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以来,世界的格局开始加速演进。

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已经意识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传统上依赖单一资产的投资策略,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

例如近期全球大类资产的走势,从暴跌到反弹,从下跌熔断到上涨熔断,正是一个鲜活的案例。

而资产配置通过多元化的组合方式,降低了预测市场走势的必要性,同时展现出更强的“反脆弱”能力,在不确定性主导的时代洪流中脱颖而出。也不难理解,资产配置一跃成为各大财经社区的热点话题。

那么,普通投资者应该如何做好资产配置?又有哪些要点?接着看,小编带你好好捋一捋。

一、如何理解——资产配置的底层逻辑与前提?

资产配置的一大底层逻辑是——大类资产的走势通常呈现出“涨跌轮动”和“均值回归”的特点。这意味着,尽管各类资产都会有其高光时刻,也不可避免地会遭遇低谷。

但如果能合理分配仓位进行资产配置和组合管理,就有望利用资产之间的低相关性降低波动性,并且穿越周期实现满意的长期回报。

有效的资产配置始于对资产类别及其特点的深刻洞察,我们通常可以将大类资产划分为四大类别。

第一类是权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通常的特点是高收益与高波动并存。

第二类是固收类资产。

第三类是商品类资产,包括能源、金属、农产品等多种类别,商品类资产的走势与全球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宏观因素息息相关,通常具备一定的抗通胀特征。

第四类是现金管理类工具。

二、如何设定——大类资产的配置策略与比例?

资产组合的配置策略一般有两个步骤,首先进行战略资产配置(SAA),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战术配置(TAA)。SAA确定了组合的长期预期收益与预期风险,而TAA则旨在增厚组合的收益、管理突发的短期风险,最终实现大类资产的最优配置比例。

如何确定各个大类资产配置比例?我们可以分五步走。

1、第一步是确定可投资金的比例。

一笔长期不动的钱,如果全部购买低风险产品,那就损失了获得更高收益率的投资机会;同样,“短钱长投”也将显著限制策略的可控空间,甚至导致操作变形,也是常见的误区。

“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图”是一个实操当中应用广泛的资产配置方法,这一配置比例由全球具有影响力的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提出,即是将家庭资产分成4个账户,按照资金的重要和紧急程度进行分类。

第一个账户是要花的钱,大约是总资产的10%或者是3—6个月的家庭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等日常开支。

第二个账户是保命的钱,大约是总资产的20%,用于应对突发的意外事件引发的大额支出。

第三个账户是生钱的钱,一般占比30%,用于为家庭创造收益。

第四个账户是实现目标的钱,一般占比40%,用于养老金、子女教育基金等等,投资目标是追求相对稳健的保本升值。

2、第二步是先确定商品类的资产配置比例。

3、第三步是确定股债配置比例。

股债的配比主要取决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以及市场的估值水平,一般而言如果风险偏好比较低、股市估值相对较高,就可以降低权益的配比,反之亦然。

4、第四步是确定权益资产内部的配置比例。

理论上讲,我们可以从综合评估的角度出发,对A股市场、港股市场以及海外资本市场进行排序,对排名第一的市场采取超配策略,而对于排名相对靠后的市场则采用低配策略。

5、第五步是确定投资策略。

无论是追求细水长流的投资长跑,还是快进快出的短线突击,无论是看准时机的单笔投入,还是细水长流的定投播种,投资的关键在于洞察自我,认清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资金管理能力,进而找到更为匹配的投资策略。




$睿远成长价值混合A(OTCFUND|007119)$$睿远成长价值混合C(OTCFUND|007120)$$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混合C(OTCFUND|008970)$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