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价值事务所的第1657篇原创文章”

此前咱们讲了国内CXO绝对龙头药明康德近期的情况,很明显,药明康德Q2业绩环比Q1是有较大改善的,不过药明康德有自己的特殊性,其CRDMO端到端一体化战略基本可以确保一个业绩下限,所以对比整个行业有较强的阿尔法。有时候,光看药明康德的表现可能还不太能看出大环境的情况。

而通过营收体量最小、收入更多以国内为主的昭衍新药,或许更能看出大环境的情况。

光看昭衍新药半年报的表观数据,还是很糟糕。营收相较2023年是下滑的,Q1下滑12%,H1下滑16.08%,相比Q1降幅还扩大了。扣非净利润-1.98亿,相当于Q2为+0.82亿,扭亏为盈,不过这里面有猴子价格等干扰因素,主要还是看实验室服务业务利润,这才是昭衍的主营业务、核心底子。

这块业务二季度的扣非利润为580w,相比一季度的-2104w已经实现扭亏,利润端的确有较大改善。

01

价值事务所

昭衍拐点已现

昭衍在近期中报预告投资者交流中讲到,虽然现如今国内投融资情况仍未好转,行业项目数量整体呈现收缩态势,相比去年有所下降,但是在一些地区和经济发达的城市,政府支持力度正不断加大,同时,部分海外基金也开始重新关注中国项目的投资机会。

关于国内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不必所长多说,近期国常会就审议通过了《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这里所长简单说一下海外重新关注国内项目投资机会的情况。

此前所长在视频号里提到,咱们国内的优秀Biotech代表企业传奇生物近期收到了来自海外的并购邀约,并购价格是120亿美金。不过,要所长说,120亿美金只是起步,按消息泄露前市值50%溢价算,最终价格可能高达130-140亿美金,也就是是900-1000亿人民币。

不论金斯瑞卖不卖,这都充分说明中国创新药领域正在崛起,海外对咱们国内资产越来越感兴趣。而在此之前不久,还有丹麦生物制药厂商Genmab宣布以18亿美元现金收购国内Biotech普方生物、阿斯利康12亿美元收购Biotech亘喜生物……

所长一直在说,万事万物皆周期,一个行业是否到了周期性底部,反转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就是产业资本下场捡白菜。请注意这里讲的是产业资本,产业资本一般都是行业内的玩家,是在业内长期深耕的,他们的投资更多为了未来战略,是正儿八经要干事的,不是类似于你我他这种普通甚至投机的资本。

一般而言,产业资本会比普通/投机资本更理性,正是有他们在,所以行业会有一个下限,可以视作行业的兜底资本,一般他们开始大面积下场了,后续其他普通资本、投机资本等也会陆陆续续回来。

按照昭衍的说法,政府组织的资本以及海外一些产业资本开始入场,基本就可以视作行业拐点开始出现了。站在公司经营层面,昭衍表示目前行业(昭衍所在的CRO行业)利润率已经到了大家可接受的底线,所以,整个行业竞争包括药品和试剂的价格已经基本保持稳定,除非未来行业需求进一步较大程度恶化,不然大家不会再降价了。

换句话说就是,CRO行业的价格战算是触底了。所长拿到的信息也确实如此,现在国内CRO小公司可以说已经不活跃了,市场上很难看到他们参与报价,就剩少数头部企业还活跃着,行业出清还是比较明显的。

也正是因为行业出清明显,昭衍Q2的业务量已得到恢复,并实现稳步增长(尽管这时候下游需求并没有直接变多)。而且公司的成本控制也初见成效,目前昭衍已经在眼科领域成功实现了AI赋能,现计划将其扩展至病理切片以及致癌实验等领域,另外也在通过自动化大幅提升效率,减少人力成本。

昭衍Q2的业绩数据也确实反映了这点,其营收端下滑幅度相比Q1扩大了,但实验室服务的扣非净利润却在Q2扭亏为盈。营收不仅没增长还在下滑,但利润却增长了,那就是向内求的降本增效在起作用。

