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SH600104)$


短暂告别上汽乘用车2年之后,再次回归的俞经民成为了这场专访的主角。这位网感十足、早早便开启汽车圈个人IP打造的老总,可以说是上汽内部营销领域的一把利剑。


随着王晓秋升任上汽集团一把手,俞经民的火速回归也被外界看作是上汽乘用车重回上汽集团“主线任务”的标志。毕竟,在荣威与名爵初次以“互联网汽车”之名站上自主品牌第一梯队的功劳簿上,王晓秋和俞经民都是不可忽略的名字。


而从今年以来,上汽乘用车已经有了一系列变革的苗头,如今,随着俞经民的回归,此前尚不确定的一系列动作也开始了加速落地。这让人有一种幻觉,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那个曾经凭借“互联网汽车”大杀四方的荣威,好像要回来了。

”新大众”路线应该怎么走?


在本次成都车展上,上汽荣威正式宣布与飞凡进一步加速、加深融合。据俞经民介绍,此次工作的重点在于荣威、飞凡营销服务机构的融合上,具体而言,将在三个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

“一,对用户做的承诺要兑现;二、答应经销商的事情,我们要好好做,更负责任;三、要加快速度,进一步发展荣威、飞凡的产品型谱。”


在俞经民看来,荣威与飞凡一直走在融合的路上,而融合后所要达成的目标,是销量上的提升:“我们说小赢、中赢、大赢,五千台才能算中赢,一万台可以勉强说大赢,所以把它融合好,是全价值链的基础。”


事实上,目前飞凡并非上汽乘用车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市场竞争加剧的前提下,荣威在过去几年来的销量和市场声量均被“后浪”赶超,自身也面临着重重考验。在整合飞凡力量之后,上汽乘用车思考的主要问题,事实上重新归于“如何重塑荣威”一点上。

而关于这一点,刚刚从上汽大众回归的俞经民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观点:“荣威就是新大众。”


这其实并不意味着荣威品牌要走大众的老路,真实含义是,在中国汽车市场,荣威品牌的使命,是要接替大众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历史地位。根据常识来判断,这是一个狂到有些“没边”的目标,然而在上汽大众和上汽乘用车体系中都驾轻就熟的俞经民看来,这样的说法有充足的论据。


在他看来,荣威和大众在路线及思考上是很相似的,靠谱且不炫技,二者的品牌调性不谋而合。另外,荣威目前的核心成员,也大都曾在上汽大众任职,他们组成了一个“取经团队”,目的就是为荣威重新求取到回归第一梯队的“真经”。


“上汽乘用车取经的团队是哪些人?第一个王骏,他扮演唐僧,第二个孙悟空就是仇杰大师(混动技术专家),俞经民就是八戒,祝勇(发动机专家)就是沙和尚,邵景峰是白龙马。”

DMH筑基,用技术打出品牌


在新的形势下,俞经民为上汽乘用车重新设定目标:2024年销量20万辆。为实现这一点,团队在最近一段时间需要专攻两件事,技术品牌与营销。

“过去的三五年也好,我们营销的同事忙忙碌碌,但我们回想一下,是不是离用户、离在座的各位远了一点。”俞经民坦言,团队首先要做的是“在营销上补一补”,与真正关心品牌、希望品牌更好的车友真诚的沟通,以“取经”的形式拥抱新时代的变化,是上汽乘用车目前要做到的事情。


在去年上海车展上,还在上汽大众的俞经民提出了一个“花卷”,作为他对于车市内卷状态思考的一个总结。如今回归上汽乘用车,俞经民也依然将这个普适的概念带回到这里:”花式地卷,要卷到价值上来。如果只是“卷价格”,新车的跌价一定会让二手车跌下去,用车成本还是一样高。用户貌似买入成本低,但其实用车成本还是一样高。

今年上半年,上汽乘用车正式发布“DMH超级混动技术”技术品牌,它将作为荣威品牌重回主赛道的关键所在。


俞经民对此给出了新的解读:“大就是仇杰大师,美就是全球第一且唯一,以及PICU五合一高效控制,好就是保证做到油耗破二进一(馈电油耗达到1.X升),续航达到2000公里。”他特别强调,仇杰曾经在上汽集团干部大会上亲口对自己说过,这个油耗和续航目标,上汽乘用车肯定能达到,而且不会依赖大容积油箱。


这就意味着荣威将在混动油耗领域“卷”翻2字头的比亚迪、奇瑞等,实现直线超车。如果这一技术得以实现,那么上汽乘用车的“翻身仗”也就指日可待了。


在这场专访中,同样刚刚调任上汽乘用车副总位置的祝勇认为,“卷”对技术人员来说实际上是一种激励。“ 18个月开发一辆新车,其实是非常艰难的。我最早也是大众出来的,做发动机开发项目时,合作的开发时间也要54个月。”


而要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就必须对上汽乘用车的技术“基本盘”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上汽共有7大技术底座,分为3+4。“3”是指三大整车技术底座,包括“星云”纯电专属系列化平台、“珠峰”机电一体化整车架构,以及面向未来的“星河”电氢一体化整车架构。“4”大关键系统技术底座,有“蓝芯”混合动力总成、“绿芯”电驱总成、上汽魔方电池以及银河大脑。


因此,从技术角度来看,上汽乘用车已经做好了“卷”的准备,也不怕与其他对手在技术上的正面“PK”,当下更重要的是如何将技术上的优势以更加直观、深入的形式传递给消费者,填补过去几年来荣威等自主品牌在顶层设计与营销上留下的短板。这将是接下来俞经民及其团队最重要的任务。
写在最后:


在这次采访中,刚刚回归的俞经民对上汽乘用车的现状表现得十分熟悉,仿佛过去三年从未从上汽乘用车离开。正如他所说的,在回归之后的这段时间,几乎每一个周末都被用在了安亭开会。可见,在当下上汽乘用车内部的改革中,“争分夺秒”已不再是一个夸张的形容词。


然而,仅仅是做好当下工作,无论是对俞经民还是上汽乘用车来说都是不够的。新的思考已经来临:未来五年市场才正式进入淘汰赛,而自己与团队必须思考的问题有很多,哪个品牌还会在?哪个团队还会在,为什么还在?这些问题的答案关乎上汽乘用车未来的发展,也是俞经民及其团队当下持续思考的问题。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