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产开发到资产运营

是增量模式转向存量模式

更是思维和战略选择的转型

这场新旧动能转换持久战

谁会最先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都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几年的房企规模榜,却在表演一出“不退则进”。

最明显的是1200亿这个阵营。

2021年(也就是恒大喊出要冲万亿目标的第二年),1200亿规模在行业中的座次是30几名,到2022年就光速挤进前二十,2023年,排在前面的华发股份,已经TOP14了。

像华发这样业绩足够稳的房企,规模数值没啥大变化,但座次排名犹如坐上火箭。

制图:地产财富会 数据:克而瑞

“不退则进”的怪象,是行业整体跌势的写照,也在提醒我们:

该醒醒了,规模时代的排位思维和评价标准,已经不适用于新形势了。

所以你看到,没有房企在业绩会上提销售目标了。

不提销售目标,不代表没有目标。

比如龙湖在今年中期业绩会上就提了一个清晰的目标:到2028年底经营性收入占比过半,届时将成功转型新发展模式。



“转型竞速”倒计时启动

这几年,迫于地产开发业务规模和利润压力,房企都在寻求新的业绩增长动力,也就是发展“第二曲线”。

一些底子好的选手,如华润置地、龙湖、金茂各有各的商业王牌,华润万象城、龙湖天街、金茂览秀城在全国风生水起,这让他们走在了“第二曲线”赛道的前列。

前两天华润置地半年报业绩电话会上,管理层表示,华润置地经营性不动产营收占比超过25%,经营性不动产+资管业务正处于蓬勃壮大的状态,向大资管转型已经具备规模势能优势。

虽然华润置地的经营性不动产有购物中心、写字楼和酒店,但扛把子还是以万象城、万象汇为代表的购物中心,上半年光租金收入就有95亿元,保持将近两位数的增长;毛利率和经营利润率在77.7%、64.7%高位。

除此以外,华润置地还把物管、代建、租赁租房、文体场馆运营等都装进大资管这个口袋,要从重资产运营向轻资产管理转型,进而跑通新发展模式。

至于什么时候实现,管理层说的是在十四五期内(也就是明年前),把大资管业务培育为第二增长曲线。

龙湖今年上半年经营业务收入66.1亿元,服务业务收入64.9亿元,加起来整个经营性板块营收有131亿元,占比28%;毛利额占比超过70%,核心净利占比超过80%。

龙湖管理层在业绩会上说,按照这个速度,预计2028年经营性收入占比能够过半,龙湖可以实现第二曲线收入超过第一曲线。到时候整个业务模式可以说切换到了新的发展模式。

倒计时启动。

谁会是业内第一个成功转型新发展模式的选手?

欢迎来到“转型竞速”的新世界。


你有一份转型方法论请查收

敢说敢做,龙湖亮出转型成功时间表,也给出了自己如何达成的逻辑和路径。

“在践行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我们感觉最关键的,是要处理好债务的问题。”

为什么要先处理好债务结构问题?

因为目前房企大多数债务是建立在旧模式,即过往三高式地产开发的基础上的。而地产开发的特点是规模大、周期短,不确定性也大。

“如果你的债务结构是建立在旧模式上,没有完成向新模式切换,实际上转型也很难完成。因为债务并不会因为业务模式的转换而消失或者延缓,它还是刚性的。”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龙湖这两年争当行业还债先锋,持续优化其债务结构。

具体的做法是,降低规模,拉长周期——用正向现金流有序压降负债总额,用长周期经营性物业贷款替换3~5年期信用债,双管齐下促进债务规模下降,债务周期变长,使得负债偿还节奏与经营性收入的节奏相匹配。

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30日,龙湖有息负债1874.2亿元,比年初减少52亿元;成本低、周期长的经营性物业贷净增219亿元。

今年内,龙湖只剩10亿元的境内信用债,到2026年底前都没有境外到期信用债,供应链ABS、商票等均已清零。

然后是在债务结构转换的基础上,进行收入及利润的结构转换——也就是提升非开发业务的营收利润占比,使其由“副业”变成“主业”。

这条路并不容易。龙湖也是历经了十多年的积累,以每年销售回款的10%投资和沉淀经营性资产,才有了如今接近2000亿的经营性资产规模。

最近两年,龙湖重点做的是让经营性业务各板块能够“自我造血”。2023年,非开发业务C2到C5各航道保持现金流为正,利润正向增长。

“后续在经营性业务上,除了坚持现金流为正这样一个业务逻辑之外,我们还会再坚持城市聚焦、航道协同、行活提升和用户共享。”龙湖管理层表示。


向资管大时代进发

去年底,首批商业资产REITs开闸,华润置地、金茂、印力冲在最前面,通过发行REIT

盘活自身旗下优质资产。

这对于处在资管大时代中的房企是个积极信号。

我们已经看到,华润置地构建商业、有巢双REITs平台,畅通不动产“投融建管退”资本大循环,加快脚步向大资管业务转型。

龙湖还未有REITs时间表,但已经开始拥抱大资管。

今年4月推出了全新的资管旗舰品牌逍遥洲资管,融合长租公寓“冠寓”、产城办公“蓝海引擎”、活力街区“欢肆”、服务式公寓“霞菲公馆”、妇儿医院“佑佑宝贝”、颐年公寓“椿山万树”六大业务,打造从幼到老的全周期、全业态的资管平台,以全新资管运营逻辑向存量市场寻找更多机会。

从地产开发到资产运营,是增量模式向存量模式的转变,更是思维模式和战略选择的转型。对于房企来说,新旧动能转换是一场持久战,我们期待前排选手为行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