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退市小盘股,今日又清退大盘股,此刻是否退市在地板上呢?


原因:

1.8月份的异常数据让人心碎。

2.房地产成交量低得令人绝望。

3.对一些部门的不作为感到愤慨与失望。

4.对银行高管言论和彭博社文章的悲观。

此外,某队突然停止护盘加剧了尾盘恐慌情绪。

然而今日,尽管指数仍在下挫,却有近三分之一的股票逆势上涨!个股自有其运行规律。

为何退市呼声高企之时,反而有不少股票上涨呢?原来,纵使股市变幻莫测,但过分乐观或过度沮丧的共识往往得付出沉重代价。

不确定性的存在,恰恰是机构投资者的“小伙伴”。


一,面对退市呼声,我们应如何应对?

尽管内部变量可能出现变动,但外部因素仍有其延迟——例如利润、股价或口碑等,它们都需要时间逐步转变。就像今天的电商与昔日的苏宁国美没有多大区别,科技一次又一次的革新提升,效率似乎已经达到顶峰!然而,接下来的路途却是无尽的价格战,这就是零售业的宿命啊!

我们所看到的进步,其实源于多年前的内部变革;而我们今天感受到的内部变化,却要等到未来数年才能被大众所察觉。

因此,当行业陷入危机之时,研究那些优秀企业正在做些什么,显得尤为关键!机构都是这么做的,普通在这点上,可以坐享其成。


二,保卫2800点背后还有哪些玄机?

如今指数跌破2800点,但背后同样暗藏变化。股市的魅力在于,它能将企业经营3年的改善在短短1个月内全部预期到位。企业的改变或许需耗费3年,但行情的改变只需3周。看清这种改变,方能抓住股市的真谛。

就拿最近的调整来说,最大的价值不是看到调整,而是看到调整背后,积极的机构行动。

当然,这有些难度,因为机构动作跟散户、游资的动作是混在一起的,机构的积极动作也很难被发现。


虽然大家都知道,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与散户是完全不同的。

但问题是,多数人根本看不出这种不同,那怎么办?

其实,早就有这样的大数据统计工具了。

简单说就是:先把所有的「交易行为」数据先保存下来,经过长期的积累后,再通过大数据模型计算,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交易行为」特征了,这太重要了,大家看下面的数据:


每次调整中,这类现象屡见不鲜。

以AI眼镜板块表现出色的创维数字为例。尽管大涨之前为调整期,但橙色的“机构库存”数据持续显现,说明机构积极参与其中,而非一见调整即撤离。细心观察即可发现,此前所有调整中,“机构库存”数据均消失不见,唯有8月调整期间再度出现,这正是机构投资者态度转变的有力证明。显然,仅凭走势图难以察觉机构在此股中的活跃度,但借助“机构交易特征”,我们可以直观地通过“机构库存”数据捕捉到这些变化。



再如如意集团,回顾7月8-10日的回调,实则为中期调整的最后一跌。此时,橙色的“机构库存”数据悄然浮现,预示着机构交易意愿的增强,随后迎来大幅反弹。这种机构在调整末期积极参与的现象,每次大盘创新高时都会上演,这就是我们能否把握住的关键。



因此,市场内在规律从未改变。只是我们尚未察觉罢了。自6月以来,所有抢反弹被套的投资者,其实都是在猜测这次反弹是否为转折点。但试想,若能知晓答案,岂不早已飞升成仙?何必炒股求财?事实上,只要我们能洞悉机构动向,已然超越大多数投资者。拥有此优势,足矣!至于转折与否,切勿盲目猜测,以免误人误己。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