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网/文

近日,德方纳米(300769)正式公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3.4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5.1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减亏5.28亿元。

此外,公司二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大幅净流入2.98亿元,环比一季度大幅增长141.46%,显示出了公司营运状况明显改善。

二季度营收环比大幅增长 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优势凸显

根据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3.4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5.1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减亏5.28亿元。其中,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4.49亿元,环比一季度大幅增长29.42%。由此可见,公司主营业务规模开启稳步复苏态势。

在经营性现金流方面,二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高达2.98亿元,环比一季度增长141.46%,大幅缓解了公司上半年现金流紧张局势,为后续经营奠定了资金基础。而在研发投入方面,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达1.87亿元,研发投入保持较高水平。

一直以来,公司始终重视研发和技术,在充分了解国内外锂离子电池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趋势基础上,专注于锂离子电池材料核心技术的创新研究,致力于开发性能更为优异的锂离子电池材料。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共计申请专利 719 项,其中发明专利 690 项、实用新型专利 29 项,已获授权专利 140 项,其中发明专利 115 项、实用新型专利 25 项,技术储备丰富,研发实力雄厚。

经过多年探索,公司开发了“自热蒸发液相合成法”、“非连续石墨烯包覆技术”、“离子掺杂技术”、“纳米化技术”四大核心技术及“涅甲界面改性技术”、“离子超导技术”两项技术创新,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锂离子电池材料制备技术开发体系,突破并掌握了锂离子电池材料制备的关键工艺技术。

目前,公司已是“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纳米储能技术标准化工作组”秘书处挂靠单位,负责全国纳米储能技术标准的规划,被评为广东省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创建单位、深圳市标准创新示范基地、研发与标准化同步示范企业,是“深圳纳米电极材料工程实验室”“深圳市锂离子电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省级工程中心“广东省纳米电极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动力电池电极材料(德方纳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磷酸盐系电池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建设单位。

同时,公司设立了锂动力研究院,负责基础研发、新产品开发、工艺开发与优化等。公司广泛吸纳和培养人才,组建了高素质的研发队伍,研发团队具备丰富的经验积累和开拓创新的技术实力,紧跟市场和客户的需求,预测行业和客户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方向,以战略眼光规划和布局研发项目,以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性能、优化生产工艺为目标,构建了标准、高效、持续的研发体系。

纳米磷酸铁锂产品迭代升级 补锂剂产品已通过大客户验证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公司高度重视锂离子电池材料研究、开发专业队伍的建设,核心研发团队在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具有较为丰富的经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对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发展状况、未来发展趋势和模式等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把握,使公司奠定了行业的优势地位。

不仅如此,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对纳米磷酸铁锂产品进行迭代升级,针对动力和储能领域的痛点需求,分别推出了高压实密度、高动力学性能、超长循环的新型号纳米磷酸铁锂产品。面向动力领域的纳米磷酸铁锂新产品具有高全电容量、高压实密度、高动力学性能等特点,满足下游客户针对快充和高容量的需求;面向储能领域的纳米磷酸铁锂新产品具有超长循环,可实现万次以上循环寿命,降低储能电站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竞争优势明显。

此外,公司另一核心产品磷酸锰铁锂的竞争优势也十分突出。公司采用“液相法”工艺和“涅甲界面改性技术”等自主研发的独特工艺技术,有效解决了磷酸锰铁锂的产业化难题,产品经过了多轮的测试验证和性能优化提升,在低温性能、循环寿命、能量密度、放电功率等指标上处于领先地位,被评为广东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公司的磷酸锰铁锂产能规模领先,具备批量化生产能力,并已率先装车,正式开启商业化应用进程。

与此同时,凭借独特的技术,公司的补锂剂以极致八重功效革新行业补锂技术,可用于包括圆柱、软包、方形及刀片电池在内的全系列电池种类,同时支持快速充电,适用于包括电动汽车、储能系统在内的多种应用领域。公司的补锂剂产品已通过核心客户的验证,产品性能和产业化进度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未来,德方纳米将继续坚持“专注、创新、协作”的研发理念,采取自主创新驱动的研发模式,专注于技术创新、工艺优化和产品性能改善,面向国内外科技前沿不断探索延伸,积极促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突破,注重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快速发展。

$德方纳米(SZ300769)$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