘病毒首次被分离自发热的猕猴体内,1970年在刚果首次报道感染人感染病例。2021年之前,猴痘病毒主要流行区域一直局限于中非和西非国家,这些地区偶发的猴痘疫情通常与感染动物的直接接触有关。2022年之后猴痘疫情在多国暴发,显现出更高的传染性和致命性,世卫组织将其列为全球最高级别的疫情警报。
猴痘病毒是怎么传播的?哪些人群更容易感染?
据深圳疾控介绍,猴痘病毒感染者和感染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猴痘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主要通过接触感染者或动物的病变渗出物、血液、其他体液、呼吸道分泌物,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猴痘病毒离开人体后在物体表面可以存活较长时间,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
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亦可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此外,应注意猴痘病毒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
哪些人群更容易感染猴痘?
人群普遍易感,接种过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2022年5月以来全球多国暴发的疫情主要在男男性行为人群(指与同性发生性行为的男性)中经性接触传播,大部分病例为青壮年男性。
感染猴痘有什么表现?
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
早期症状:可出现发热、头痛、背痛、肌痛和淋巴结肿大等
病程:猴痘病程约2-4周,免疫力低下患者的病程可能较长
皮疹和黏膜疹:通常在热退后出现,有些病例可出现在全身症状之前;可累及口腔咽喉黏膜、结膜和角膜等;痂皮脱落后可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甚至瘢痕,瘢痕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年
传染期:病例出现症状后至皮疹结痂自然脱落并形成新皮肤前具有传染性。有调查提示一些病例可能在出现症状前1-4天存在传染性
猴痘会致死吗?市民如何预防猴痘?
深圳疾控介绍,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支持治疗和继发性细菌感染的治疗。多数感染者会在2周~4周内痊愈,有小概率会变得严重,甚至致命。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预后情况通常与感染的病毒株、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
如何有效预防猴痘?
深圳疾控提醒市民,避免与确诊猴痘病例发生密切接触。若意外接触,应用肥皂水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如怀疑自身患有猴痘,应及时主动就诊,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猴痘病毒的动物,如啮齿类、灵长类和有袋类动物等,避免食用或处理野生野味。若在国内外有可疑动物、人员或猴痘病例接触史,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流行病学史,结痂前避免和他人密切接触
深圳地区流行的猴痘病毒来源是哪里?
8月28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卢洪洲/刘映霞/杨扬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IF:14.7)在线发表了题为“Evolutionary trajector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pox virus in 2023 based on a large-scale genomic surveillance in Shenzhen, China”的研究论文,系统揭示了猴痘病毒CladeIIb的进化轨迹和特征,首次鉴定了新的C.1.1谱系,阐明了深圳地区流行的猴痘病毒可能来源。自2023年6月以来,深圳地区开始出现猴痘病毒的持续本土流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研究团队迅速建立了临床研究队列,纳入了92例猴痘感染患者,通过全基因组扩增测序获得了92个高质量的MPXV全基因组序列,进一步结合系统进化分析阐明了深圳地区流行的猴痘病毒可能来源,阐明了猴痘病毒CladeIIb的进化路径和特征。
据悉,本次研究纳入了92例病例,分别占广东省和深圳市同期报告病例数的30%和66%。人口学特征显示,所有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为30岁,56.5%的患者同时确诊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中95.7%存在男男性行为(MSM)。患者全身多个部位均有皮肤病变,62.2%的患者有病变,提示猴痘病毒通过性接触传播的风险较高。
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92株深圳MPXV都位于谱系C.1内,除2022年重庆首次报道的毒株外,2023年中国测序的其他4株猴痘病毒也均属于C.1谱系。基因组进化关系提示深圳地区的猴痘病毒可能有3个不同来源地(韩国、日本和葡萄牙)。尽管仅有2对患者报告了流行病学关联,但是全基因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深圳地区猴痘病毒基因组聚集成簇,提示猴痘病毒在深圳地区MSM人群中已经建立了至少2个稳定的传播链。
通过对MPXV进化树中的C.1谱系的进一步分析,研究团队发现,C.1谱系从流行地域和流行时间可以进一步分为2个不同的亚谱系:C.1和C.1.1。其中,C.1谱系的流行区域主要在亚洲,包括日本、韩国、印尼以及中国。此次深圳猴痘病毒中有4例属于C.1分支,前期文献报道的中国北京和杭州的2例猴痘病毒也属于此谱系。同时,C.1谱系的主要流行时间从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而C.1.1谱系主要流行于欧洲的葡萄牙和爱尔兰以及中国深圳、北京、云南地区,此次研究团队报道的深圳猴痘病毒大部分属于C.1.1谱系。
研究显示,从时间上看,C.1.1谱系病毒的流行时间集中在2024年的6-10月,CladeIIb猴痘病毒核苷酸突变图谱的聚类结果与系统发育树中的谱系分类结果一致,进一步支持了系统发育关系的稳定性以及新谱系C.1.1的出现。本研究首次揭示了在C.1.1谱系中出现的C21062T突变导致N2L基因的转录起始中断。N2L基因的突变已被证明可以降低痘苗病毒的毒力,因而其也可能影响猴痘病毒C.1.1谱系的毒力与适应性。这些结果表明,MPXV在其持续进化过程中积累了与毒力和表面抗原蛋白相关的突变,需要对其致病性和传播性的潜在变化保持警惕。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