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成都车展期间,上汽乘用车高级副总裁俞经民强硬地指责小米汽车抄袭保时捷。他先是对小米汽车外貌设计做出评论,继而抨击其抄袭行为“胆大妄为”。目前,小米汽车未对此作出回应。

实际上,上汽和小米汽车的纠葛由来已久。今年4月8日,智己L6新车发布会上,智己指出小米汽车SU7辅助驱动功率模块信息标注有误。之后小米和智己的口水战就此展开。

上汽高层怒喷小米汽车抄袭

在本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上,上汽乘用车的高层俞经民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针对小米汽车的设计理念发表了一番引人注目的评论。他指出,小米汽车的设计理念与保时捷的车型存在明显的相似之处,这种行为被他视为一种抄袭行为,并表达了对小米汽车未来发展的担忧。

俞经民先生表示,“我想直接批评一下小米汽车。这种抄袭的行为实在是太无耻了。抄袭的确是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但是,许多人可能并不了解保时捷这款车,保时捷的车型怎么会丑陋不堪呢?我对此表示理解,没有什么好羞愧的,只要能获得成功就行。”

此外,俞经民先生还表示,虽然小米汽车最终可能会意识到问题所在,开始认真思考品牌定位,但汽车并非纯粹的电子消费品,手机的外观设计可以相似,但汽车却不能如此。他认为,汽车设计需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在市场上立足。

值得注意的是,俞经民先生在发表上述评论之前,刚刚接任上汽乘用车常务副总经理一职。8月14日,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分公司发布公告,经过上汽集团党委会的慎重决定,原上汽大众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俞经民将担任上汽乘用车常务副总经理一职。

对于俞经民先生的观点,小米汽车的创始人雷军也曾公开回应过。他承认,小米汽车SU7在多项性能指标上确实借鉴了保时捷Taycan,但他强调,这只是为了打造一款能够与保时捷和特斯拉相媲美的梦幻座驾。

然而,俞经民先生的言论一经公布,便迅速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尽管有部分网友表示支持俞经民先生的观点,认为设计创新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也有相当数量的网友对此持不同意见,甚至有人直言不讳地表示,“我只看到了来自'传统汽车企业'的傲慢”。

在业内人士看来,俞经民先生的言论反映了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现状。他们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设计创新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如何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实现差异化竞争。

事实上,从外观设计来看,小米SU7与保时捷Taycan确实存在诸多相似之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小米汽车就是在简单地抄袭。实际上,在汽车设计领域,相互借鉴和学习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小米汽车作为后起之秀,通过学习和借鉴行业内的优秀设计来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关键在于,如何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塑造出独具特色的品牌形象。

在市场竞争方面,小米汽车SU7的表现堪称出色。自上市以来,其交付量持续攀升,已经连续三个月实现了超过一万辆的交付目标。这一成绩不仅展示了小米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巨大潜力,同时也为其未来的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靠“抄袭”还受市场认可?

近年来,各大企业纷纷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日益激烈。上汽集团作为传统汽车巨头之一,近期新能源汽车销量显著增长,小米汽车亦在普通投资者及新能源汽车赛道仍呈现强劲增长势头。然而在这背后,两家公司在产品设计理念与市场营销策略上存在差异,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关注。

小米集团在2024年第二季度的财报中首次提及了小米汽车的相关信息。根据财报数据,小米汽车在该季度的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板块的营收达到了64亿元人民币。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汽车在该季度的交付量达到了27,307辆,总收入达到62亿元人民币,部分毛利率甚至达到了15.4%。这一数据不仅超越了许多造车新势力的“元老级选手”,而且与雷军此前所言的“小米汽车根本无法盈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然而,尽管小米汽车在销量和业绩上都取得了不错的表现,但其在产品设计理念和市场营销策略上仍然存在一些争议。例如,小米汽车SU7自今年3月底上市以来,虽然热度持续不减,但其在市场上也遭遇了诸多质疑和争议。就在不久前,上汽集团的高层管理人员公开指责小米汽车涉嫌抄袭,引发了广泛关注。

针对这一事件,小米方面并未立即做出回应,而是选择保持沉默。然而,在面对自身同样的问题时,小米并未像对待智己那样严苛地要求自己向友商(荣耀手机)道歉。此外,小米SU7自正式上市以来,市场上关于其外观设计是否抄袭保时捷的争议不断。

事实上,对于小米SU7与保时捷之间的相似性,保时捷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柯时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相对宽容的态度。他表示,“从我个人角度来看,我认为小米SU7与保时捷的相似之处可能源于优秀的设计总是具有某种默契。”

然而,除了外观设计备受争议外,小米SU7在核心技术、销量等方面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例如,在技术层面,关于一体化压铸、驱动电机等关键技术是否为小米自主研发的问题,业界始终存在着争议。

酷公司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各大企业都在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无论是上汽集团还是小米汽车,他们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平衡产品设计理念与市场营销策略,如何处理好与其他企业的关系,将成为这些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