对于2024全年的展望,昭衍竟然定下了维持营收稳定的目标。H1可是下滑了16.08%,要维持营收稳定,H2肯定需要有较好的表现才行,不然怎么扯得平。甭管昭衍最后能否达成这个目标,至少说明是有信心的,真的看到了行业在好转。

02

价值事务所

CXO行业触底回升

昭衍是《价值事务所》重点追踪的几家CXO企业中体量最小的,而且营收基本来自国内,所以近两年的业绩可以说是几家企业中最拉垮的。

一方面,CXO属于大者愈大、大者恒大的行业,后来者很难弯道超车;另一方面,国内的投融资环境也比海外更拉垮(海外投融资环境从2023Q4便开始修复,国内直到现在还没看到明确的好转数据),国内的钱也比海外更难赚。

如果连昭衍都好转了,其他企业大概率也会好转。

关于国内的钱比海外更难赚这点,可以通过昭衍再多说两句。此前,昭衍并购了海外同行biomere(和国内昭衍做的事情基本一样),其实就有利用这家企业为抓手为国内导流客户的目的。

按照昭衍的话说,目前这家海外子公司产能利用率很高,公司有20%的收入来自这家企业,因为产能有限,所以海外业务收入的增速受限,不过净利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大大高于境内业务。海外是公司近期重点突破的对象,尤其是美国,目前正在积极建立与美国客户的信任,以便更多地吸引美国客户到中国考察,从而提升业务量。相比海外同行,昭衍的报价要低得多,基本就是按照国内报价适当加了点翻译成本在报,所以对海外客户的吸引力非常大,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所长一直在讲,欧美日韩的生物医药人才稀缺且昂贵,在CXO这块是卷不赢我们的。而且不止生物医药,其他各行各业都是出海从0到1很难,但只要实现了0到1的突破,后面赚钱其实比国内要简单得多。

小米早就说过,中国历来是全球最卷的市场,在国内卷完再去海外就是降维打击。

名创优品也说,国内卖五块钱的东西到海外去卖五美元,人家都觉得赚到了,利润更高还打遍天下无敌手。

别的不说,咱就拿新冠举例,辉瑞一砸就是大几十、上百亿人民币的大订单给药明、凯莱英、博腾,比国内多少行业的整体市场空间还大?

所长前不久去日本逛了一圈,最大的感受就是还是国内物美价廉,甚至从日本回到国内机场,跟日本物价一对比,都觉得国内机场价格“实惠”。而日本少有的一些所长觉得价格还可以接受的产品,比如优衣库、一些便利店商品,背后基本都是中国供应链在支撑。

此前市场因为美针对CXO的法案惊慌失措,当时所长就说,这事大可不必担心。在《所长会客厅》6月27日的文章中所长也分析过,发达国家的医药人才成本太高,这个系统问题本质上是无法解决的,产能相对容易一些,就像美也可以建芯片厂,就是成本比台湾和大陆高很多。这是一个商业选择问题,药企其实并没有太大动力做这件事,芯片是因为涉及国家安全和重大战略,政府贴钱在搞,但为药企贴钱是否有动力还是有待考证,毕竟美近些年的掌舵人都是支持药企降价的。

商业世界本就是双向交换、互惠互利,不只是我们需要他们的大订单,他们同样也离不开我们的供应链。不然,后续法案也不会把时间延长到8年,8年时间,总统都能换两个了。

还是那句话,咱们国内CXO行业底层逻辑很硬,未来全球最大甚至Top5 CXO都必然出自中国。而CXO天然还有大者愈大、大者恒大的特性,所以值得我们期待。

声明:文章仅记录作者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巨大风险,需谨慎谨慎再谨慎,希望大家像对待装修房子一样对待自己的投资,不要让挑公司的时间还不如你挑家具的时间来得多,你对待小钱能反复权衡,怎么对待大钱反而如此草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